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90后”女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

2012-04-29 03:20马丽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年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思想大学生

马丽

摘要:阐述了“90后”女大学生的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当代女大学生的教育现状,把握其思想变化、价值取向、人生态度、行为方式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的新变化,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属性进行发掘和探索,从人文修养、日常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思想教育等多个角度,构建“90后”女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型管理模式。

关键词:“90后”女大学生; 教育; 管理; 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3-0109-03

女性的教育与国家的教育发展和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女性素质的高低,直接反映出到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高低。女大学生是女性群体中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是女性中有知识、有文化的佼佼者,其素质和教育问题,既是提高女性整体素质的需要,也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如何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知识丰富的“90后”女大学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也是学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目标。

笔者以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共有学生1312人,其中女生1115人,比例为85%。在全院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卷调查中,从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四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的女生在学习上处于优势,31%的女生能够较好的进行学习活动,而4%的女生在学习中存在困惑,成绩不佳(见表1)。

大部分女生对大学生活充满希望,80%的女生认为大学生活比较充实,能够自我独立,自我成长。20%的女生对未来仍然很迷茫,感到压力、无奈和不知所措(见表2)。

对其爱情观,女大学生比较充满期待,66.2%的女生认为谈恋爱与学习不矛盾,72.4%的女生渴望经历正常的异性交往,她们也表示要顺其自然,不会刻意寻找爱情,11.3%的女生则认为害怕与异性交往,不知道该如何相处(见表3)。

在回答“工作对于女生的重要程度”的问题时,有56.4%的女生选择“非常重要”,有31.7%的女生选择“比较重要”,两者相加,占到全部调查人数的88.1%,表明女性的自主意识增强,渴望以工作能力来增加自己的存在感。就业歧视是女大学生在就业经历中最常遇到的问题,在调查中,感受到性别歧视很严重的占11.6%,感觉到比较严重的占36.1%,两者相加,达到了47.7%(见表4)。

一、构建“90后”女大学生教育与管理新模式的必要性

“90后”女大学生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物质条件极大丰富的历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她们能够明确地知道该如何做事,如何做人,以及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谋求生存和发展。但是,她们又不可避免地受到几千年封建文化遗留下的“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等旧的思想的影响,处在传统意识和现代思想的交织点上。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在对女大学生的管理和教育方面,往往只限于“管”,缺少疏导环节,女大学生只是盲目、被动的服从,没有积极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没有发掘自我参与和自我管理的意识。此外,面对国际政治局势的纷繁复杂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最先受到冲击的人群就是女性,女大学生就业难、下岗和失业等情况屡见不鲜。社会的文化、历史的变革、角色的冲突,给女大学生带来诸多困惑,也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滋生、蔓延,消磨他们的意志。因此,改变传统的、旧的管理模式,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加强女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恋爱观和就业观教育,突出管理、服务和育人三者相辅相成,势在必行。

二、“90后”女大学生特征及主要问题

1.一些女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社会责任感弱

“90后”女大学生是更为张扬、更为自信、更加充满活力的一代,她们强调自我意识、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充满激情,追求时尚,追求另类,更加自信、乐观,视野更加开阔,接受信息的渠道方式更加多元;强调个性的发展,有实现自我的强烈欲望,他们敢想、敢说、敢干,富于挑战性、冒险性;心智发展超前,知识面、早熟度也远远超过前几代人。然而,“以我为中心”已在部分女大学生中形成一种思想定式,不在乎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只一味地追求自己的利益,社会责任感薄弱。

2.一些女大学生心理敏感,情绪多变,人际交往问题频发

“90后”女大学生思维细腻而微妙,心理敏感而容易受到伤害,情绪多变但不愿流露。她们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上有着积极进取的精神,好强的心理和强烈的自尊心,使她们不甘落后。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经常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结果,例如,学习努力,成绩平庸;注重专业知识,注重考试成绩,课外知识涉猎较少,视野狭窄,综合运用能力差,等等。这样,很多女大学生出现脆弱、自卑和嫉妒等不健康心理,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此外,人际关系问题也是困扰女大学生的一大问题。进入大学,远离亲人,进入一个陌生的生活环境,更容易有惆怅、孤独等情绪,很想找人倾诉、交流,但由于独生子女所特有的特征,自我保护意识过强,交往谨慎,情感沟通不畅,容易带来人际的碰撞。长期的自我封闭不愿沟通,极易导致一些学生孤独、抑郁和自卑。她们在人际交往中缺乏团结、友爱和谦虚,往往得不到对方的尊重和体贴,甚至在人际交往中有抵触和排斥情绪。

3.一些女大学生理想淡化,信念模糊,价值观更现实

“人生苦短,享乐为先”、“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已经成为一些女大学生的行为准则和人生信条。不听广播、不读报纸、不看新闻、不关心国家大事;理想淡化,信念模糊,部分女大学生借助“恋爱”填补自己精神的空虚,自制力极差。而且,一些社会现实让她们很早就明白应该把价值取向关注于具体的事情,而不是信仰层面的东西,她们的审美趣味、生活方式、道德界限也逐渐发生变化,心态过于成熟,被成人世界的规则所左右。

4.一些女大学生独立意识和依赖心理并存,理性和感性交织

一些“90后”女大学生有强烈的“成人意识”,时刻希望别人把自己当成人来看待。同时在面对一些困难和挫折时候,就会依赖自己的父母、老师和同学来帮忙处理;她们能够理性分析自己的现状,但却摆脱不了感性的束缚;有时善于与人交往,有时却不愿敞开心扉,吐露自己的内心感受;自我开放和自我封闭同在,充满着成长的困惑。这都表明女大学生有一定的依赖性,这种心理会成为女大学生个性形成和自我发展的绊脚石。

三、构建“90后”女大学生教育与管理新模式的路径

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作为“新新人类”的“90后”,作为女性中受到高等教育的佼佼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全民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文明进步的程度。基于这个目标,充分尊重女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改变男女学生“无差别对待”的工作思路,改变以往生硬的管理模式,帮助女大学生克服来自社会和自身的障碍,培养自信、自强的品格,指导她们获得更好的发展,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具体来说,措施如下:

1.深入开展“四自”教育,加强女大学生的人文修养,努力培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新时代女性

在当前经济急剧转型的时期,当代女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已发生了许多变化,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现象的发生,因此,要加大力度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和立场,帮助女大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围绕学校工作中心,以女大学生成才教育为载体,广泛开展“四自”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通过舆论宣传,宣讲优秀女大学生的典型事例;邀请专家开展系列讲座,讲解女性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女大学生的成才意识,激发她们的成功欲望,使她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社会和人民作出贡献,赢得尊重和成功。

2.加强女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因性施管,正确引导和充分激发潜能

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结合“90后”女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日常管理中,要破除简单的“一视同仁”的对待方式,依据学生的性别差异和实际需要,多理解,多沟通,给予个性化指导,发挥激励的作用,帮助女大学生解决实际困难,营造健康向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此,建立健全女大学生各项管理制度和检查制度,例如女生宿舍管理制度、住宿登记制度、请假制度、卫生检查、寝室人数检查等,增强遵守校规校纪的自觉性。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多元的校园文化易于女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例如,积极鼓励女大学生担任学生干部以此锻炼自身的能力,在学院学生会中设立“女生部”或“女生委员”,积极开展一些有益和有针对性的活动,在院报中设立“女报”,发挥女生优势,提高女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思想教育工作者也要灵活运用“赏识教育”的工作方法,注重女大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给予表扬和物质奖励,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结合“90后”女大学生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做到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和预防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是新时期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处于青春期的90后女大学生,情绪变化大,心理素质差,往往因为学习、家庭和恋爱等方面的小波动,出现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所以,重视和加强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正确的挫折观,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具体方法如下:第一,新生入学即对她们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做好预案。第二,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即政治环境、学习环境和人际环境。要全面优化政治、文化、道德、教育、管理、服务等因素的有机结合,使外部压力适度化、人际关系和谐化、教育管理人性化,从思想支持和心理疏导角度开展工作,避免女大学生产生自卑、嫉妒、多疑、堕落等心理。第三,积极开展有效的心理咨询和服务。建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并且专门为女大学生配备女性辅导老师,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忧解难,开发身心潜能。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采用网络、宣传栏、报刊和校园广播等形式进行引导和辅导。

4.创新工作方法,充分利用网络新载体,贴近学生实际,建设与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鉴于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以及网络文化的自由性和隐蔽性,要大力加强校园网洛建设,及时发布校园时事、新闻;建立以理论知识、团队活动交流为特色的团员青年网站;以学生社会实践、社团活动为特色的社团网站等等。在内容编排上,要适当突出女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做到新颖、丰富、有特色,并随时更新,避免内容的空洞、说教,增强网站吸引力。同时,也可以利用QQ群、BBS和飞信等现代沟通手段,这样可以减少女大学生的拘束感,畅所欲言,拉近师生的距离,从而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与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小妮,廉永杰,亢文祥,朱宇静.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针对性[J].科技文汇,2008(3):20-21.

[2]孙卫华.当代女大学生思想特点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5(8):65-68.

[3]藤学芹.女大学生特征分析与思想教育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0(3):43-44.

[4]王香婷,刘瑞霞.女大学生思想教育若干问题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5(3):89-91.

[5]杨霞.论知识经济时代女大学生的素质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5(11):31-34.

[6]王西亚.当代女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分析[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1(7):41-43.

[责任编辑:成方哲]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