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技术同样成就智慧课堂

2012-04-29 00:44:03左文飞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2年3期
关键词:箭头老鼠课件

左文飞

教师的工作压力很大,班级管理、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个别辅导等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此时若要求他们精研某一软件,耗费的时间成本是高昂的,可能会给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带来负担。既然如此,何不将已掌握的技术充分应用,将其发挥到极致呢?只要是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能够激发学生继续研究的热情的课件就是好课件。很多这样的好课件,在教师深入钻研了教学内容,深入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现状后,加上一点小小的智慧,用最简单的技术就可以做出来。这就像我们生活中,如果只要在墙上钉个钉子,用小榔头就可以,何必用大铁锤?

课件好不好,技术固然重要,但切合教学的需要更重要。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而不是纯粹的技术展示。信息技术是一个很有用的工具,工具的使用是为目的服务的。如果一味追求技艺精湛,做出精妙绝伦的作品,而较少考虑课件是否最大化地帮助了学生的学习,则有本末倒置之嫌。下面,就我的实践谈谈让教学生动、高效的简单技术。

贪心不足“蛇吞鸟”

技术操作:插入图片,循环播放

我在上《有趣的食物链》一课时,课前为学生们准备了一张图片:一只小鸟栖息在树枝上,浑然不觉灭顶之灾即将降临。在它身后,一条蛇正向它靠近,嘴已经张大到了最大口径,尖尖的毒牙也露了出来。不难想象,下一步就将是鸟入蛇口了。这张图片给学生的震撼是强烈的,很多学生发出了惊呼。这样一张图片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将学生们刚刚走进课堂时还稍显涣散的精神迅速集中起来,进入到上课的状态。这样一张图片怎能不让学生思考:“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引起他们一探究竟的欲望,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当然不止这一张,我还选择了几张有代表性的表示生物间食物关系的图片,暗指接下来的学习内容——食物关系,烘托了学习气氛。

教师们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目的之一就是创设情境。给这堂课一个大的背景,假想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让学习更有针对性。我选择生物捕食图片,是因为学生接下来就要扮演各种生物。英语老师可以呈现一张餐厅图片,是因为学生要模拟点餐。数学老师可以呈现文具店的画面,是因为要解决购买物品时的数学问题。只要所选图片指向清晰,完全可以起到创设情境的作用,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插入图片、循环播放的技术也不难,谁都能掌握。

“别忘了我们要做什么”

技术操作:插入文本框,输入文字、编辑

课上有两个活动:(1)刚一上课,每位学生挂一张卡片,扮演卡片上的生物。每组四种生物,可以组成一条食物链,所以“鸡”可能正好跟“狐狸”坐在一起。课件出示要求:在小组里调换座位,尽量跟自己喜欢的“生物”在一起,远离对自己有威胁的“生物”,可以把桌子当成一座山。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将注意力聚焦在如何开展活动上。此时,学生刚刚进入学习情境,还有一些学生可能会被挂在胸前的卡片吸引。如果只是由教师讲述活动要求,可能出现学生没听到、没听清的情况。让学生看课件上的提醒,避免了因互相打听而浪费课堂时间的问题。(2)两个小组中的八种生物集中到一起,找找自己还能吃什么,扩大取食范围。课件出示要求:用托盘里的绳子把自己和食物连起来,有几种食物就连几条绳子。连好后静静地观察是否还能找出其中的食物链。这里有两件事情要做,一是连线,二是观察找出食物链。学生很有可能做了“一”忘了“二”。将这些要求醒目地展示出来,加上我的提醒,学生可以更有效地完成两个活动,避免活动不充分就进行盲目、低效交流的问题。同时,我强调“静静地”,这是对规范的要求。

信息技术一个常见作用就是帮助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解决“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只是通过交流或教师讲解明确目的和要求有时是不够的。声音具有瞬时性,讲完就没有了。学生如果没听清,或是走神了,或是没记住,就会导致活动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使活动开展得不充分、不细致、不完整、不深入。文字或画面则能持续很长的时间,直到我们将其取消,不用费力去捕捉,它一直在那里。学生有需要就抬头看一看屏幕,保证了大部分学生能正常开展活动。有时还可以将需要进一步提示的问题展示出来,给学生搭建一个思考的支架。这一般用于比较复杂的问题解决。

编织“一张网”

技术操作:插入图片、画上箭头、设置动画

承接上文活动,我让两个小组的“生物”们集中起来,用“绳子”把自己和能做自己“食物”的“生物”连接在了一起。八种“生物”,十多条“绳子”,每种“生物”都被“绳子”连进了这个整体,一个食物网络基本成型。此时,课件上出现学生扮演的八种生物的图片,学生汇报“我被谁吃了或我的能量给了谁”,我根据汇报在课件上出示箭头,如鸡→鹰,将学生的思考呈现在大家面前。再看看画面,箭头已经纵横交错了。好像还缺了自然界中一个很重要的生物。怎么没有我们自己——人呢?点下鼠标,人的图片显现,加入画面中。看看这八种生物中人能吃些啥,又画出更多的箭头。现在生物间的联系更复杂、更完整,同时让“人”这一物种进入学生视野,为后面探讨人类的影响做好铺垫。

画出箭头后,学生可以一眼看出,这么多食物链交织在一起像什么,还能叫它食物链吗?不行,“网”字呼之欲出。一个具象的食物网真真切切地出现在了学生的面前。从“链”到“网”,水到渠成,顺理成章,根本不需要凭空想象。

信息技术在这里的作用是将看不见的“网”展示给你看。食物网在自然界真实存在、普遍存在,可它只是一种生物关系,是没有看得见的网线的,也是很难想象的。那就用技术将它虚拟出来,用箭头将生物之间的关系明示出来。这种技术手段还能扩展到其他领域,如银河系太大、微观世界太小、非洲沙漠太远、马里亚纳海沟太深,技术可以将它们拉到我们眼前。光合作用难以想象、表面张力深奥难解,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少了我老鼠还真不行”

技术操作:设置动画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让我们展开轰轰烈烈的灭鼠运动吧。一位学生侃侃而谈:“没有老鼠好!老鼠会传播各种疾病,还会偷吃粮食。”另一位学生反驳:“不行的,没了老鼠,狼就少了一种食物。”再看看这张食物网吧,我设置动画让老鼠图片消失,与它相连的箭头也消失。食物网有了什么变化?学生:“破了一个洞;鹰、狼、蛇少了一种食物。”一张有洞的网会牢固吗?看来老鼠是许多动物的食物,确实不能少。

当老鼠和与其相关的箭头消失后,学生可以形象地看到食物网破了一个洞,真实的网破了一个洞就不牢固了,从而可以直观联想到食物网也是如此。学生也能清楚地看出鹰、狼、蛇少了一种食物,从而联想到它们要去捕猎其他食物,而其他生物也是有限的,它们将用更多的力气与其他捕食者争夺。生物的食物来源减少了,生存压力会增大,彼此的争斗和伤亡会增加,破洞可能会越来越多。从这些地方,学生自然推导出老鼠的不可或缺,进而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对食物网和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利用信息技术不是要其代替学生的思考,相反,它应该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反应。简单的一个操作就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学生理解生物间的紧密关联。信息技术在这里扮演的是思维触发者的角色,它让学生看到了更多的角度、更多受影响的方面,引发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将思维引向深入。

“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课文吗”

技术操作:扫描图片、插入图片、设置超链接

现在,我和学生在谈关于狼的问题:“自然界里没了狼行不行?”大家说:“不行,没了狼,老鼠就多了,要吃粮食。”这不难理解。还有学生提出:“没了狼,鹿也会死的。”奇怪了,鹿没了天敌怎么会死呢?学生继续说:“没了狼,鹿就拼命地繁殖,把植物吃光了,鹿也就饿死了。”有道理,看来我的学生已经意识到生物间数量变化的关系了。可是,只是这样吗?让我们来看看学过的一篇课文。我在PPT上点个按钮,超链接到图片“语文课文《狼和鹿》”。课文中有关片段介绍,没有了狼吃掉病弱的鹿,生病的鹿就会把疾病传播给整个鹿群,降低了种群的质量。看来狼也是少不得的。

利用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复习旧知,或是为学生指引不同的思考方向。这里是利用图片唤起回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解决当前的问题,通过回忆《狼和鹿》这篇课文,认识食物链顶端生物的存在价值。这正如语文教师在教学一首新的古诗时,可以展示以前学过的有关联的古诗,帮助学生理解新学内容,温故而知新。

“越来越多的红点”

技术操作:画个小红点,复制,组合,设置动画

生活中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人种了麦子,却发现杂草太多了,于是喷了除草剂。课件演示:草上出现一个红点(表示除草剂)。只有草上有吗?麦子上也会有。那就在麦子上也点上个红点。老鼠来了,吃了麦子啃了草,除草剂又转移到老鼠身上。它会得到几个红点?两个。鸡来了,得到两个红点。狼又把老鼠和鸡吃了呢,得到四个红点。不断向食物网上端走,毒素不断传递、累积,人身上出现了最多的红点。

“有害物质在食物网中的蔓延”这个问题教材上只是出示了一张图,让学生说说洒农药会有什么后果。只是这么做,学生不可能有深刻的体会,对危害性的认识也不足。既然学生拉出了这样一张食物网,就可以看看有害物质在这张网中是怎么产生影响的。在这里,我将有害物质具象为一个红点,在“吃食物”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看到红点在不断传递、不断累积、不断扩大,尤其是最后,人受到了最大的危害,而这危害的根源又在自身。这番演示对学生思维的冲击是很大的,他们认识到,看上去一点小小的破坏,在整个互相影响的生物体系中会造成多么大的危害。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到底有何帮助?第一,是视觉冲击带来心灵震撼。堆积如山的垃圾,成片坍塌的河岸,逐渐累积的毒素,都能引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第二,对美的欣赏。恢弘的建筑,晶莹的树挂,能够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第三,引起好奇心,愿意去主动探索。神秘的宇宙,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无不吸引着学生的眼球。第四,正确的价值导向。节约用水,植树种草,为学生提供着正确的行为范式。

从这一堂课具体的应用看,信息技术没有喧宾夺主,只是扮演好了辅助者的角色,主角依然是学生和他们的学习过程。信息技术不代替思考,不包办学习。它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提醒他们要做什么、要怎么做、做时要注意什么,就像是教师伸长的手臂,给更多的学生以帮助。当然,我提及的技术也不一定是高精尖,应是大部分教师都掌握了的基本技术,其应用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切合了教与学的需要。

我在这里谈简单技术的大作用,并不是让教师们满足于目前的信息技术水平,不去进一步学习先进技术。这些基本操作并不能包打天下。学生对某些事物规律的学习可能就需要高端的技巧来帮忙。只要有精力、有意愿,深入的学习是必须的。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新北区孝都小学)

猜你喜欢
箭头老鼠课件
老鼠开会
大灰狼(2018年1期)2018-01-24 15:53:20
笨猫种老鼠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箭头指向何方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
寻宝历险记(6)
天地大转盘
老鼠分油
Flash课件轻松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