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流动”间显和谐课堂

2012-04-29 13:04倪苗芬
考试周刊 2012年28期
关键词:流动师生评价

倪苗芬

摘要: 当今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大力倡导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积极、适宜、和谐的师生互动,以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建立一个高效率的课堂格局和更合理的教与学的关系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成为教师们探索的重要课题。在课堂中,教师要运用各种策略与学生沟通,唤起学生的热情,激起学生的兴趣,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的交流与互动,使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健康快乐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 探究能力活动能力师生交流互动学习环境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互动是指在师生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互动”从狭义来讲,指在一定社会背景和具体情景下,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师生交流与互动是教学活动存在的基本形式,是学生通过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促进原有知识结构的重新构建,从而获得新的知识的过程。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形成科学搭建师生有效互动的操作平台,着眼课堂45分钟,努力优化课堂教学。

一、教学过程应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行之有效的操作性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教学策略,不仅使学生能主动获取知识,而且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注重问题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教学离不开问题,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推进器,是探究教学的关键。好的问题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在探究教学中教师面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差异,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按照探究式数学教学的理念。设计问题时一般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起点要低。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促进学生能获得成就感、满足感。(2)要有梯度,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大到小,层层推进,形成问题串,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跳一跳,够得着”,达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境界。(3)要紧扣教学重点、难点,恰当选题。注意问题内在联系及知识的前后衔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4)要有探索性,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分析、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5)要有幽默感,从情感体验来说,学生更愿意接受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活动。教师的语言具有幽默感,学生更乐学,学习更有成效。

例如:在浙教版九年级下册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这节课的教学时,先给出了问题情境:“一个长为5米的梯子AC斜靠在墙BD上,样子的顶端C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即为线段BC的长,样子的底端为A(显然AB为水平距离)。”接着给出问题,问题1:如图1,当BC为3米时,问AB的长为多少米?∠CAB为多少度?问题2:如图2,当∠CAB为30°时,问AB的长为多少米?BC的长为多少米?问题3:如图3,当∠CAB为50°时,问AB的长为多少米?BC的长为多少米?通过问题的引导,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可以使学生轻松进入探究思考的过程,使课堂互动和谐有效。

图1 图2图3

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问题要有针对性。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重点、难点来进行设计,设计的问题题意清楚,条理分明,语言精练,易于口头表达,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辨析疑难,纠正错误,完善认知结构。(2)要讲求过程,不仅要使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还要知道结论是怎么来的,明白获得结论的过程,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3)问题能启发学生思维。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不用思考就能回答,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简单的一问一答,只会使学生懒惰,长期如此还会对学生的思维品质造成损害。教师应抓住教学的内在矛盾,把握时机,在新旧问题的结合点设计问题,使学生达到“心求通而不解,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4)问题需按照教学内容的有序性进行设计。设计的问题要结合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和系统性,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二)关注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体现新课标理念,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多动手,动脑,把课堂教学作为探究新知的平台,注重学习过程设置,把整个教学过程设置成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讨、交流的过程。

比如:浙教版九年级下册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这节课,在设置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后,设计了如下教学活动:

1.先让学生画一个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为例,计算出它的对边与斜边、邻边与斜边、对边与邻边的比值,并将所得的结果与同伴所得的结果作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2.画一个50°的∠A,在角边上任取一点B,由点B作另一条边的垂线BC,C为垂足让学生量出AB,BC,AC的长。并计算BC:AB,AC:AB,BC:AC的近似值(结果保留2个有效数字),并次所得的结果与其他同学所得的结果作比较,通过上面实践操作,你又发现了什么?

3.接着让学生画一个任意角∠α,并在一边上取任意的两点B,B■,作BC⊥AC于点C,B■C■⊥AC■于点C■,判断BC∶AB与B■C■∶AB■,AC∶AB与AC■∶AB■,BC∶AC与B■C■∶AC■是否想等,为什么?(由了前面两面次实践操作,可能又会去测量与计算结果,教师继续追问:你能证明这个结论吗?)

如此设计,使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经历数学概念的探究过程,一次次地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地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积极进取的探索精神。

二、课堂评价应促进师生的交流互动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教学评价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调控手段,它联系着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情感。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活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只是片面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而忽略对学生课堂学习的评价,这种体现教师权威的评价极易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效的课堂评价既能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评价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提供有利条件,扩大学生活动时空。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应体现为学生提供条件上,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应尽量减少对学生整齐划一的要求,不要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设置过多的禁区,要真正把学生解放出来。因此从时间上说,一堂课必须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的思考、交流、练习等;从空间上看,教师应该一改以往的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课桌旁听的传统,让学生有多种学习形式、多个学习空间,如小组学习、上讲台当小老师、大组讨论竞赛等方式的自主合作学习,从而扩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自主学习活动的空间,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浙教版九上册圆中“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这一性质时,要求学生按以下步骤探索,并动手作图试一试:1.经过一个已知点能作多少个圆?2.经过两个已知点A、B能作多少个圆?过点A,B任意作一个圆,你认为圆心应该在怎样的一条直线上?3.议一议: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一定能作出一个圆吗?如果能,怎样找出这个圆的圆心?经过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呢?

(二)创设有效机制,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在课堂上的评价用语是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的有效机制。学生希望得到的不是简单的对或错的评价,而是对自己回答作出具体分析,作出必要的解释,提升发言的品质,从而以更开阔的视野看问题。

例如,我在讲到增长率应用题时,要同学们列方程,一时无人举手,这时有一学生大胆举起了手。我这样说:“你真勇敢,为大家开了一个好头。愿你的成绩每月按照一定的增长率增长。”学生微笑着点点头。如果一时答不上来,就说:“别着急,再想想,你能行的。”千万不要这样说:“这样简单的问题都答不上来,真笨。”等等。激励性语言包含着教师深深的情感,尽量使其形成一种积极的评价文化,体现对学生的关注。

课堂激励指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给不同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激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化学生的人格,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有效激励应该体现以下几点:(1)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学是师生的活动,协调、合作、友善、融洽和谐的气氛,会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学习,获得学习上的最佳效益。在课堂上,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去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这是追求课堂激励最大有效性的重要性。(2)激励时情感要投入。同样一个“好”、“对”,可以说得平淡如水,让人感到有勉强应付之嫌;也可以说得满怀激情,让人感到你发自内心的称赞,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很大,用欣赏的眼光和态度,用积极的肯定、翔实的评价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成功的愉悦。(3)把握正确的激励时机。课堂口头评价是瞬时激励,教师要抓住稍的机会,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沟通;在学生理解不正确,表达不完整时,教师适当点拨,或请学生给予评判,延缓激励,给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4)激励的语言要机智,减少简单的确定性评价,充满智慧的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课堂教学应创造丰富的学习环境

课堂教学是一个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其中环境因素是完成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

(一)联系学生实际,创造课堂的生活环境。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用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景来创造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也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有序数对”一节中,我们可以用两种方式创设情境:(一)用笛卡尔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关系创设情境,让新知前身故事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从而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二)也可以通过和学生交流,做一个游戏,“找朋友”,教师提问,同学们,帮我找个好朋友,他在第四排第五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这时同学们肯定会兴趣盎然地讨论、探索,接着又提出问题:(1)只给一个数据如“第三列”或第四排,你能确定我好朋友的位置吗?(2)给两个数据如“第二排第三列”呢,你确定的是一个位置吗?为什么?(3)你认为确定一个位置需要几个数据?教师通过给学生提供现实背景及生活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会从具体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使数学知识生活化。

(二)加强学科渗透,营造课堂的人文环境。

数学教学中要避免学科本位,注意学科之间的渗透,挖掘数学课堂的人文环境,展现数学学的人文价值,创设以人为本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平台。例如:用“商高和周王的对话”,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百牛宴”的传说引入“勾股定理”的学习。用“希帕索斯之死”的故事,引领学生走进无理数的世界等。这样的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跨越时空界限,丰富课堂的信息环境。

传统的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即使教师有心针对教材中的一些内容进行重组、增减,也往往受掌握材料的多少和呈现方式的制约而美中不足。运用信息技术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可以最大限度地丰富教育教学的信息资源,为课堂教学内容引入时代活水。再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CAI课件,能充分创设出一个内容空前丰富、新鲜,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实时开放,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充满时代气息,同时也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重新整合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从而对学生学习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数学课堂教学的信息环境为课堂教学基本任务的完成提供了根本保证。如在“二次函数y=ax■+bx+c的图像”一节中,如何向学生说明如何向学生说明y=ax■,y=ax■+k,y=a(x-h)■,y=a(x-h)■+k等函数图像的相互关系一直是传统教学中的难点,学生难以理解,教师也难以用文字语言说明。运用《几何画板》只需用鼠标上下移动点a、h、k,y=ax■,y=ax■+k,y=a(x-h)■,y=a(x-h)■+k等函数图像便可一目了然,难题也就迎刃而解,学生也在z、h、k的变化过程中加深了对二次函数的理解。利用《几何画板》反复动态演示y=ax■,y=ax■+k,y=a(x-h)■,y=a(x-h)■+k等函数图像的相互变换,学生便可比较顺利地掌握二次函数图像上下左右平移的知识难点。

总之,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是和谐有效的课堂,是学生主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现实与理想逐渐结合的课堂。它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创造奇迹、激活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让我们一起创造一个全新的师生互动的课堂,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充满生机,共同奏响课堂教学的和谐乐章。

参考文献:

[1]杨东主编.新课程教学基本策略.开明出版社,2005.

[2]陈心五著.中小学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邵瑞珍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1999.10.

[4]课程、教材、教法.人民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流动师生评价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流动的光
流动的画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麻辣师生
流动的光线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