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平台的一次拓宽与提升

2012-04-29 23:45陈志音
人民音乐 2012年3期
关键词:协奏曲决赛深圳

秋时节,满园硕果。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于2011年10月24日至11月5日再度掀起钢琴音乐热潮。经过艺术总监但昭义和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吴迎、江晨、黎颂文四位教授及香港专家李健先生,从全球七十余位报名选手中初评选拔,有15个国家35名选手赴深圳现场参赛;经过8场初赛、4场复赛、3场决赛,总计15场的激烈角逐,俄罗斯选手戈琳娜·克里斯提亚科娃、安东·伊古诺夫分获第一、三名;法国选手姆拉登·克里奇获得第二名。11月5日晚,文化部、广东省、深圳市有关领导莅临颁奖音乐会。第二、三名选手顺序]奏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肖斯塔科维奇《c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冠军得主则完整]奏柴科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深圳交响乐团协奏,克里斯蒂安·爱华德指挥。

钢琴协奏曲比赛,国际并不常见,国内仅此特例。评委会主席周广仁教授介绍,全世界每年大小规模有近二百场钢琴比赛,全程协奏曲比赛却非常罕见。因为协奏曲比赛需要专业交响乐团跟进配合,赛事的成本和难度随之攀高。深圳市致力于打造“钢琴之城”,周广仁教授和但昭义教授互通共识,创办一个全新的钢琴比赛,定位力求高端。许多钢琴学子独奏能力突出,但极少与交响乐团同台]奏。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要求参赛选手从初赛、复赛到决赛,全部]奏协奏曲,并由职业交响乐团为选手协奏,长达一个多小时,这将大大挑战]奏者的专业水准。赛事特色,对全世界的钢琴学习者无不富于巨大吸引力。

笔者五年前全程观摩第一届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五年之后,第二届比赛呈现出一些更加“国际化”、“专业化”的崭新特色。最强烈、最显著如下几方面——

保持评委成员的权威调整评选方式的合理

国际级大师应邀出任评委,从首要环节体现国际化与高规格。本届13位评委,包括德国、英国、法国、美国、挪威、南非、俄罗斯、意大利、以色列、西班牙等国家的10位外籍评委。其中,阿里·瓦迪、吉耶尔莫·冈萨雷斯、埃纳·斯丁·诺克勒贝格、克里斯托佛·埃顿、阿努夫·F·阿尼姆等皆为世界著名钢琴家,国际重大钢琴比赛主席或总监。两位中国评委则为吴迎和李坚。

周广仁教授连任评委会主席。她兴奋地说,这么多重量级国际评委,欣然应邀出任深圳钢琴协奏曲比赛评委,这与中国逐年升温的钢琴热及深圳良好的钢琴艺术氛围不无关系。中国琴童群体基数之庞大,郎朗、陈萨、李云迪、张昊辰等青年钢琴家在世界舞台影响之巨大,令国际古典音乐界惊叹。

本届比赛全程采用新的评选方式,评委无需打分计算小数点,有利于全心专注于选手]奏,结束后无记名投票,按照“Yes”或“No”的多寡,决定选手是否入选下一轮比赛和最终的排名奖项。

回顾五年前的第一届比赛,前6名获奖选手,第一名左章与金·玛利亚(乌克兰)并蒂双骄;第3至5名,沈文裕、元杰、侯淼,清一色中国选手;第6名李千浩(韩国)。本届比赛,中国选手只有沈阳音乐学院附中17岁的李金鸿进入决赛前6名。许多观众认为,这个现实应从两个方面看,一是该赛事更加“国际化”;二是中国选手本土参赛并无特殊待遇,虽然,参赛人数最多,且相当比例为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德国科隆音乐学院、汉诺威音乐和戏剧学院、美国欧柏林学院等世界名校留学生,但也未因此占到便宜。

所有艺术类比赛没有最公平,只有更公平。虽然第一轮、第二轮,甚至最后一轮决赛,谁上谁下?谁前谁后?听众,众说纷纭观点相异。但终究还是专业、专家的[光令人心悦诚服。如,有位立陶宛男选手初赛表现突出,呼声颇高,半决赛中]奏的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弹得相对粗糙草率,他未能进入决赛,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提高参赛规格的难度突出艺术本体的特征

本届比赛规定,初赛准备两首技术性练习曲,其中一首必须选自肖邦,其二在莫扎特钢琴协奏曲K413、K414、K415中任选两个乐章;半决赛从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第九、二十二、二十四、二十七首和贝多芬钢琴协奏曲第一、二、三首任选一首。新增内容集中在决赛阶段,每位选手必须]奏两部协奏曲,A组包括肖斯塔科维奇第1钢琴协奏曲、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斯克里亚宾升f小调钢琴协奏曲;B组包括贝多芬第四、五钢琴协奏曲,勃拉姆斯第一、二钢琴协奏曲,普罗科菲耶夫第二、三钢琴协奏曲,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三钢琴协奏曲,柴科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这不仅是量的增加,而是质的跨跃。两部协奏曲的强度与难度,要求决赛选手技术风格精确把握,还需兼备体力、心力、能力的支撑。这是一次异常严峻的挑战与检验。

中央音乐学院3个四重奏组担任第一轮8场比赛协奏,35名选手35遍莫扎特走下来,既是磨砺也是机遇。风格技术与合作能力,全方位、大幅度得到提升。参赛者与评委会给予高度评价。

从第一轮胜出的12名选手,中国选手占二分之一,俄罗斯军团保持集体优势,法国选手姆拉登·克里奇表现出色、光彩照人。12名选手有9名不约而同选弹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另3名分别]奏莫扎特第二十二和贝多芬第一、二钢琴协奏曲。参加决赛的6名选手,]奏曲目包括A组拉威尔(3人),斯克里亚宾(2人),肖斯塔科维奇(1人);B组勃拉姆斯(1人),柴科夫斯基(2人),普罗科菲耶夫(1人),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三各1人。

11月2—4日三场决赛,法国选手姆拉登弹拉威尔最漂亮;俄罗斯选手安东“肖一”最给力;俄罗斯选手戈琳娜的斯克里亚宾最动人,但,她弹“柴一”音乐很好,体力与心力却渐次减弱,似不如安东的“拉三”激动人心壮美辉煌。所以,周广仁教授宣布获奖名单,姆拉登亚军几无争议;同为俄罗斯选手的戈琳娜高居榜首,而安东屈居第二,许多观众一时惊诧莫名。最后,戈琳娜在颁奖晚会上]奏,因为冠军大奖在握,所以,她现场表现出的状态与心态、精力与体力,高度兴奋而从容,高度充沛而灵敏。“柴一”虽偶见几处错音,但整体上的音乐性、艺术性并未因此而衰减,戈琳娜的功力、实力、魅力综合呈现,令人心悦诚服。

强化人文观照的情怀体现城市文化的精神

从半决赛开始,深圳交响乐团担任协奏,傅人长指挥。一部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两天四场,最少一场两遍,最多一场三遍,总共]了9遍。有些听众都受不了,而指挥和乐团却必须每一遍都全神贯注精神抖擞。“我是坚持要求自己和乐队每一遍都像第一遍]奏,千万不能因一次次重复]奏而变得麻木厌倦”。

合乐时间仅有一天,次日开始第一场决赛。11月2日,从上午到晚上,合乐排练、实战比赛,这一天,傅人长指挥深圳交响乐团一个音一个音,一个人一个人地]了10部协奏曲。这些天,他们每天辛勤工作七八个小时,加班加点毫无怨言,无愧于拖不散、压不垮,有能力、有实力的一支“铁军”。全部比赛结束,艺术总监但昭义教授特意登台致辞,他代表全体国际评委,向傅人长和深圳交响乐团表达敬意与谢意。高度评价和真诚赞赏他们在这次合作协奏比赛的全过程中,表现出的]奏水准、艺术质量、综合素养、敬业精神,“在全世界乐团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同样,十几部协奏曲排练、合乐、]出,既是艰辛的挑战,更是可贵的机遇。且不论其他作品,国内哪个乐团两天内]出过9遍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

大赛期间,举办了10场钢琴大师班,深圳及国内其他院校的钢琴专业工作者、教育者、学习者和参赛选手,十分珍惜这次观摩交流、学习提高的机会。大师班最大的特色是由参赛选手提出自己希望得到指教的作品,汇总后交予大师按照兴趣和擅长自愿认领。这样的大师班更有针对性,教学双方都有充分的准备,互动性与实效性立竿见影。

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与中国国际钢琴比赛、上海国际青年钢琴比赛并列国内三大国际钢琴赛事,始创于2006年10月,第二届因故间隔5年。这次盛会所有比赛门票全部安排低票价,一方面吸引广大市民走进音乐厅,关注参与赛事,另一方面通过观摩,利于市民了解国际钢琴艺术发展现状,提高音乐鉴赏力,全面提升文化素质。今后,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将作为该市最高级别的文化活动常设项目三年举办一届。这是中国钢琴界的美好愿景,世界钢琴界的殷切期盼。

陈志音原《音乐周报》副总编,高级编辑

(责任编辑荣英涛)

猜你喜欢
协奏曲决赛深圳
挺进决赛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
海浪协奏曲(上)
深圳“去编”激起千层浪
海浪里的协奏曲
海浪协奏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