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角落里的孩子边缘化

2012-04-29 00:44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2年3期
关键词:课外书贺卡伤心

××老师:

当看到你今天的博文时,我被孩子写的纸条震惊了:

“我祝王老师早点死。

祝王老师天天生气。

祝王老师的儿子早点死。”

不可否认,孩子的话具有强大的杀伤力。作为教师,看到自己“坦诚”的后果如此不堪,从感性的角度理解,我想除了伤心,就是悲哀!但是伤心、悲哀之余,我们能够做、需要做,也必须做的,只有理智的思考和科学的研究。

我承认你是用一颗真诚的爱心来对待孩子的,但是引人深思的是:孩子为什么会如此愤恨?面对你的真诚交流,孩子为什么依然会谎话连篇?你连续的两封情真意切的信为什么没有换来孩子的悔意,相反却演绎成了怨恨呢?为什么……

一连串的反问,让我们思维的触角得以舒展。

从旁观者角度来看,我觉得这个孩子的心对你是封闭的,而且是非一日之寒的“冰心”。矛盾冲突的升级背后,肯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绝不能做简单的单项归责。

事情的起因是你抓到了孩子在纸条上写了一些所谓意识流的东西。其实,孩子看看课外书,写一些所谓意识流的只言片语,这并不是坏事,只要写了就是在思考,就是用心灵在对话,你为何不把它当成优点,成为你欣赏她的一个充足的理由呢?作为教师,有时不必“明察秋毫”,适当的“糊涂”也是一种智慧啊。

你说这个女孩子在班级里很沉默,很少看到她发表见解,很少有深刻的印象留存在你的脑海里。很显然,你平时是忽略她的,或者说,你根本不了解她,不了解她心里所想。可想而知,在这样一个被忽略了很久的孩子心里,教师的语言和说教会是多么苍白无力!哪怕是我们声情并茂、坦诚以待,在她看来都有可能是虚假的做戏。所以,对于你的看似智慧的心灵沟通,我认为都是无效的——“我向她叙说了我的伤心,说出了我对她管教是因为希望她好,是爱她,我还分析了她恨我的原因,希望她能理解我,向我袒露心声”。

其次,你对于贺卡一事的处理,让本已僵化的师生关系“雪上加霜”。你看到孩子在写小纸条,孩子回答说是在给你做贺卡,可你呢,字字句句都表现了对孩子的不信任,尤其是那五个掷地有声的理由让孩子的心灵无处躲藏——“在你的谈话中,有一刻我那么感动——你说上课时写的纸条是写给我的贺卡,但静下心来,我又有诸多疑惑:贺卡会用那么不规则薄薄的纸来写吗?既然是写给我的,为什么不让我看呢?这个时间段不是做贺卡的时间。你从来未给我做过贺卡,此时为什么会做给我?你当时为什么要换成其他的卡片糊弄我?”

试想,一个对你已经有很深成见的孩子,如果你直接戳穿她,她会轻易妥协吗?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让你们的心离得越来越远。你为何不“把感动进行到底”,把她的辩解当成是真的,然后感激她对你的情谊?即便暂时不能温暖她的心,最起码不会再结一层冰啊。

与你交谈后,又知晓你竟然在无人的时候翻了孩子的书包和她写的东西。要知道这样的行为背后是多么严重的伤害。如果让孩子知道你的行为,你们的心结就很难打开了。

尽管你与家长进行了沟通,但从孩子第二天的表现中,你没有捕捉到任何信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想要收获一缕阳光还需要驱逐更多的阴霾……

我理解你的苦衷,每天面对七八十人的群体。要想细心关注到每个人,跟踪每个人的成长并非易事。我愿意与你继续关注这个孩子的成长,也许我们并不专业,但我们可以用现有的智慧进行研究——淡化这件事,默默关注她,了解她平日的言行,甚至对待同学、好友的态度;从她身边的朋友入手,试着了解她,理解她,信任她;和她的父母多交流,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多发现她的优点,及时地鼓励她,记住一定要真诚,恰到好处,不要让她感觉你是在故意“讨好她”;针对班级孩子看课外书的共性问题,召开主题班会,讨论看课外书的利与弊,适时引导孩子选择好看课外书的内容与时机。

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它是一门艺术,需要智慧。有时要知道坦诚的心未必能获得理解和信任。只有智慧的碰撞才能让人敞开心扉,收获意外的精彩。

祝你顺利解决这个问题。

陈兴杰

×月×日

猜你喜欢
课外书贺卡伤心
新年写贺卡
这么写,才伤心
新年贺卡
爱看课外书的我
课外书
中秋贺卡
伤心人之伤心语
分快乐,分伤心
贺卡里的爱
《新高考·数学版》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