萨中油田西区纯油区及过渡带站外集油工艺优化简化

2012-04-29 19:27:00谭俊皇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2年3期

摘要:根据开发方案和钻井方案,萨中开发区西区纯油区及西区过渡带71%新井位于丛式井场中,区域内建筑密集,新建井场临近楼区,给站外集油带来极大困难。因此,规划集油系统尽可能利用已建系统能力进行优化简化工艺,减少地面管道穿越,节省投资。文章针对水驱油井采用了两就近、双管串联掺水集油及单管串联深埋集油等工艺,对聚驱油井采用了两就近、双管串联掺水集油及单管串联通球集油等工艺流程。

关键词:优化简化;站外集油;两就近;双管串接;单管串联深埋;单管通球

中图分类号:TE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04-0055-02

一、萨中油田西区纯油区及过渡带站外集油系统建设现状

目前,萨中油田西区纯油区及过渡带已进行了主力油层水驱和聚合物驱开发建设。已建水驱计量站20座,辖老油井242口,可利用剩余空头87个;聚驱计量站5座,辖老油井49口,可利用剩余空头47个。站外采用的是双管掺水集油流程。

二、萨中油田西区纯油区及过渡带站外集油系统能力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一)水驱站外集油系统

该产能区域内已建水驱计量站20座,可利用剩余空头87个。本次产能共基建水驱油井193口,其中新钻井168口,利用井25口。本次规划25口利用井仍维持其原来所在的集油系统不变,其余168新建油井统一进行集油布局,如若集油工艺维持双管掺水集油工艺已建系统将无法满足新增产能的需求。

(二)聚驱站外集油系统

该产能区域内已建聚驱计量站5座,可利用剩余空头47个,本次规划新建聚驱油井174口,其中西区为143口,西过为31口。从油井分布情况看,西区油井大部分可依托已建系统进入计量站,但西区过渡带聚驱油井无已建系统。

(三)站外集油工艺

随着老区油田的含水率上升,井口出油温度的上升,以及采用双管掺水集油工艺流程能耗高,再坚持都利用双管掺水集油流程,已不适应高水平、高效益、节能降耗的开发建设。且该区域建筑繁多,油水井绝大多位于居民区,管道穿越,计量间扩建、新建站址选址极其困难。

鉴于以上原因,站外集油工艺需因地制宜,采用适合本区块的新工艺,以达到最充分有效的利用已建系统的剩余能力,减少建设用地,提高油田的整体开发效益。

三、萨中油田西区纯油区及过渡带站外集油系统优化方案

鉴于本区域比较复杂,建筑繁多,管线纵横交错,根据本区块的建设现状,本次站外集油需优化集油工艺,才能更好的满足油田生产需求。通过优化比选共采用了以下四种集油工艺:

(一)“两就近”集油流程

依托已建站外系统的剩余能力,62口水驱和59口聚驱油井采用“两就近”集油流程,即新井就近挂接至已建集油掺水管道、转注后的集油掺水管道或就近进入已建計量间。新建油井就近与已建集油掺水管道挂接或就近进入已建计量间,可实现固定热洗和计量站计量分离器计量;但对于挂接2口井及以上的油井采用活动热洗和配井口计量装置计量,流程示意如图1所示:

(二)双管串联掺水集油流程

在采用“两就近”集油流程后,若已建计量间周边剩余新井的数量较少或集油半径较大,采用掺水集油管道井井串联集油流程,即2~4口新建油井串联接入已建计量间,集油、掺水管道分别串联。35口水驱和70口聚驱油井采用双管串联集油流程,油井井口配计量装置计量,采用活动热洗的方式流程示意

如图2所示:

(三)单管串联通球集油流程

采用“两就近”及双管串联掺水集油流程后,剩余聚驱油井45口。剩余油井,2~3口以单管串联的方式接入新建的集油收球间,端点井井口设自动发球装置,在集油间内进行收球,单井管道深埋2.0m。在转油站至集油收球间之间建设掺水管道,既能解决阀组间采暖又可以做站间集油干线集输的保运措施。油井计量在井

口配计量装置,活动热洗。流程示意如图3所示:

(四)单管串联集油流程

采用“两就近”及双管串联掺水集油流程后,剩余水驱油井71口。剩余水驱油井,2~3口以单管串联的方式接入计量间或集油阀组间,依靠井口回压及出油温度,管线深埋冻土层以下,自压集油进站,井口回油立管采用不加热集输工艺阀岛保温,井口固定软件量油装置单井计量。在转油站至集油阀组间之间建设采暖管道,既能解决阀组间采暖又可以做站间集油干线集输的保运措施。原理流程如图4所示:

经统计,新建168口水驱油井中,采用“两就近”集油流程的油井62口,占总井数的36.9%;采用双管串联掺水集油流程的油井35口,占总井数的20.8%;采用单管串联集油流程的油井71口,占总井数的42.3%。新建的174口聚驱油井中,采用“两就近”集油流程的油井59口,占总井数的33.9%;采用双管串联掺水集油流程的油井70口,占总井数的40.2%;采用单管串联通球集油流程的油井45口,占总井数的25.9%。

四、萨中油田西区纯油区及过渡带站外集油系统优化效果

通过本区块水聚驱站外集油系统的优化简化,使本区块少建计量间3座,少扩计量间5座,少建管道24.2km,利旧管道48.84km,减少临时占地24.3ha,永久占地2.72ha。有力的解决了本区块可用土地少的难题,同时相比双管流程能够降低集输能耗,降低投资1407.05万元。

五、关于老区站外集油系统优化的建议

1.对于已建老区站外集油系统,新井应优先充分利用已建系统,采用“两就近”集油工艺。“两就近”集油工艺能有效的降低新老井的综合能耗,较少管线的穿越,减少占地,有利于生产运行和施工建设。

2.对于老区无法利用已建系统的新井,由于老区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对于井口出油温度较高的油井,宜考虑利用单管深埋冷输,可以降低生产能耗,减少占地。

作者简介:谭俊皇(1986-),男,大庆油田设计院助理工

程师。

(责任编辑:周加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