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楠
胡锦涛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的演讲中谈到:“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提出掀起了企业界的“文化热”,各个企业也不断将此作为提升竞争力的方式之一。
一、文化与企业的关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许多国外先进的生产观念以及科学管理的方法逐步被我国的企业家所重视,并且广泛地运用到了本企业的运营生产过程中。其中,建立企业文化以提升企业品牌便是其中之一。
1. 文化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①文化惯性的制约。我国传统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溯源,并且一旦形成后,具有强大的历史惯性。古代“女子裹足”行为,是对女性极大地束缚,带给女性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伤害。但是这一行为符合古代审美要求,迎合了当时的社会需求才能一代代的沿袭至民国。文化惯性会形成社会惯性,这些对企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当有些文化与企业经营文化相一致时,便会促进企业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形成文化牵制。
②文化因素仅占其一。然而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文化的影响仅占其一。企业处于市场竞争机制下,面临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文化因素只是众多因素之一。国家要求加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的条例便论证了行政对于企业的发展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文化因素如同政治因素一样,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是过多的重视或是太多的忽视都会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
2.文化的选择与创造形成企业的独特竞争力
①文化选择与创造的关系。选择是创造的基础,创造是选择的目的。没有选择就没有创造,只有通过精心的选择才能创造出更新更好的文化。随着时代的更迭,文化不仅自生在不断的选择更新,也在顺应社会变化,孕育着新的文化。文化在其代代传承的过程中,社会对其发展也起着重大的作用。
②企业独特文化竞争力的形成。前面提到文化传统具有强大的历史惯性,这种惯性既会带给企业积极的效应,也会带来消极的效应。对于企业本身而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生存之道。企业慎重的对待文化,包括对文化的选择以及自身对文化的吸收、消化以及创新,从而内化为异质性的企业文化,形成独特的竞争力。这不仅仅是在寻求自身的发展,更是担负起社会进步的责任。优秀的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养分,也是民族兴旺的不竭动力。
三、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正确取向
市场经济下,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只是对于优秀文化传统的暂时遗忘,并不是失去。企业应重拾文化的意义,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提升企业价值。
1.与时俱进的态度。企业重拾文化的意义,要求企业重视文化的积极作用,以与时俱进的眼光挖掘文化的价值进而提升自身的发展。
①全方位的考虑。对于传统文化应采取的态度,企业必须要考虑到宏观环境以及微观环境:考虑到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自身的合理需求。企业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必须协调好与其他系统的关系,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企业文化自身存在的合理性是一个方面,其次还应将国家文化,社会文化纳入企业文化构建的体系中来,寻求三者的协调。
②结合具体国情。在古希腊的斯巴达,他所崇尚的是野蛮的军事训练,由于处于奴隶制时期,国家面临民族存亡的巨大压力,不得不借以残忍的统治文化维持人民的生存。以现代的角度,在当代文明社会,这种纯军事化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是,在当时的社会发展阶段,这种残忍的统治文化的存在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企业必须立足于本国国情,建立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在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的同时提高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③端正价值体系。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新旧体制的变化带来了思想上不同层次与类别的反复。此外,全球化与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国外新的思想观念以及迥异的价值观带给企业家们不小的冲击。企业必须端正科学的价值观,树立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保证自身运营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2.应地制宜的选择。企业文化是具有异质性的企业无形资产。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下,以文化的独特性为选择目的,选择适合自身的企业文化。
①主流思想为前提。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文化的选择关系到企业的日常运营生产活动的有序开展;关系到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的市场规则的建立。因此,企业文化的先进与否直接影响到市场交易秩序的好坏。企业为理性经济人,希望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在主流思想上,企业文化必须保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致性。此外,企业还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落实到企业运营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从而保证合理合法的市场秩序,也为自身的有序发展创造条件。
②独特性为目的。企业文化是具有异质性的企业无形资产,这决定了在文化选择的过程中,企业文化带有自身的独特性。首先,企业必须明确自身的运营目标,根据目标的不同选择生产营销方式。其次,把握员工的群体特征,融合多样化的思想资源。例如,年轻员工的思维比较活跃,善于接受新兴的文化;相对而言年长员工的经验更加丰富,对于文化的把握更加理性。因此在企业文化的选择中,合理的兼顾这两大资源,促进企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提升企业文化的开放性。
③成长性为支撑。企业文化并不是静止不变的,它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共同成长的。企业的与时俱进,要求企业文化也是螺旋形动态上升的。企业文化的成长要求企业大力发挥学习型组织在企业中的作用,善于不断的学习,自主学习从而提升员工自身对文化的觉悟。在此过程中,强调企业中以及企业间知识的共享,进而提升企业整体的文化,反馈于社会。
3.收放自如的创新。文化选择是企业文化起步的起点,也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必经环节。而真正内化为企业自身的文化则需要选择基础上的吸收与消化,同时结合“收”“放”艺术大胆进行企业文化的创新。
①“收”的文化。“收”的文化:创新的前提是解放思想,企业一直号召的自由市场与创新的要求不谋而合。然而,自由市场,放任发展这些都必须是在端正企业价值观的前提下倡导的。“收”强调的是始终保证先进思想的中心位置,使之不偏移,不因落后思潮的泛滥而散形。
②“放”的文化。“放”的文化:创新的成语有很多,天马行空、独树一帜等等。这些都体现了思维的发散,意识的独特性。“放”要求企业突破自身思想局限,大胆的将各类优秀文化融合与碰撞,激发出新的文化火花。
③“收”“放”结合。企业合理的理解与消化“收”“放”的文化,才能保证企业文化在创新中的先进性。同时,灵活地将它们运用到企业文化创新的过程中去,确保创新机制的合理性。这样产出的企业文化才是大众所需要的有价值的先进文化。然而“收”“放”结合下的文化创新并不是企业文化的终点,它是原有企业文化的部分停止阶段,也是新的企业文化的开始阶段。
文化传统不能对企业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文化只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观念的反映,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才是决定因素。因此,不能夸大文化的作用,将企业的一些问题归咎于传统文化或者认为应当“返儒复古”,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