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桂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实现班级自我管理的重要性。近日,又阅读学习了魏书生等老师的班级管理经验,更坚定了我的想法,拓宽了我的思路。既然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自我管理”,那么又如何有效实现班主任适当指导下的班级自我管理呢?通过实践,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大胆更新班级管理思路,丰富学生角色内涵
伴随教育环境、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班级管理改革也势在必行,构建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管理模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必要性。但是众多班主任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还是遵循着固有的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不能积极探索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特点、途径、规律,总是左顾右盼,对学生只扶不放,不敢在班级管理中注入新的血液,老师累,学生逆。
魏书生老师说过:“一个班主任老师,最要紧的是把所有学生都变成自己的助手,因为任何一个学生都有负一点责任的欲望”,“学生的集体责任感怎样培养起来?是学生在为班集体负责的实践中一点一滴日积月累堆积起来,越负责任,越爱集体,集体的凝聚力越强,越是后进生,你让他为班级管理做一点事情时,他越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自豪感。”所以,学生既是管理对象,又是管理主体,班主任老师要敢于放权,敢于让学生实践,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学生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这也是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在班级管理中,学生往往能提出更合理、更富有创造性的教育管理方法。
二、在民主氛围中制定班级发展目标与组织规范
目标是方向,规范是保障,目标实现的过程正是规范落实与学生自身素质发展的过程。自然班级发展目标的制定应来源于班情与师生的集体智慧,它应成为全体学生共同前进的不竭动力。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即常规纪律,要求每个学生遵守,用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越要实现班级的自我管理,越需要规范。但这种规范不是命令式的,而应是老师与全体学生经过协商制定出的明确的规范,这种规范对学生已经是由外在要求内化成为学生自身需要,集中代表了学生的发展需要,学生会认可,此时学生会把自己的心和集体系到一块,并觉得自己是班级的主人。
三、强化自我管理意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要科学地实现班级自我管理,班主任老师决不能放任自流,而应是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较强的独立自主、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逐步完成由老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班主任只扮演好引路人和协调者的角色。
1. 强化自我管理意识。自我管理要比别人来管效果好。班级自我管理中强化自我管理意识,尤为重要。要引导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班集体是自己的班集体,班委会组织是自己的组织,班集体的发展目标是自己的发展目标,我必须积极加入到自我管理的组织中来,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形成自主、自觉的管理意识。一方面,对学生要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有可能的话要联系家长,共同做好学生独立性的培养工作;另一方面,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强化,让他看到希望,增强参与意识。只要教育得法,孩子们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
2.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张红老师讲过:“一个松散、没有凝聚力的班级,原因有二:一是没有清晰认可的共同目标;二是班级活动单调。”可见,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首先,要制定严密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最后,重视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强调意义,使其长期发挥效力。
3. 让学生成为管理主体,承担班级管理事务。实施班级自我管理时,班主任只起到“导演”和“顾问”的作用,在班委会组织内可由“终身制”适当转换为“轮流制”,通过民主科学的途径,产生值周小班主任,值周班干部,尽量让更多学生参与管理班级,增强主人翁意识,达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境界,这样在班里大家都是管理者,又都是被管理者。当然什么样的学生善于做什么样的事,要从实际出发。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的,“要给不同档次的学生提供不同档次的服务标准”,这样会易于密切学生之间,学生与集体的联系,学生有了自信,班集体才有活力。
总之,班级自我管理给学生提供了自我教育的契机,能够使学生获得自我教育的成功体验。只有学生自己最熟悉本班级的情况,最了解全体同学的要求与愿望,最能发现班级中问题存在的根源,从而抓住关键,解决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话:“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最终是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