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记:狼两篇

2012-04-29 00:44:03刘长琨
美文 2012年3期
关键词:白牙杰克伦敦

刘长琨

财政部退休干部。曾担任中央财政管理干部学院党委书记,财政部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人事教育司司长、部长助理;1998年调任国务院稽察特派员,2000年转任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2006年退休。时有理论研究文章及散文、杂文发表。

生存的权利

——读杰克·伦敦《白牙》

在我所读过的小说中,把狼写得令人爱令人怜的好像只有杰克·伦敦的《白牙》。蒲松龄的《聊斋》里写到过狼,但都是贪婪狡黠的家伙,即使化成美女,也改不了吃人的本性,不像他笔下的那些狐狸精,那么美丽而且善良。我因此觉得,蒲老夫子对狐狸有点情有独钟。

《白牙》则不同。作者通过对一匹狼(白牙)一生命运的娓娓叙述,促进了人对狼的了解,拉近了人与狼的感情,使人感到,狼的一举一动不仅有理有据,而且有情有义,即使搏杀时刻的凶相毕露,也能让人理解,甚至生出同情。白牙的一生无异于人的一生。那是求生存的一生,是奋斗拼搏艰苦卓绝的一生,是有爱有恨情意缠绵的一生。

求生存是一切生物的本能,也是一切生物的权利。每一物种,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就有其在这个世界存在的理由,若非迫不得已,是不能任意扼杀或伤害的。狮子老虎在正常境况下并不伤人,也不滥杀弱小,有时拼命一搏,捕杀猎物,只是为了延续生命和抚养子女的需要,也就是为了自身和后代的生存,绝不像人那样贪得无厌、肆虐成性、毫无道理地残害生灵与自我相残。所以,在动物世界里,弱小生命对以其为食的大生物,虽有恐惧却并不仇恨,能够天长地久地在同一天地间繁衍生息。平日看电视《动物世界》,常常感到动物世界比人类世界有秩序有道理多了。这个地球上似乎就多了人,如果没有人,地球必定会更加美丽清新、生意盎然,绝不会像现在这样乌烟瘴气,危难重重。

近来人仿佛有了一点进步,懂得了一点生态平衡的道理,开始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也注意保护动物了,但还是从维护人的利益出发,而不是出于对其他生物生存权利的尊重。这恰似美国的某些上层人物,口口声声“美国利益”,以符不符合美国利益作为判断是非、处理国际事务的唯一准则,俨然一副世界霸主的姿态。殊不知在动物眼中,现在的一些主张保护动物的人,其嘴脸正如此类美国绅士相同。看来人还并没有彻底觉醒!

杰克·伦敦不是生态学家,不是动物保护组织成员,却在《白牙》中不自觉地流露了一种万物平等的观念。我实在惊异于他对动物的体察入微。他不仅准确地把握了狼的每一个独具特征的动作与表情,而且令人信服地揭示出了每一动作表情所表达的狼的思想与感情,使人感到狼遇到了一位伟大的知音。

杰克·伦敦逝世已经九十五年了,以他的天才睿智,不知当初是否曾预见到,在他的肉体生命所无法跨入的二十一世纪,在他生前从未到过的东方古国,他的作品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还有人热爱着他的作品并从中不断领悟出新的人生要义。

莫名的怀念

——读《怀念狼》

一种自古以来祸害人类把人吓坏了的生物,如今成了被怀念的对象,世界的变化之大由此可见一斑。在仅看到题目而尚未拜读贾平凹的《怀念狼》之前,我揣测小说的主题必定是反映世事的变迁。读过之后的印象却恰恰相反:这世界与人生丝毫未变。

尊贵的专员、英武的猎人、执著的科学家、新闻记者乃至“烂头”百姓,一无二致地都在浑浑噩噩中打发着岁月,不知自己在干什么,不知自己该干什么,一切都那么盲目,那么随心所欲,在大自然面前显得那么无知与无奈,使人感到犹如盘古尚未开天辟地般的混沌与窒闷。

狼祸害人,人捕杀狼,你死我活,不共戴天。这就是亘古不变的人生。说起来似乎也确有一点悲壮。但事物发展的结果往往不如预料的圆满:到头来并非你死我活而是鱼死网破,两败俱伤。狼杀光了,人也活不成了。这样,悲壮就变成了悲哀。怎么办呢?——这是作者出的一道发人深省的测验题。

怀念失去的事物无疑也是一种觉醒,但空有怀念无济于事,何况对于狼,能有怀念可言吗?因此这怀念就有点让人莫名其妙,感情上难以接受。难怪不怀念狼的人们将唾沫吐在了摄影记者的鼻梁上。

“天人合一”的佳境绝非靠祈求所能达到的,必须要有更清醒的意识,采取更自觉更切实有效的行动。人必须彻底地自我反省,才能走出绝境,获得新生。这是读《怀念狼》的一点感想,自知未能领悟作者的深意,不过是见仁见智自说自话而已。

猜你喜欢
白牙杰克伦敦
杰克和吉尔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自我小,天地大
变成什么好
淘气大侦探暴走伦敦
学生天地(2018年36期)2019-01-28 08:13:42
去往伦敦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14
On Cultivation of Learners’ Pragmatic Competence in ELT
2 顽强的生命:读《白牙》的启示
被冤枉的小杰克
伦敦畅游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