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枕霞
我国戏曲音乐艺术数千年的发展历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体现,我国的戏曲种类之多、流传之广泛、历史之悠久,其原因在于我国的各种戏曲艺术来源于民间曲调、民间说唱形式,是历代人民群众创造的根植于生活之中,另外戏曲艺术也体现人民群众的美学观点,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所以才深受人民的喜爱。
滑稽戏也不例外,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滑稽戏的 传承与发展也到了 一个瓶颈,十年前我 进入滑稽剧团时,我总以为只要把剧本熟背于心,然后在舞台上表述出来就可以了,那时的 我每当单位排新戏时,总是很认真地背台词,这样一来问题就出现了,虽然每次台词总是“背”得不错,但总会被导演说,人物刻画表现不够,没有到任务的内心深处去。当时的我还一味地抱怨,为什么导演会老是挑我这个青年演员的刺,可是当我们真正走到群众中去演出时,我终于认识到了问题的存在,为何同样几句普通的台词,在单位老师们的嘴里说出来观众反应强烈,笑声掌声不断,而到了我这里就变成了干巴巴的“背书”,观众没有丝毫反应,当时虽然自己觉察到了这一点,但是始终找不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后来,在演《阿拉美丽苑》中的辛惠丽时,我深刻的 认识到舞台上的人物刻画,原来不仅仅是简单地走进所演的人物内心世界就够了,关键是要走进舞台下观众的内心,因为滑稽戏好气态戏曲大不相同,它并不是要求演员在每次演出过程中演绎的 一成不变,有许多的噱头、包袱往往是在看到观众的反应后产生和添加而成的。这就考验了我们演员对临场环境人物的尺度的把握,面对不同的 观众,我们要应用不同风格的包袱,不仅是在 演技,语言和动作上也要随机应变,因为滑稽戏是江浙沪特有的戏种,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观众是演员的衣食父母,也是演员最好的老师,一出再好的戏,如果没有群众基础,得不到观众的认可,那这就是一出失败的戏。我们的滑稽戏从人民群众中而来,通过艺术加工后又回到群众中去,所以我们台上的演员在排练好演出时,始终要站在群众角度去考虑人物的内心精神。
当今,群众文化飞速发展,如果我们在创作、演绎滑稽戏时,不从群众角度出发,不遵循群众心里感受的话,那么最终会被社会和群众遗弃。戏曲文化一旦脱离了群众基础,将寸步难行。在以后的演绎道路上,我将会时刻关注着群众意见和反响。利用好这一群众基础性,以便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演技与艺术道德。
(作者单位:常州市滑稽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