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丽
摘要: 目前,我国正处于就业结构转轨时期,加之2008年经济危机的影响,造成我国新失业人群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我们迫切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高校职业指导师队伍指导大学生合理而有效地就业。针对这种迫切需求,文章从职业指导师的现状出发,从职业指导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层面、氛围和后备人员充足等层面对其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关键词: 高校职业指导师队伍建设紧迫性可行性
一、高校职业指导师队伍建设的紧迫性
(一)高校职业指导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1.建设职业指导师队伍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满足社会需求的需要。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职业指导教育的重要意义,不同程度地对毕业生开展了职业指导教育。由于我国的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起步较晚,无论在重视程度、理念、方法、内容、经验上,还是人员构成等方面都有待改进,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处于摸索阶段,职业指导教育至今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如何有效、合理地开展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中心问题,其中开展职业指导教育的核心是职业指导师的素质。但是就研究现状来看,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别多,大学生职业指导师的研究更多地关注对职业指导师这一职业的发展前景和现状,而对职业指导师队伍建设和管理的开发的文章很少。目前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除了经济发展、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原因,“人—岗”的不匹配性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而职业指导师的素质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对目前的就业政策的了解、学生本人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就业热点及未来的趋势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对职业指导师的队伍的建设及管理进行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大学连续几年发生了很大变化,1999年以后,中国的大学连续几年大规模扩招。2003年,1999年首批扩招的212万大学生走出校门,开始面对就业竞争压力。下面分析最近几年的大学生供求关系。
2004—2010年大学生供求数量比较
资料来源:《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119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曾湘泉等著。
从表中数据来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增加。在2010年出现供应大于需求的情况,此时供应的数量为661.7万,而需求的数量为589万,供求差为72.7万,从总量上来看,应该说这样的供求差虽不是很大,但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因为,这只是从总量上的考虑,如果加上结构问题,这一压力可能还会放大。这一数据也说明我们确定的高等教育发展目标适度超前了。
2.建设职业指导师队伍是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
高校在培养学生的方向的定位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首先是一个健康的人,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其次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人等全面发展的人,高校的这种培养目标就要求学校的教师在培养学生上要以全面发展为宗旨。
3.建设职业指导师队伍是克服大学毕业生克服就业心理障碍的需要。
在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经济和社会思潮的负面影响导致大学生择业功利化;(2)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的失衡;(3)社会需求的高标准导致学历层次矛盾;(4)高校扩招导致就业人数急剧增加与就业岗位增幅平衡之间的矛盾;(5)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与现实的落差导致大学生心理的失衡;(6)就业指导滞后是导致大学生择业心态矛盾冲突的外在原因。在应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方面,除了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做好知识技能准备,还要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使大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做好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加强心理咨询,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都是职业指导师必备的素质。但是大学生职业指导师大多只是简单地介绍政策法规、就业介绍、应聘技巧和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等,对大学生的素质缺乏足够的了解,这样就不能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做出很好的建议和规划。这就有必要从学生所需要的职业指导师和现有的职业指导师做出全面的了解,为建设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的高校职业指导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提供些实际的现实参考。
(二)高校职业指导师队伍的现状。
1.数量明显不足。
职业指导师是一项专业化的工作,集多种学科于一身,它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等多个学科,是一个交叉性学科领域。我国于1999年起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开始推行职业指导师认证制度,至今已经有十三年。目前取得国家职业指导师资格的只有一万多人,高级职业指导师不足500人,这与我国目前急剧增加的社会就业人数严重失衡。我国一、二产业从业人员为74432万,每年新增1000万劳动力。而美国2002年有17.5万名职业指导师,平均一个职业指导师指导500人左右。根据教育部标准和发达国家成功经验,按1∶500人配置一名职业指导师,我国需要150万名职业指导师才能基本满足职业咨询业的市场需求。
最近对安徽省81所本专科院校中206名就业指导专职人员进行抽样调查,其内容涉及职业指导师资格学历层次、职称结构等指标。结果发现,取得职业指导师资格仅占11.1%,平均3.5所院校才有1名专业的职业指导师,88.9%以上的专职就业指导人员是行政人员轮岗和刚毕业的学生。这些人员到岗后不能胜任工作要求,对学生的指导只是停留在简单地介绍工作,安排学生就业,对学生职业的可持续发展不能提供应有的帮助。
网上部分调查数据表明,华中师范大学在校全日制学生约有2万人,就业指导中心共有1位主任、1位副主任、8位工作人员,其中兼职人员1位,专职人员与在校学生人数比例是0.45:1000;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现有各类在校生45000多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20856人,其中大学生就业中心仅有主管处长1人,专职行政人员5人,专职人员与在校生人数比例为0.29∶1000。而在美国高校的大学生生涯服务中心里,专职人员的专业主要是教育学、心理学、咨询学、法学等。专业知识掌握较好,专业知识掌握结构合理。美国高校大学生生涯服务中心专业人员与学生比例约为1∶200。美国耶鲁大学的大学生生涯服务中心共有专职人员20人,负责全校5600名在校生的就业指导。
目前广州华立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7568人,就业指导科只有1位专职工作人员。
从上面的数据不难看出,目前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师队伍数量严重不足。
2.职业指导师队伍稳定性较弱。
目前我国高校的职业指导师以兼职为主,他们大多是高校的学生辅导员、学生处工作人员、班级导师、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师、学校的心理咨询师等,这些人员在学校担任着本部门的专职工作,给学生做职业规划只是兼职。学校没有专门的对这种兼职工作的奖励,部分学校以给老师记课酬的形式鼓励教师参与学生的职业指导,但是职业指导工作对教师的素质往往要求比较高,集多重角色于一身:就业知识的传授者、职业生涯设计者、就业市场信息员、择业心理辅导员等,这样就给学校的兼职指导教师较大的工作压力,专业知识的缺乏使他们往往有一种挫败感,在感到力不从心时容易退出职业指导过程,这样就造成高校职业指导师队伍稳定性较差。
3.职业指导师评价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职业指导师的评价机制。职业指导要顺利开展,除了高校职业指导工作者针对咨询者开展调查研究,咨询者对咨询满意度的评价是促进咨询效果向更有效益的方向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因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是一项时效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只懂理论而缺乏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只能是“纸上谈兵”。学生要及时地对咨询效果的满意度进行评价,职业指导人员也要由过去被动的信息获取者转变为主动的信息寻找者和及时反馈者。职业指导人员要经常性地进行调查研究,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学生也要主动表达自己对咨询效果的评价,这种评价可以是多角度的,只有这样,我们咨询的过程才会效益最大化。
4.职业指导师整体素质状况不尽合理。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高等院校和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都在大力推进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应当为毕业生、结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在这种大背景下,高校职业指导师的素质状况是展开职业指导的关键所在,那么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师素质现状如何呢?目前已经有不少人对高等职业指导师素质展开了调查研究。在此摘取总结2005年梁峰对上海28所高校的调查数据结果①。
(1)专业技术职称现状
上海高校职业指导师队伍发展趋势年轻化,获得高级技术职称的占14.29%,中级技术职称的占48.21%,初级技术职称的占37.50%。
(2)专业构成现状
目前尚没有专门培养职业指导人员的专业,从事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人员大多是来自其他专业的人员。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上海市高校职业指导师队伍中,管理学背景的人比较多,而教育学、心理学背景学科的比例相对较低。如下表1:
表1高校职业指导师专业构成
(3)学历构成现状
学历虽然不能反映一个高校职业指导师的专业素质现状,但可以看出高校职业指导师的综合素质基础。目前,上海高校职业指导师的学历分布,硕士占41.07%,本科生学历占50%,专科学历占8.93%。可见目前上海高校职业指导师学历分布以本科生和研究生为主。
(4)技能掌握情况
关于高校职业指导师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设计问卷对上海市高校职业指导师专业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调查,问题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技能掌握程度、职业生涯设计技能、素质测试与评估技术、心理咨询与辅导技能、信息收集分析技能、创业咨询与指导技能、教学技能,了解高校职业指导师的专业技能掌握情况。如下表2:
表2高校职业指导师的专业技能掌握情况
(5)资格认证现状
有近50%的人没有任何资格认证,获得全国职业指导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有4人,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人比较多,有26人,获得人力资源管理资格证书的有2人,没有任何证书的人高达27人。其中同时获得全国职业指导人员资格和教师资格证仅2人,同时获得全国职业指导人员证书和人力资源证书的仅有2人,同时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和人力资源管理证书的仅1人。可见,高校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认证情况很不乐观。
(6)年龄的构成
基于问卷调查显示,上海目前各高校的职业指导人员年龄结构中40岁以下的人员占70%左右,其中30岁以下的占50%左右,可见目前上海各高校的职业指导师队伍呈年轻化趋势。
二、高校职业指导师队伍建设的可行性
(一)形成了职业指导指导人员培训与认证的政策环境。
1.关于职业指导理论的政策发展过程。
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活动方式,职业指导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和一种职业,它始于1908年,由美国波士顿教授弗兰克·帕森斯倡议并实践,至今已逾百年。到目前为止美国已经具备了比较完备的职业指导的法律制度,职业指导人员法律制度也已经比较成熟,我们可以在借鉴别国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民情制定适合我国职业指导法律制度。其实,我国在1916年就有人提出关于职业指导的概念,当时的清华大学校长周寄梅先生最早倡导。在9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职业指导的内容不断丰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增强。1989年,国家教委提倡在中学阶段逐步开展职业指导活动;1990年,国家教委调整普通高中教学计划,要求各校试行开设职业指导课;1992年将之列为普通中学必修课。我省在1997年9月,由原省教科所编撰了《职业指导》教材(分高中版、初中版),将之纳入中学教学计划。
2.关于职业指导人员培训和鉴定工作的法律制度已经实施。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近期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职业指导人员培训和鉴定工作的通知》(劳社培就司[2001]13号)(以下简称《通知》),其主要内容如下。
(1)职业指导人员的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工作,应根据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要求和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工作特点。从提高职业指导人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出发,结合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工作。要统一管理,加强指导,共同推进。尚未开展此项工作的地区,要根据62号文件要求,尽快实施方案。
(2)各地要加强职业指导人员职业资格培训、鉴定质量管理。不得随意简化培训内容、缩短培训时间、改变鉴定程序。对申报职业指导师、高级职业指导师的人员,在培训中应加强国内外相关新知识及其应用成果的内容,在鉴定时应严格按照《关于实施首次全国职业指导人员统一职业资格鉴定的通知》(劳社鉴发[2000]14号)执行。
(3)2001年,全国职业指导人员考核鉴定时间为10月10日至15日。考核鉴定等级为职业指导员、助理职业指导师、职业指导师、高级职业指导师。考核鉴定科目为理论考核、操作考核、综合评定。各个等级的评定,仍按62号文件执行。考核鉴定不合格者。可在两年内申请补考不及格科目。其及格成绩两年内仍然有效,补考合格者,按照国家规定颁布相应等级证书,补考随每年全国统一考核鉴定进行,不另行组织。
(二)高校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氛围逐渐形成。
2004年4月《人民网》报道:“创业教育”促大学生就业。“创业、奋斗、理解、现实,短短12天的培训使我懂得了这些。我靠自己的打拼去抢市场,自谋职业去发展,做出一番事业﹗”参加宁夏首批SYB(创业教育)培训的宁夏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毕业生袁志强说。与他一同参加首期培训的共有27名学生,他们经过创业指导、专家评估、个人素质和创业背景等方面的筛选后,近日完成学业并获得资格认定。
SYB(创业教育)是国际劳工组织为促进就业、支持发展中国家微小企业发展而创立的《创办你的企业》培训教育,目前已经在84个国家和地区使用。该项目在我国100个城市已经得到推广,宁夏是首次引进实施。目前这27名学生或以个体、或以合作形式拿出了15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他们将按照这种在职业指导师指导下的自我设计开始艰辛的创业。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场景,目前我国采取了很多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开展。
(三)高校职业指导师后备人员充足。
就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师目前状况来看,虽然就业指导师队伍的素质现状不是很理想,人员数量还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但是在后备人员的候补选择上还比较宽裕,目前从事高校就业指导的人员主要有以下几种:①高校学生辅导员;②就业指导中心人员;③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老师;④高校心理咨询师;⑤学生处工作人员;⑥班级导师;⑦校外工作办公室人员;⑧学校定期外聘企业管理人员等。他们虽然在综合素质上还未能完全与高校职业指导师的标准相符合,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经常和学生打交道,他们又有不同的工作特点,就是从事的工作性质不同,在这一点上他们可以从不同的工作角度和纬度进行沟通和交流,从根本上发现学生需要的是什么和社会需要的是什么,从而进行课堂教学、教学实践、社会实践等各个方面的调节控制。
高校职业指导师需要的关键知识是心理学知识及相关知识,基本知识是教育学专业知识。目前高校职业指导师任职以前的专业知识具备状况不理想,希望在任职以后补上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知识。高校职业指导师的专业技能(生涯设计与规划和素质测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可以发现,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师队伍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1)国家还没有完善的职业指导体和职业指导师评价体系;
(2)政府在政策制定、高校管理体制和社会评价方面很不完善;
(3)职业指导师的认证制度还不是很完善;
(4)职业指导师人数与学生人数比例严重失衡;
(5)职业指导师素质现状和知识结构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6)对学生职业指导的滞后性;
(7)高校职业指导部门运作经费严重不足;
(8)关于职业指导师队伍建设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
因此,我们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高校职业指导师队伍,为大学生就业服务。
注释:
①数据来源:梁峰,高校职业指导师素质及开发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参考文献:
[1]邓宏宝.国外高校职业指导人员专业化建设的基本做法及其启示[J].教育探索,2008,(10).
[2]朱永国.北欧五国职业指导特点研究[J].职业与成人教育,2005,(1).
[3]祝治国.高校职业指导人员能力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4]生欣译.美国的生涯指导员培训[J].海外职业培训,2000,(1).
[5]马克·泼普.美国职业指导工作的发展历程与职业指导员的培训[J].海外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