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家竞争情报在沿边对外开放战略研究中的价值

2012-04-29 13:05:40彭靖里张志雄曾玉
现代情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桥头堡竞争战略

彭靖里 张志雄 曾玉

〔摘 要〕针对当前我国各地在制定实施沿边对外开放发展战略和规划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入国家竞争情报(NCI)的理念和方法,提出基于NCI的竞争态势分析模型框架,归纳总结了NCI研究中各类公开信息搜集的渠道及其优缺点,并且以中国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竞争态势分析为例,得出应用NCI方法组织开展类似课题研究的一些规律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国家竞争情报;沿边对外开放;战略研究;价值;桥头堡;竞争态势;案例分析;中国

1 问题的提出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外开放的重点也由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逐渐拓展到中部和沿边地区。近年来,中共中央根据国内外新的形势及其发展趋势,从调整完善对外开放总体战略格局的高度,适时提出了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方针,拓展发展空间,进一步推进沿边全方位对外开放,加快建设沿边对外开放“桥头堡”的战略构想。为此,不少沿边对外开放的省份,如新疆、黑龙江、云南、广西和吉林等省(自治区),都纷纷结合当地“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组织力量加快研究制定相应的“桥头堡”建设战略和规划,以便争取国家在项目和资金等方面的更多支持[1]。

但是,从目前上述地区公布的一些关于推进沿边对外开放的战略研究成果和规划部署来看,普遍存在着延续计划经济的思维惯性,强调“自己要做什么”的主观愿望,而对于建设“桥头堡”所面临的竞争态势(尤其是境外局势和相关国家的行动等)及其战略环境变化缺乏全面深入分析的弊端,即战略规划制定中往往忽视外部环境和周边国家/地区发展对规划实施的影响,以及环境可能发生变化和不同形势条件下“自己能够做什么”等问题,甚至在个别规划中还无意识地损害了周边邻国的主权和利益(如将对方的矿产资源利用纳入规划范畴,或者未经多边协商就安排涉及跨国开发的重大建设项目等违背国际关系“五项基本原则”的做法),已引起有关国家政府和人民的忧虑和质疑。这种源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封闭式发展规划的制定思路和“以我为中心”的一厢情愿做法,不仅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而且与中央实施沿边对外开放互利共赢方针的初衷背道而驰,也极大地阻碍了“桥头堡”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

因此,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化发展趋势和我国沿边对外开放要求,本文以笔者参与的《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战略形势研究》重点课题的实践为例,就如何运用国家竞争情报(National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NCI)方法,来解决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信息博弈”问题进行理论探索,并且重点对中国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竞争态势等各方面信息进行持续跟踪与深入分析,预测发展中可能面临的优势与劣势,为国家制定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战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对外开放竞争态势分析的NCI理论基础

2.1 NCI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NCI作为情报科学迅猛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与国家利益伴随在一起的基本概念,通常是指以国家利益为核心,以国家战略决策为服务内容,以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维护国家合法权益为根本目标,由政府、公共服务机构、企业和各类团体3个层面形成的相互协调的有机组织体系,通过合法手段和符合社会公众伦理道德规范,对涉及本国持续发展的各种信息、知识和智力资源进行科学有效地搜集、处理、分析以及利用的一系列活动和过程[2]。具体来讲,NCI应该是包括政府、企业和各类组织以及国民共同参与并享用的一种自觉的高层次竞争情报活动,它不仅能够提高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对国际社会的全面深入了解,极大增强其综合实力和参与国际事务的“话语权”,而且在有效帮助本国企业提升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等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

随着全球经济科技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拓展,传统意义上的敌人和朋友已经演变为暂时而非永久的战略伙伴或竞争对手,贸易摩擦和技术壁垒正逐漸成为国家间争议的焦点,促进和维护经济健康发展与科技进步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核心利益。因此,任何国家都需要根据自身发展阶段与政治经济体制特点,建立完善新型的国家情报组织结构——NCI研究与应用服务体系,从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和增强竞争能力的高度出发,通过推进不同层次情报系统的统筹与优化整合,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信息、知识和智力资源,以更好地全面提升国家综合实力。所以,NCI研究与应用服务体系的建设对于在当今国际经济政治舞台上处于“边缘化”以及“信息劣势”的发展中国家,

实现跨越式发展和赶超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然而,与传统意义上的国家情报有所不同,NCI不只是传统的仅涉及国家安全、政治和军事的狭义情报以及仅指国家安全机构和国家情报部门的活动,而是广义上的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全面覆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有关竞争情报活动,尤其是包括对外开放合作中的经济和科技竞争情报,产业和企业竞争情报,资源和人才竞争情报等,以及处于国际竞争环境下适应不同时期国家需要而衍生出来的各类情报,这需要通过建立“规划统一、资源共享、服务社会”新型情报利用机制,才能为我国各种发展主体(国家、产业、企业等)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供可靠支撑,这就要求各级决策者在观念上必须克服传统情报思想的束缚,将NCI纳入国家重大决策程序中[3]。

2.2 基于NCI的竞争态势分析模型框架

2.2.1 对外开放战略NCI研究模型基本结构

由于在对外开放中各相关国家在利益上既有合作又存在相互竞争,实施过程中形成了相互依存又互相斗争的辩证统一关系,因而必然存在明显的“信息博弈”问题,所以,根据发展战略和规划制定、实施和效果反馈的演变规律特征,NCI研究与应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宏观环境中“竞争态势”识别与分析、规划目标定位与评价、实施监测与反馈3个环节,它们构成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一个整体,可以为战略和规划的制定、实施和效果反馈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其中,全面认识和准确理解对外开放中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或“竞争态势”作为科学制定战略和规划的基础,不仅是我们组织开展NCI工作的重点之一,而且将直接影响到战略和规划实施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基于NCI的“竞争态势”识别与分析内容,重点是对沿边开放过程中,相关国家/地区的政治、经济、资源和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竞争态势”及其变化信息进行识别、判断和跟踪,从中寻找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分析规划实施过程中可能形成的优势与劣势。

根据上述对外开放战略NCI研究模型基本结构的分析,我们仅以“竞争态势”识别与分析环节为例,建立起相应的NCI研究模型组合,它主要由PESR分析、CSFS预测和SWOT分析3个部分有机组成,能够全面描述国家在对外开放战略中面临的“竞争态势”及其变化的影响要素、关键成功因素、优势和劣势等信息,是开展对外开放战略和规划制定中NCI分析的基本模型组合之一。

2.2.2 PESR分析

由于任何对外开放与合作的政策及其实施总是处于一定的外部环境之中的,并且受到相关利益各方行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通常将这些宏观外部环境要素概括为四大类:即政治(Politics)、经济(Economy)、社会(Society)和资源 (Resources)要素,简称PESR[4]。它通过对外开放与合作宏观环境中政治、经济、社会、资源四方面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信息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它们的影响程度和变化趋势,为进一步开展CSFS预测提供依据。

2.2.3 CSFS预测

关键成功因素(Critical Success Factors,CSFS)是指“管理者或组织为获得卓越绩效和竞争优势,而必须不断给予特殊和持续关注的事物或者影响要素,它与组织所处的地位、资源、行动和运行机制等有关,将直接决定组织的成败”[5]。通过CSFS预测可以把影响对外开放与合作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资源等众多要素归纳缩小至一定范围内的关键成功因素(例如3~5种要素),从而将NCI分析的重点集中到最可能影响对外开放战略实施的要素方面,同时强调对CSFS及变化征兆持续监测的重要性,以判断哪些是机会,哪些是威胁,从而有助于开展对外开放与合作优势和劣势的分析。

2.2.4 SWOT分析

就是在PESR分析和CSFS预测的NCI活动基础上,对影响对外开放内外环境所形成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4个方面的竞争情报,综合起来进行客观识别评价和比较研究,首先是通过对内外环境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分析来判断对外开放的吸引力,然后再通过其优势和劣势的分析来确定对外开放的发展方向及重点,并据此来制定和实施正确的对外开放规划。对外开放竞争态势的NCI分析模型组合结构见图1。

2.3 NCI研究模型的公开信息与搜集渠道

根据上述对NCI内涵及其研究模型组合的讨论,我们可以将其公开合法的信息来源和搜集渠道大致分为以下4种类型[6]:

2.3.1 各国公开出版的文献资料

这类信息的载体包括各种涉及所研究国家历史文化及发展状况的图书资料、期刊杂志、学术论文集、专业年鉴、统计数据和专业研究报告等。它们大多都能从当地或国家公共图书馆以及有关文献服务机构等的公开馆藏资源中开放获取,可以根据不同研究课题的特定要求,对其进行专题检索、下载、分类、标引和建库等信息处理作业,或者委托外包给上述服务机构来专门提供。由于这类信息不仅量大面广,易获得性和系统性较强,而且已经通过出版审定、编辑发行和文献馆藏等数道把关,信息的内容真实性有一定保障,但就具体的NCI研究而言,其时效性相对差些。

2.3.2 各国政府公开或组织个人披露的信息

这类信息包括所研究国家各级政府部门依法公开的,或是这些国家相关企业、研究机构、高校和其它组织以及专家学者个人出于自身利益,或是境内外新闻媒体等第三者出于宣传目的,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广告和互联网等公共资讯平台公开报道和披露的信息。这类信息具有数量庞大、时效性强和良莠不齐等特点,不仅需要按照研究课题的要求,组织開展持续地定题与定向的扫描、跟踪和挖掘搜集,而且还需要根据搜集信息的发布权威性、相互关联性和披露目地性等因素,对信息的真伪及其可用性进行科学甄别与筛选,才能按照公开出版文献资料类信息处理程序对已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标引和建库等作业。

2.3.3 通过社会人际网络搜集到的信息

这类信息包括研究者及其所在单位,通过与国内外从事国际关系研究的机构和有关专家、政府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驻外领使馆工作人员、对外投资企业家、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当地具有影响的华人领袖等人脉资源加强联系,不断建立完善的社会人际网络,以直接或间接方式搜集到的各种信息和消息。这种信息搜集类型具有搜集范围广泛、信息来源多元化和传递方式灵活等特点,其信息搜集的途径可分为个人人际网络和团体人际网络两种。但是,这类信息的搜集不仅需要进行真伪甄别与可用性分析,而且还必须自觉遵守相关国家的法律法规,充分考虑信息来源与渠道的合法性和时效性等方面的影响。

2.3.4 实地考察和现场采访搜集到的信息

这类信息包括研究者直接深入到所研究国家的企业、研究机构和管理部门等进行实地考察,以及通过对境内政府管理部门、生产企业、出口供应商、进口经销商等各个环节采访所获到的第一手信息。由于此类信息主要来自研究者的直接调查和亲身感受,只要考察和采访者客观认知和理解,其信息内容的真实性还有一定保证的。但由于受到考察或采访对象的典型性和开放性,以及调查方法的科学性和考察采访条件等限制,尤其是调查中采访对象是否配合等因素的影响,获得的信息往往存在一定片面性,因此在进行NCI研究过程中需要与其他类型的信息进行相互补充、印证和综合后,方能使用。

上述4种主要公开信息来源与搜集渠道的相互关系见图2。

3 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竞争态势NCI分析案例

3.1 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背景

针对我国地区差距逐步扩大,尤其是沿边地区经济发展结构性失衡,对外开放形式单一,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水平徘徊不前等日益突出的问题,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云南省时,依据国内外新的形势变化和推动沿边开放“桥头堡”建设的总体战略构想,提出了“使云南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要求,而在同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新疆自治区时也指出,“新疆要统筹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努力打造成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枢纽站”;6月,胡锦涛在黑龙江省考察工作时同样要求,“充分发挥黑龙江地处东北亚腹地中心的区位优势,推动对俄经贸合作,使黑龙江真正成为我国沿边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枢纽”[7]。并且近年来国务院相继批准实施了《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的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广西北部湾对外开放经济区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划》和《加快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等一批沿边对外开放的发展规划,积极推动由华南沿海、西南地区再到西北和东北地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交相辉映的全方位沿边开放战略。

不难看出,上述3个“桥头堡”分别位于中国的3个重要陆路方向:西北、东北和西南,体现了国家实施沿海开放30年后,寻求新的陆路出口通道,调整对外开放战略的总体构想。同时也表明“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已成为改善和优化沿边开放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对于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基本定位确定为:“充分发挥云南省独特的地缘优势,在我国向西南对外开放中先行一步,建设国内从陆路沟通东南亚、南亚,直达印度洋的重要门户和交通、电力、通讯枢纽;西部重要的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区;西南地区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安全屏障;我国与印度洋沿岸国家开展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和对外人文交流的重要窗口”。

3.2 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PESR分析

首先,对通过上述渠道搜集到的信息按照模型组合要求,进行“主题聚类”分析,将影响“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各种因素分为四大类、28个因素。其中政治因素6个,包括近年来美国提出“重返东南亚”新的亚洲地缘战略设想,并将战略重心逐渐由欧洲转移到东太平洋地区,不断与日本等国家联合,加强沿西太平洋海域一些特殊岛群到东南亚国家,针对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战略包围态势(即所谓的“太平洋C形岛链”包围),企图将中日“钓鱼岛”、“大陆与台湾统一”等问题国际化,以遏制中国的迅速发展,这促使我们必须考虑在巩固太平洋对外通道的基础上,积极开拓面向印度洋的出海通道,以抗衡和消除来自“岛链”的战略威胁等[8]。

在经济方面的11个因素中,东南亚、南亚国家作为一个拥有重要区位优势、丰富自然资源和巨大经济发展潜力的地区,始终是各大国竞相争夺的未来市场和重要战略要点;而云南与越南、老挝、缅甸3个东盟国家接壤,与其它14个东南亚、南亚国家毗邻,不仅具备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独特地缘优势,而且在经济科技发展上与这些国家有着很强的互补性[9],加快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建设将使西南地区成为与东部沿海地区开放门户相对应的,最具开放开发潜力、发展力的区域和国际通道。

在社会文化传统的4个因素中,云南省与周边毗邻国家各族人民之间长期存在着睦邻友好关系,在民族传统和文化习俗等方面也都有很多共同点;历史上就有许多华人到东南亚、南亚国家经商和开办实业,逐渐融入到当地的社会中,为这些国家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成为沟通中国尤其是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国家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并且云南省和周边毗邻国的各族人民都有通过相互合作促进发展富裕的共同愿望。

资源禀赋与利用7个方面的因素中,包括东南亚、南亚地区国家拥有丰富的生物物种、耕地、森林,以及铁矿、煤炭、石油、有色金属和水能等自然资源,且勘探开发程度较低,其矿业发展与中国有很强的互补性,因而一直是我国矿产品进口的来源国,同时这些国家也迫切希望中国帮助它们提高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水平等[10]。

3.3 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CSFS预测

其次,把上述影响“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建设”的28个因素及其变化趋势,按照其重要程度排序进行分析和归纳,得出其中的关键成功因素(CSFS)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3.3.1 中、美与东南亚和南亚国家间的相互关系

与位于西北和东北地区的“桥头堡”相比,“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所面对的国家众多,既有社会主义国家,也有资本主义国家,甚至还有君主立宪制国家,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和核心利益又十分复杂,加上美日等国在这一地区长期形成的势力和阻挠,如果一旦出现突发事件或处置不当,都可能会对建设工作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建设“桥头堡”存在一定的政治风险,这需要我们坚持国际关系“五项基本原则”,运用政府外交和增进民间交往等方式,处理好这一地区各自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为“桥头堡”建设创造宽松的国际环境。

3.3.2 形成合作各方的互利共赢效果

与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对外开放主要面对的是美日等发达国家和港澳地区,开放的重点为引进先进技术和投资有所不同,“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所面对的都是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发展水平等方面往往与国内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有的还被联合国列入最贫困国家名单中,因而“建设桥头堡”具有参与主体的多元性、投资的长期性和建设的艰巨性等特殊性。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采取“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策略,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并且对于毗邻的发展中小国,多予少取,先予后取,通过各方的互联互通、互利共赢,才能形成和平、合作、和谐的局面,真正取得实效。

3.3.3 妥善处理合作开发与资源环境保护的矛盾

由于“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桥頭堡”所面对的东南亚、南亚国家大多历史上曾经长期遭受殖民主义统治和资源掠夺,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无尽的破坏,因而当地政府和民众对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具有一种天生的忧虑和恐惧心理。同时这些国家又是世界上生物物种和生态多样性丰富的地区,资源开发往往受到联合国和国际环保组织的高度关注,如果我们延续国内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模式进行合作开发,必将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反对和谴责。因此,是否能够正确处理好合作开发与资源环境保护的矛盾,将是直接影响我国“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3.4 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SWOT分析

第三,在上述PESR分析和CSFS预测的基础上,对“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优势与劣势、面临机会与挑战进行如下分析:

3.4.1 发展的优势

我国推动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建设,将构建起一条国内直达印度洋陆上大通道,即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进而连接非洲和欧洲的新通道。据测算,从云南经由缅甸直达印度洋的大通道,比目前经东南沿海绕道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的行程缩短1 500公里以上,这对于改善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对外开放竞争态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1]。

十五以来云南省大力加强面向东南亚国际大通道的建设,为推动“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其中两项投资超过100亿美元的重大工程——“中缅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建设”国内工程已开始施工,国外部分的勘探工作也在抓紧进行;而“连接中缅边境和缅甸西海岸的铁路建设”也将于2011年12月开工,并计划与正在拟定建设贯穿整个东南亚地区的“泛亚铁路网络”连接。届时将形成以“昆明——曼谷高等级公路”、“泛亚铁路网络”和“中缅跨境石油/天然气管道”三位一体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

3.4.2 存在的劣势

从周边国际环境看,受国际上炒作“中国威胁论”及其“全球资源掠夺”等谬论,以及各国制度环境差异的影响,大部分东南亚、南亚国家政府和企业对我国“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目地仍存有疑虑和误解;一些国家既想通过搭上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快车,从中获利,又担心与中国关系甚密会得罪美日等国,在政策上左右摇摆和反复;另外有的东南亚、南亚国家还存在缺乏必要的法制保障,政策多变,不可预见因素较多,以及交通、物流和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这些都使得“建设桥头堡”的难度增大。

从国内发展环境来看,由于云南长期处于我国对外开放的末梢,对外开放的政策体系不够完善,开放层次比较低,导致政府部门和企业对“桥头堡”建设中涉及到的有关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布局与结构、市场需求与发育程度、资源禀赋与分布特征,以及地缘政治关系、经贸政策和社会法律环境等方面的情况缺乏深入系统的了解。并且,由于海外投资保险机制和外汇结算等制度不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和信息服务体系的缺失,导致不少企业的对外合作盲目性较大,进出口无序竞争,经济纠纷时有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企业在周边毗邻国家的声誉[12],离“建设桥头堡”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3.4.3 面临的机会

“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作为国家沿边对外开放战略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引起中央决策层和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并被纳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内容,这为云南省摆脱长期以来对外开放工作被动落后局面,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同时“建设桥头堡”目标中提出的“西部重要的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区”要求也为云南调整提升产业结构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在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转移过来的制造业同时,能够将有色金属等一些原料依赖型且在国内失去竞争优势的产业和企业转移到资源开发、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东南亚、南亚国家,减少这些资源性优势产品遭遇国际市场反倾销的危险。

实施“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将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各省(市、区)和港澳地区的联系与合作,实现我国东部与西南两大地区的优势互补,加速资金、技术、人才、劳动力、信息、商品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在更大范围内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从而改变云南省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的被动地位。

3.4.4 存在的威胁

在“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中存在的严峻挑战主要来自3个方面

(1)由于东南亚、南亚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发展潜力,历来就是美、日等发达国家战略争夺的焦点,近几年来印度、韩国等新兴经济体国家也不断加大在这一地区的合作与投资力度,形成了多股力量共同参与开发的激烈竞争态势。

(2)随着越南、印尼和泰国等东盟国家迅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他们在吸引国外直接投资(FDI)和劳动力密集产品出口方面与我国的关系也由互补逐渐转化为相互竞争,这使得云南的矿产、建材和钢铁等传统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有所减弱,竞争压力日益加剧。

(3)随着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布局调整的全面展开,云南省与新疆、广西、海南和福建等省区在中央政府政策支持与投资重点方向上的竞争也日渐白热化[13],例如中国——东盟博览会永远落户广西南宁市,就使相当一部分东南亚客商由过去主要与云南省合作转向广西方面。缺乏相互协同和优势互补,将成为今后云南加快推进“建设桥头堡”必须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对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竞争态势进行NCI分析的过程可以归纳为图3。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研究,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和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和经济技术合作也在不断拓展与深化,要求我们加强对外开放战略的研究和科学规划,但是目前这种只强调“以我为中心”的主观愿望,忽视合作国家/地区发展特点与竞争环境及其变化的封闭式研究模式,在实践中和理论上都存在很大的认知缺陷与片面性,已完全不能适应我国对外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因此,应当与时俱进地引入NCI理念和方法,充分发挥NCI在战略研究和规划中全面认识竞争态势和科学预见未来发展的价值,才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与合作中真正做到“知彼知己”,更好地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全球化、国际市场竞争本土化的实际要求。

(2)NCI理论与应用作为竞争情报科学的分支,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仅限于国家安全、政治和军事的国家情报,也与只限于科技文献检索和服务的情报学(Information)有着本质的差别,它是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全面覆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有关竞争情报活动,呈现出信息来源与搜集渠道多样性等特征,在科学判断和评估国家(尤其是在国际社会活动中处于“信息不对称”或“信息弱势”的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形势和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以及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重大决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本研究中构建起来的基于NCI的竞争态势分析模型框架能够兼顾战略和规划研究中的“竞争态势”识别与分析、目标定位与评价、实施监测与反馈3个环节,并形成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一个整体,较好地解决了“竞争态势”认识与规划目标的辩证关系。其中,依据本模型框架应用到案例分析中,得出的关于影响我国“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目标实现的3个关键成功因素(即“中、美与东南亚和南亚国家间的相互关系”、“形成合作各方的互利共赢效果”和“妥善处理合作开发与资源环境保护的矛盾”)等结论,已被国家决策部门完全认可和采纳。实践证明,模型框架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而且在研究实践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4)结合中国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实际,组织开展针对建设桥头堡的专题NCI持续跟踪与研究,科学预见与评估发展中的机会,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及时发出预警,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与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和规划提供优质服务,正逐渐成为今后我们竞争情报活动和服务的重点之一,应当在健全完善目前“泛珠三角竞争情报协作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兄弟省区市在NCI研究和应用等方面的全方位交流合作,尽快形成我国在沿边对外开放领域中面向世界一致对外的情报服务支撑体系。

参考文献

[1]崔玉斌.我国沿边开放的回顾与展望[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10):35-39.

[2]陶翔,缪其浩,等.国家竞争情报——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3]梁秀娟,杨雅惟.国家竞争情报研究进展述要[J].情报资料工作,2009,(6):18-21.

[4]孙希有.竞争战略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5]MBA必修核心課程编译组.经营战略[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22.

[6]罗立.论竞争情报的获取途径[J].现代情报,2008,(4):49-50.

[7]李靖宇,张卓.关于中国面向世界开拓两洋出海大通道的战略构想[J].中国软科学,2010,(8):46-58.

[8]张志雄,等.中国驻外东南亚国家大使关于沿边对外开放形势座谈会纪要[R].北京,2010,1-7.

[9]杨士吉.推进云南桥头堡建设的战略思考[R].各界共议大战略全省同建桥头堡论文集,昆明:云南省政协企业家论坛,2010:36-38.

[10]曾玉.加快桥头堡建设扩大云南与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投资合作[R].各界共议大战略全省同建桥头堡论文集,昆明:云南省政协企业家论坛,2010:223-228.

[11]张志雄,彭靖里,等.关于加快推进我国沿边对外开放战略布局调整的思考与对策[R].21世纪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和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高层论坛论文集,昆明:中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商务部等,2010:258-262.

[12]彭靖里,张志雄,等.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战略形势研究报告[R].昆明,2010:24-58.

[13]赵晓刚.我国沿边开放战略实施中各省市区的竞争与合作[N].人民日报,2010-10-24.

(本文责任编辑:马 卓)

猜你喜欢
桥头堡竞争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当代水产(2022年1期)2022-04-26 14:34:58
刘沛:深中牵手!东西岸融合桥头堡——马鞍岛
打造转型升级“桥头堡” 推动矿井高质量发展
战略
战略
感谢竞争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桥头堡”的新机遇与新发展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04
竞争
小说月刊(2015年9期)2015-04-23 08:48:17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