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研院所图书馆开展学科化服务的思考

2012-04-29 13:05张群程瑾薛晓芳杨晓茹
现代情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学科馆员科研院所

张群 程瑾 薛晓芳 杨晓茹

〔摘 要〕就科研院所图书馆如何开展学科化服务问题,本文分析了学科化服务的服务对象、学科馆员定位及服务目标,并提出学科化服务的具体措施。以期对国内拟开展学科化服务的科研院所图书馆有所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科研院所;学科化服务;学科馆员

在我国,通常使用的划分图书馆类型的标准主要有按图书馆隶属关系、按馆藏文献范围、按用户群划分等。这些标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图书馆的类型,但任何单一的标准都不能完全揭示各类型图书馆的特点,把各种标准结合起来使用划分图书馆类型才具有完全的意义。根据图书馆的隶属关系,结合图书馆的性质、用户群、馆藏文献范围等标准来划分,目前我国图书馆主要有国家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科学图书馆、专业图书馆、技术图书馆、工会图书馆、军事图书馆、儿童图书馆、盲人图书馆、少数民族图书馆等多种类型。在以上各类型图书馆中,通常认为公共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与科学图书馆是我国整个图书馆事业的三大支柱,其中科学图书馆都非公共性质而隶属各类科学研究机构[1]。

众所周知,国内对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研究始于1998年清华大学对“学科馆员”制度的尝试。通过检索学术数据库论文发现,十几年时间里,国内对开展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而关于科研院所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研究探索相对较少。作为我国图书馆事业三大支柱之一的科学图书馆,基于网络环境下服务对象的需求和自身服务水平提高的需要,也可以和应该尝试探索学科化服务的道路。事实上,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文中简称国家科学图书馆)这一大型科研院所图书馆从2004年开始就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进行了学科化服务的实践。借鉴国家科学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工作的经验并结合自身工作体会,笔者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对科研院所图书馆如何开展学科化服务展开思考,以期对国内拟开展学科化服务的科研院所图书馆有所启示和帮助。

1 科研院所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

1.1 学科化服务之服务对象

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是由服务对象的信息需求来决定和推动的。虽然高校与科研院所同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管是研究型大学还是其他大学都还同时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相较于此,科研院所区别于高校的根本标志就在于“科学研究”,研究性工作是科研院所日常运转的核心和重点,“创新”是其立足之本。对于科研院所图书馆来说,它所面对的用户大部分为实验室里的一线科研工作者,此外则是以研究型学习为主的博、硕士研究生。这样一类研究型用户群体,虽数量上不及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但因其专注于特定领域的研究工作决定了相对应的信息需求是长期且深层次的,因此,要想起到辅助科研人员工作的作用,科研院所图书馆提供学科化服务势必要围绕科学研究过程,全面而又深入。

1.2 学科馆员定位及服务目标

初景利教授等人提出“如果把传统的以联络人为主要特征的学科馆员称为第一代学科馆员的话,那么以融入一线、嵌入过程为主要特征的学科馆员可被称为第二代学科馆员。[2]”基于第二代学科馆员国家科学图书馆开展了学科化服务工作的探索。事实上,如同web1.0与web2.0的关系一样,第一代、第二代学科馆员只是相对的概念,二者界限并非一分为二,第二代学科馆员的工作是第一代学科馆员工作的延伸和深化[2]。那么具体来讲,究竟什么是第二代学科馆员?笔者认为,除了通过与第一代学科馆员进行区别对比外,可从“嵌入式馆员”的角度对其进行理解。近几年,国内同行开始了对嵌入式馆员的研究,其中有研究者提出嵌入式馆员的实质是从服务方式角度对图书馆馆员进行的划分,包括参考咨询馆员、学科馆员等在内的任何一个馆员都可以成为嵌入式馆员,它所提供的服务是多层次、多种手段的[3-4]。因此,第二代学科馆员可看作学科化服务领域中的嵌入式馆员,即嵌入式学科馆员。对于科研院所图书馆来说,这种嵌入式学科馆员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嵌入式科研服务——学科馆员嵌入到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活动中去。通过这种嵌入,学科馆员可以及时、清楚地了解研究进程的相关信息,进而掌握科研人员当下和潜在的信息需求,这样学科馆员就能有的放矢,结合科研流程为课题立项、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论文发表以及成果评价等方面提供全过程的信息、知识服务。

国家科学图书馆曾为其学科化服务设定三大目标[2]:一是打通资源与服务的通道,向科研人员广泛宣传、揭示已有的资源、服务系统和信息工具等;二是开展参考咨询和信息素质教育,提升用户信息获取和利用能力;三是根据用户个性化需求,提供深层次知识服务。这三大目标是相辅相成的,但在服务开展不同时期及面向不同服务对象,其侧重点有所不同。层层递进的服务目标体现了科研院所图书馆开展学科化服务的策略,学科馆员借由各个阶段不同形式的服务的开展与服务对象之间频繁接触,一方面,科研人员能够体会到学科馆员是可以为自己的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一定帮助的,从而在产生信息需求时会想到求助于学科馆员,另一方面,学科馆员在深入科研一线的过程中能够学习、积累到服务对象研究领域的知识,为提供深入的知识服务奠定基础。伴随着层层目标的实现,学科馆员逐渐“融入一线,嵌入过程”,最终实现由第一代学科馆员到第二代学科馆员这一目标定位的角色更替。

1.3 学科化服务之具体措施

从科研院所的研究型用户群体特点和需求出发,围绕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工作的战略目标,学科馆员在实际工作中采取怎样的具体措施开展服务,笔者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1.3.1 资源与服务推介

用户对图书馆利用率低这一状况形成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图书馆资源订购覆盖面的问题,还可能因为用户对图书馆已经拥有的资源、服务等并不了解而没能很好地使用它们。因此,借由学科馆员与科研人员接触的机会宣传推广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是打通图书馆学科化服务通道的良好举措。

具体地讲,学科馆员可向科研人员推广介绍的内容包括图书馆的资源、服务项目、服务系统和信息工具。根据科研人员当前的信息行为和习惯,他们使用最多的图书馆资源便是各种电子数据库,尽管图书馆网页上通常都会对购买的中外文数据库有所介绍,但如果学科馆员能够分门别类地对这些数据库信息进行进一步整理,并通过PPT讲解等方式系统展示、推荐给科研人员的话,势必会加深科研人员对各类数据库的了解,助其选择合适的数据库进行信息检索。在与科研人员实际接触中笔者发现,许多科研人员对图书馆的部分传统服务项目并不知晓或了解。比如,科研人员并不知道除了电子数据库资源外还可以利用图书馆的原文传递服务进行文献获取,而当学科馆员通过面对面、邮件或电话等沟通方式告知原文传递的服务范围、服务方式等细节信息后,科研人员可能很快就会在图书馆建立原文传递账户,开始使用这项服务。类似地,其他的项目内容如科技查新服务、定题服务等同样需要学科馆员的推广来扩大用户范围。除了资源和服务项目外,很多图书馆都引进了资源整合系统、Endnote文献管理软件、网络参考咨询系统等这样的服务系统和信息工具,由学科馆员进行广泛宣传介绍,能够在科研人员当中尽量普及它们的使用,只有更多的用户去利用这些系统和工具,才会实现图书馆帮助用户获取和管理信息的初衷。

学科馆员推介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同时,还可给众一线科研人员发送学科馆员名片、学科化服务宣传彩页、以及信息行为与信息需求登记表,让用户在需要帮助时能够想到图书馆并方便找到学科馆员,同时自己可以掌握服务对象的研究方向、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以及目前的信息行为习惯和需求,为之后开展主动的针对性的服务提供线索和依据。

1.3.2 信息素养培训

虽然信息检索课程已普遍纳入现今的研究生课程体系,且科研院所中不乏一些检索能力强、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科研人员,但总体来说,多数科研人员的信息素养仍存在提升的空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科馆员不是要代替用户查找需要的文献,而是教会用户获取和利用信息的方法,因此深入科研院所开展信息素养培训是有必要的。针对科研人员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把“用户至上”作为服务理念,学科馆员可提供“培训形式多元化,培训内容实用化,培训时间灵活化”的信息素养培训[5]。

(1)多元化的培训形式

主要以学科馆员一对多的面对面培训课程为主,即学科馆员到科研院所中为某一实验室或为整个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做专题性讲座。除此之外,当科研人员在利用图书馆时遇到问题,如某些数据库或Endnote使用方面的困惑等,都可找学科馆员寻求帮助,通过双方一对一的问题讨论和具体演示操作等能够有针对性地帮助科研人员解决其问题。再者,有些数据库供应商可安排培训师到购买或潜在购买单位做数据库使用培训,这时学科馆员可根据内容的适用情况通知到相关专业方向的科研人员前来图书馆学习。

(2)实用的培训内容

信息素养培训的目的在于提高科研人员及研究生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研究工作和学习。因此,培训应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尽可能贴近其研究领域和学习任务。比如,对于医学科研工作者来说,PubMed、Embase等都是重要的医学文摘数据库,是查找专业文献必需的检索工具,根据主题方向,如何检索PubMed、Embase会更全面、准确地查找到相关文献对每个医学领域的科研人员都是很有意义的。此外,还可为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人员提供相应的培训内容。比如,为临床工作者介绍培训一些循证医学数据库的使用方法以辅助其日常工作,帮助刚刚加入研究队伍的研究生学习利用数据库的分析功能来辅助科研选题等。

(3)灵活的培训时间

信息素养培训时间的灵活性体现在依据用户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来确定,而并非十分固定。由于科研人员日常的研究、学术工作紧凑而繁忙,人员集中相对困难,因此学科馆员需通过与院所或实验室的联系人沟通来灵活安排具体培训时间。当然,有些面向研究生的培训大体时间比较固定,一般集中在学期开始学生刚入实验室的阶段。

1.3.3 深层次知识服务的提供

对于科研院所图书馆的学科馆员来说,学科化服务不应仅仅停留在图书馆资源推介、信息素养培训等面向广大用户的普遍服务上,逐渐侧重学科或课题情报服务等知识服务的提供才能更深入地满足科研人员的需求,这也是学科化服务发展的方向所在。

学科馆员能够为科研人员提供的知识服务种类是多样的。例如,在课题申报或成果鉴定阶段,对于具备查新资格的图书馆,科研人员可直接找学科馆员为其提供课题查新报告。一般来说,学科馆员们均具备科技查新的技能和资格。再者,学科或课题情报服务属于深层次知识服务的重要内容。学科情报工作是根据服务对象所在领域、学科的不同,及时且有针对性地提供行业政策、研发信息等学科动态,为用户节省时间、开拓视野、启迪思路。国家科学图书馆通过编制信息监测快报的方式为用户提供相关学科信息,作为知识服务的切入点,其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服务模式,既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又加强了学科馆员与科研一线的联系[6]。课题情报工作是把握某研究领域总体发展状况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对课题情报的调查可以了解课题相关方向的历史进展、研究分布、最新动态等情况,这能够使科研人员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很好地“知彼”,无疑对整个科研过程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要做好学科或课题情报服务,掌握一些情报研究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由于文献一直是科学研究工作最直接的体现,因此在情报研究工作中常把文献作为重要的信息源[7]。依赖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广泛使用,基于文献的情报研究可以借助多种工具来进行,如ISI Web of Knowledge学术信息资源整合管理与分析系统、文献分析可视化软件RefViz、CiteSpace、TDA等,关于这些工具在学科情报服务或课题情报分析中的应用,近年有图书情报领域的同行专门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笔者认为,这对于科研院所图书馆的学科馆员来说也是应该掌握的业务技能之一。

2 结 语

学科化服务工作的开展是当今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改革传统服务内容,提升图书馆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尽管学科馆员与学科化服务已在国内高校图书馆中存在数年,但由于服务对象差异的存在,科研院所图书馆欲开展学科化服务不可能完全照搬高校图书馆的模式,也不是成立专门部门、设立学科馆员便一蹴而就的事情,相反,它需要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不断摸索、修正服务思路,最终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学科化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吴慰慈,董焱.图书馆学概论[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101-102,112.

[2]初景利,张冬荣.第二代学科馆员与学科化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08,(2):6-10,68.

[3]唐丽娟.用户服务新模式——嵌入式馆员[J].新世纪图书馆,2008,(6):56-58,55.

[4]林燕.嵌入式馆员——图书馆用户服务新理念[J].图书馆学研究,2010,(1):71-74.

[5]江洪.研究型图书馆信息素养培训服务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08,(S2):202-204.

[6]田晓阳,陈春,辛小萍.快报在知识服务中的功能探讨[J].图书馆论坛,,2010,(5):118-120.

[7]冷伏海,冯璐.情报研究方法发展现状与趋势[J].图书情报工作,2009,(2):29-33.

(本文责任编辑:马 卓)

猜你喜欢
学科馆员科研院所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的有效性提升研究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民办本科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体系构建
基于学习路径图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培训体系探究
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专业化发展
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探析
论数字化图书馆中学科馆员的职责
小型研究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