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专题复习

2012-04-29 08:13李光辉熊晓东
地理教育 2012年3期
关键词:文综卷考点气候

李光辉 熊晓东

一、直击高考

考点1:海陆分布特点及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考纲解读】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地球表面积约5.1亿千米2,其中71%是海洋,陆地面积仅占29%。

海底地形高低起伏。海底地形高低起伏,复杂多样,主要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等类型,大洋底又可分为海岭、海盆、海沟等。其特点见图1、表1。

五种地形特征各异。高中阶段要求掌握的地形类型有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五种。其判读的基本规律如表2。

【考点透视】

本考点常见的考查角度有两个:①地形类型的判读,如2009年福建文综卷37题第1问、2009年山东文综卷26题第1问,均要求直接判读出地形类型;2009年安徽文综卷34题第(3)问、2011年海南地理22题,则将地形类型判读做为解题关键。用小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设置试题情境是此类试题的共同特征,常与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相结合进行考查。②借助等高线、河流、注记等图中信息进行地形特征的描述。

例1:(2011年全国文综卷)读图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

解析:判读河流入海、等高线数值可知图示区域为冲积平原和三角洲;从等高线的数值及疏密可知其地势低平;结合河流流向可知其自北向南倾斜。

参考答案:为(两)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海拔低于200米)地势低平,自北(西北)向南(东南或自内陆向沿海)倾斜(或渐低)。

方法归纳:地形特征的描述思路:地形特征从地形类型、地势起伏、海拔范围、组合特征四个方面进行描述。其中地形类型、地势起伏为必答要点,其余两个要点则根据试题分值再确定是否需要描述。

考点2:七大洲、四大洋的概况

【考纲解读】

七洲四洋面积排序。七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四大洋按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经纬网格全球定位。每个大洲所跨越的经纬度是不同的,决定了经纬网格的定位的精确性(表3)。

【考点透视】

本考点常见的考查角度有三个:①七大洲、四大洋面积的排序应用,如2007年重庆文综卷第1题;②七大洲、四大洋的区域定位,如2010年新课标文综卷第41题;③在区域定位的基础上考查具有水平分布规律的地理事物特征,这也是该考点的高频考查方式,如2011年山东文综卷第5、6题。

例2:图3所示甲地区为某国主要农业区,政府大力修建水利工程,将乙地区的水资源调到甲地区。读图判断,图示地区最可能位于:

A. 美国东南部 B. 澳大利亚东南部

C. 巴西北部 D. 秘鲁西部

解析:东南信风大体处于南半球低纬度,加之该地区位于大陆东岸,四个选项中只有B符合。

参考答案:B

方法归纳:区域定位。区域定位是解答区域地理试题的根本。准确确定区域的位置,需要熟练运用以下与区域位置表述相关的词语见图4。

高考试题中的区域定位不仅仅依靠经纬度的绝对定位,更多的是通过地理原理、规律以及区域特征等判断具体区域。因世界区域定位要求相对较略,故只要地理事物存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规律,就具备区域定位的功能。如图5所示。

考点3:全球气候类型分布规律

【考纲解读】

多种气候特征鲜明。表4为高中阶段需要掌握的气候类型,应结合全球气候类型分布图进行记忆。

气温降水时空分布。气温的分布包括时间、空间两个方面,如表5所示。降水分布亦存在时间、空间两个方面。按照世界各地降水量各月(或各季)的分配情况,一般可分为五种地区,如表6所示。

【考点透视】

本考点为高频考点,在每年十余套高考试卷中均有体现,且所占分值大。考查角度主要有两个:①单纯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征等,如2011年广东文综卷第40题第2问; ②在判断气候类型的基础上考查气候对其它地理事物的影响,如2011年海南地理卷第4题。

例3:(2011年海南地理卷)图6表示某区域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1~3题。

1.下图中的气候资料,与上图中R城市气候相符的是:

2.Q地降水量多于其周边地区,主要是因为Q地:

A.距海洋近 B.气旋活动频繁

C.多地形雨 D.多锋面雨

3.图中所示区域的典型农业景观为:

A.牧场辽阔 B.灌渠纵横

C.陡坡梯田 D.水田密布

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区域在亚欧大陆内部,远离海洋,大陆性强,气温年较差大,而由图可知,R城市的年降水量较少,仅为300mm左右。所以综合以上信息可知B选项正确。第2题,Q地降水量明显多于周边说明其下垫面与周边地区不同,应为地形的影响导致降水的增多。第3题,此区域年降水量在200mm左右,适合草类植被的生长,因而这里的农业活动多为畜牧业,故其典型的农业景观为牧场辽阔。

参考答案:1.B 2.C 3.A

方法归纳:根据气候要素统计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1)判断所属南北半球:北半球七月份左右气温高;南半球一月份左右气温高。

(2)以温定带: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均值,确定热量带(表7)。

(3)以水定型:根据降水量和季节分配确定降水类型,最后确定气候类型(表8)。

考点4: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考纲解读】

两类国家差距巨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存在着全方位的差距(表9)。

【考点透视】

该考点主要作为背景知识渗入试题,一般设计为选择题。通常与产业转移这一新增考点相结合,考查产业活动(农业、工业)中各区域所具备的相对优势。自2007年新课改第一次高考以来,该考点在各新课改区的高考试卷中频频出现,如2011年新课标文综卷第1~5题。

例4:(2011年新课标文综卷)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害,使该公司在灾区的工厂停产。受其影响,该公司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减产。据此完成1~2题。

1.该公司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主要目的是:

A.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

B.为其中国整车生产厂配套,降低整车生产成本

C.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为其日本整车厂服务

D.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供应基地

2.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减产是由于该公司在灾区有:

A.研发中心B.一般零部件厂

C.核心零部件厂D.整车厂

解析:第1题,跨国公司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故日本汽车公司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效益。日本该公司在中国建有整车生产厂,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可以为其整车厂提供零部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第2题,日本汽车公司在灾区的工厂停产,影响了中国的整车生产,说明日本公司生产的是控制整车生产的核心零部件。核心零部件生产对技术要求高,主要布局于发达国家;普通零部件生产对技术要求低,追求劳动力成本低,故主要布局于发展中国家。

参考答案:1.B 2.C

方法归纳:区域发展的相对优势。经济发达地区(国家)的相对优势在于其经济发展水平高、市场广阔、对市场信息反应快捷、交通便利、科技力量强、管理水平高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国家)的相对优势在于土地租金、房价、劳动力价格低以及可能存在的资源、原材料优势、政策的优惠等。

考点5:不同尺度区域的主要特征

【考纲解读】

不同区域特征迥异。区域性特点是地理学的重要基本特征之一,在高考中,常常以区域为试题的切入点,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规定,至少必须掌握一个大洲、五个地区、六个国家。其中,两极地区必须包括在内。

【考点透视】

该考点是在准确的区域定位基础上,进行区域特征分析、评价。其命题角度有三:①自然环境条件的评价,主要是指区域内的资源环境,通常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和原料)、旅游资源等。然后依据区域内的优势资源进行合理的应用,如2011年四川文综卷第3、4题。②社会经济条件的评价,主要包括区域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劳动力条件、工农业基础、国家政策条件以及相关的通信信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等,如2011年全国文综第36题。③坚持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进行分析,强调区域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过程的影响和治理: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对污染的治理、自然灾害的预防等,如2011年新课标文综卷第36题。

例5:(2011年重庆文综卷)图8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4题。

1.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

A.终年炎热B.冬暖夏凉C.终年寒冷D.冬冷夏热

2.该流域气候干湿季分明,典型树种为适应干旱而形成的显著特征有:

A.根系不发达 B.叶质坚硬,树皮厚

C.板状根大,树干长 D.叶面宽大,多气孔

3.赞比西河在维多利亚瀑布以上的河段为河流上游,该河段:

A.干流流速缓慢 B.峡谷险滩广布

C.支流短小急促 D.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

4.图中20°纬线大陆东西两岸景观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B.洋流性质C.距海远近D.地形差异

解析:第1题,赞比西河流域处于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终年高温,干湿季分明。第2题,干旱地区的植被具有耐旱特征:根系发达,以便从土壤中吸收更多的水分;叶质坚硬,树皮厚,以便减少水分的蒸腾。第3题,赞比西河流域处于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支流大部分源于隆达高原,地表起伏小,支流流速慢。干流流经区为山间盆地,地形平坦,流速缓慢。第4题,图中20°纬线大陆东西两岸景观分别为热带草原景观、热带荒漠景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东侧有莫桑比克暖流经过(增温增湿),西侧有本格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

参考答案:1.A 2.B 3.A 4.B

方法归纳:不同空间尺度区域的地理特征模式(图9)。

二、思路扩展

1.知识整合

“世界地理”的知识点虽然繁琐,但可利用地理要素来分析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从而减轻记忆量、加深理解,并能提高区域知识运用的能力。如图10所示。

2.复习攻略

“世界地理”的复习不能局限于初中教材知识的重复,应与高中必修和选修模块有机整合。站在高考的高度,抓主干知识,突出区域特征;抓区域人地关系,由果溯因,善于发现、总结,归纳区域内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性、相互制约性,把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的高度,构建区域的完整知识体系,形成分析区域的基本思路。

为此,“世界地理”复习应从三个层面展开。首先是世界地理专题地图的叠加,需要掌握的专题地图及要求如表10。

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还应针对练习中出现的区域地图进行重要地理事物的填图训练,将小比例尺的专题地图转化到大比例尺区域地图上,强化地图叠加的效果。

其次,构建区域特征描述模式,力求考场上能够在脑海中描述试题涉及区域的自然、人文特征。自然特征往往结合其地理位置,从气候、地形两个决定因子推导出其它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如图11所示。

人文特征大体包括农业(农业地域类型、主要的农作物)、工业(工业区位、工业优化升级的方向)、人口(再生产类型、数量)、城市(区位、分布规律)、交通(主要的交通方式、交通分布特征)、国土整治等。

第三,运用地理原理、规律对比不同区域在自然、人文等方面的共性及差异。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区域内部要素的纵向分析,进而认识区域变化与发展过程及成因;②区域内部要素的横向分析,进而认识区域特征、核心概念和措施;③区域间相同点的分析与比较,进而认识不同区域的共同性;④区域间不同点的分析与比较,进而认识不同区域的差异性;⑤区域间相同点和不同点的综合分析与比较,进而认识区域的整体性。

三、踩点热练

1.命题走向

“世界地理”作为考点设计试题有两种形式:一是作为背景知识隐性嵌入试题,从这个角度看,大部分试题均与该考点有关。二是以国际时事热点为背景设置试题情境,如能源、可持续发展等持续性的热点。鉴于新课改提倡“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的理念,故“世界地理”试题会通过区域地图、统计图表向考生呈现信息,重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及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症训练

图12是美洲大陆西海岸部分城市1、2月和7、8月降水(单位:mm)资料。回答(1)~(2)题。

(1)下列城市组别气候类型相同的是:

A.旧金山、圣地亚哥 B.利马、阿卡普尔科

C.温哥华、圣地亚哥 D.阿卡普尔科、拉孔科迪亚

(2)关于图示板块边界的说法,错误的是:

A.板块碰撞形成深深的海沟

B.板块碰撞形成高大的褶皱山系

C.板块张裂形成绵延高耸的海岭

D.地处全球主要火山地震带上

命题立意:通过区域图像考查自然环境特征。第1题,要求判断气候类型,并提供了至少三种判断依据:典型月份气候统计资料、海陆位置(东、西岸)、纬度位置。要求考生综合以上三种信息做出正确判断。旧金山、圣地亚哥均为地中海气候,A选项正确。第2题,利用空间位置判断板块类型,进而判断大尺度的构造地貌。读图判断图中板块边界为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故C选项符合题意。

解答技巧:影响气候类型非地带性分布的因素。①海陆分布:如北半球高纬度的苔原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呈东西延伸、南北交替的现象十分明显,而南半球相同纬度绝大部分是海洋,故没有苔原气候和针叶林气候分布。②地形起伏:如南美安第斯山南段西侧是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而同纬度的山脉东侧却是干燥的温带大陆性气候。③局部环流和洋流:信风带大陆西岸,因受离岸风及沿岸寒流的影响,在海岸带形成热带沙漠气候。④人为作用:如在沙漠边缘营造防护林、填湖造田、培育水稻、修建水库等活动都可以使局部地区干湿状况发生变化造成对地带性规律的改变等。

参考答案:(1)A (2)C

目前全球共有30余个国家拥有核电站,总数为400余座,拥有核电站最多的国家是美国。读图13回答第(3)题,概括世界核电站分布特点。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描述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能力。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描述有多个角度,如半球位置有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水平方向上有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等;垂直方向上有海拔差异。

解答技巧: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描述的三层面:①整体特征:从大尺度进行描述,如本题强调的半球位置;②分区特征:从中尺度进行描述,如本题强调的国家类型和海陆位置; ③极值特征:从小尺度进行描述,包括最大值和最小值,如本题强调的具体区域(西欧、北美和东亚)。

参考答案: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发达国家或地区(西欧、北美和东亚),尤其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

阅读“东南亚部分区域图”(图14),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4)苏门答腊岛气候类型是,这种气候的成因是。该岛地形的基本特征是

(5)苏门答腊岛聚落的分布特点是 ,原因是

(6)材料一中A所在海域是台风主要源地之一,当台风中心位于A地时,B城市风向为偏风。C是一条流经多国的国际性河流,该河流量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均较(大、小),原因是 。

(7)若在苏门答腊岛东部沿海修建连接甲乙两城的铁路,根据图中信息简要分析自然条件对该工程的影响。

参考答案:(4)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西(南)部为山地(多火山),东(北)部为平原(多沼泽);地势西南高东北低(5)沿海、沿河流分布 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6)西 大 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7)利:地势平坦;不利:多河流、沼泽,工程量大。

某海岛学校毗邻某河口和海滨,学生在当地进行地理调查研究性学习。请根据该校学生进行的地理研究性学习所获的资料(图15),完成下列问题。

(8)根据材料,分析该岛的地形特征?

(9)根据材料,分析该岛河流有哪些共同特征?

参考答案:(8)以丘陵为主,中间高四周低(9)河流较短,支流较少,河流落差较大(流速较快),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

猜你喜欢
文综卷考点气候
考点展示
考点展台
不等式(组)考点大扫描
统计常见考点追踪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从一道高考选择题看学生思维问题——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30题
社会史研究范式与高考——以2016年高考三套全国文综卷第40题为例
在高考试题中重新理解历史知识——以2015年山东高考文综卷第39题“人民公社体制”为例
孔子与儒学:“应当”还是“需要”?——伦理视域下的2015年高考全国文综卷I第40题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