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叶
胤禛:
人生一梦,白云苍狗。错错对对,恩恩怨怨,终不过日月无声、水过无痕。所难弃者,一点痴念而已!当一人轻描淡写地说出“想要”二字时,他已握住了我心门的钥匙;当他扔掉伞陪我在雨中挨着、受着、痛着时,我已彻底向他打开了门;当他护住我,用自己的背朝向箭时,我已此生不可能再忘。之后是是非非,不过是越陷越深而已。
话至此处,你还要问起八爷吗?
由爱生嗔,由爱生恨,由爱生痴,由爱生念。从别后,嗔恨痴念,皆化为寸寸相思。不知你此时,可还怨我恨我?恼我怒我?紫藤架下,月冷风清处,笔墨纸砚间,若曦心中没有皇帝,没有四阿哥,只有拿去我魂魄的胤禛一人!相思相望不相亲,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曲阑深处重相见,日日盼君至。
若曦这是若曦给胤禛的最后一封信,写于弥留恹恹之际。当戏的最后,四爷颤微微地手捧此信,戏中人陆续走上舞台道出信中词,人生如梦的悲凉之感渲染满台。现如今,我又原封引用来,只因这戏里头纠结的情爱痴缠皆由此信一一道出,戏里种种皆堆至眼前,各种情绪也纷呈于心,直叫人唏嘘不已。
近年来电视里宫廷戏盛行,去年又流行起了年代穿越,电视剧《步步惊心》就是借着这势头很是红火了一阵。既是诸多推崇,便也有其别致之处。以往的宫廷戏讲的总是女人之间的斗法,而这戏则是让一个女人参与到一群男人争权夺位的政治斗争中去。而所谓的穿越,不仅添了些许戏剧性的乐子,还将这个女子放置到历史不可逆转的轨道之中,她知晓结局却又无力改变,最为可悲的是末了才发现其实是她一手促成了那个结局。基于此,一种超脱情爱的宿命悲怆之感,油然而生。
《步步惊心》先有小说,后有电视剧,再有舞台剧,到如今舞台呈现不逊电视剧,又不失小说精神已是十分不易。要说话剧《步步惊心》不算浓墨重彩,更谈不上出奇出新,却也是抓住了小说灵魂,中规中矩地实现了小说的舞台化演绎。多层旋转的舞台灵活而有层次,但布景还是略显粗糙,一如导演手法,尚需更多的打磨。
说到改编,话剧因受时空所限,浓缩删减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就故事情节而言,话剧《步步惊心》大抵尊重了原著,抽取了四爷与若曦的一段情大肆渲染,将前半段若曦与八爷的初恋则匆匆带过,还将若曦参与男人斗争的戏份悄悄抹去。再说结局,电视剧留了个光明的尾巴,若曦死后魂魄回到了现代与四爷重遇,有了再续前缘的可能。话剧则更忠实于原著,人死魂魄灰飞烟灭,这一场穿越的如梦人生就此了结,所有爱恨痴念皆留在了梦中。
该剧从小说到话剧的戏剧化舞台改编,有不少可圈之亮点。尤其是若曦穿越后醒来找自己的一段戏,处理得既俏皮有趣又富有哲思性。当若曦穿越醒来后,到处向周围人打听自己以前的模样,众人一会儿说是骄横的小姐,一会儿是端庄的淑女,一会儿是潇洒的兄弟。若曦在多变的“形象”中矛盾着,最终四爷的一句“既来之则安之”点醒梦中人。这恰好点出了原著中若曦最核心的性格特征:矛盾。如果说若曦有性格的话,那就是纠结,因为小说是故事带着人走,而非性格使然。
相比电视剧中的若曦,话剧舞台上的若曦活泼可爱了许多,舞台化改编自然会把人物的性格、动作等多倍放大。舞台上的若曦不仅仅是个没心没肺沉浸在自我爱情世界的女子,还是一个为了生存而焦虑挣扎的社会人。若曦不是一个单纯沉溺于情爱的痴女子,她不傻,跟了八爷终究得不到好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