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压镇艺术

2012-04-29 00:44王冬华
收藏界 2012年3期
关键词:汉墓

王冬华

镇是古代人们生活的日常用具。镇有多种用途,但现在很少使用,仅见书法、习字用的纸镇,应属文房用品。西安博物院收藏了一批均在西安地区汉墓发现的压镇,压镇的出现是与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截然分不开的。现选六件压镇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虎熊斗铜压镇(图1)高4.3厘米,底宽6.7厘米,底长7.7厘米,两件。该镇为铜铸,整体呈虎熊相斗状,虎竖双耳,怒目圆睁,宽鼻大嘴,虎背隆起,曲形长尾,前蹄踏熊,后腿下蹬,嘴咬熊不放,熊被压倒躺地,四蹄乱蹬,挣扎反抗,咬斗激烈,从肩膀和臀部起伏可看出虎咬熊用力的动态。虎强悍凶猛,而熊笨拙,表现了虎战熊生动且又真实的情景。底平有孔灌铅,用以增加重量。西安北郊第二砖瓦厂出土。

鎏金错银虎镇(图2)高3.7厘米,底最宽6.4厘米,四件。虎呈盘卧状,四腿曲卧,双耳下耷,大嘴宽鼻,昂头闭目养神,躯体健壮、浑厚。虎体为阴刻纹饰,整体鎏金、错银为花斑,以写实手法表现了虎凶猛的天性与静卧而欲动的神态。西安北郊第二机砖厂出土。

鎏金卧虎镇(图3)高11厘米,底最宽处13.8厘米,两件。虎为昂首卧状,双腿前伸,后腿盘卧。双耳后抿,巨目大鼻,张口呲牙,颈带项圈,眼神贯注前方。肩膀隆起,脊骨曲扭,臀部肌肉高出,由此可看出其虽静卧但仍高度警惕的状态。通体以金鎏云饰,部分因年久脱落,其中一件底有铭文:“邓市臣”、“斤”。两件分别征集于西安东门水暖商店与西门外。陕西省博物馆也藏有两件与此两件相同的镇,其出土地点均在灞河东岸,或许它们本就是一组压镇。后经调查了解,该镇应在西安市灞桥区惠家庄一带出土。

鎏金错银朱雀镇(图4)长7.4厘米,宽6.6厘米,高5.8厘米,四件。朱雀呈匍卧状,尖喙,圆长眼,高冠后抿,长颈回首,口衔背羽,双翼振起,双足曲卧,尾散着地,铜铸件,体刻羽毛。铸造匠人以其高深的艺术功底,充分发挥鎏金与错银在装饰中的作用,以准确流畅的线条技法,将这只独立的朱雀刻画得活灵活现,宛然如生。底有孔灌铅,以增加重量。西安市北郊张家堡汉墓出土。

碧玉猪镇(图5)长26厘米,高9厘米,一件。此碧玉猪为长嘴尖,顶端平,其上有两小孔为鼻孔,下刻一道阴线为嘴,剔雕两耳后抿,嘴、鼻、眼、耳随形雕刻,体近长方体,前后腿曲卧,后端平刻一尾,底平,形体较大,玉质光润,细腻而坚硬,呈深绿色。铸工仅以简单的雕刻,就将猪肥壮笨拙的形象活生生地展现出来,充分表现出了猪的生性。西安市北郊汉西汉明光殿遗址出土。

说唱人物铜镇(图6)四件。①高9厘米,底最大处7.4厘米。头留发髻,面相丰圆,鼓眉开口说笑,露牙齿,身着交领长衣,系腰带。头略伸,高凸大肚坐于地上,双手置于腿上,说唱形象生动。②高9厘米,底最大处7.4厘米。头带风帽,后露发髻,留胡须,边说边唱,身穿交领长衣,跪坐于地上,一手着地支撑,另一胳膊肘置于腿上,手上举,撑向里,头前伸,表现出得意说唱的神态。③高8.5厘米,底最大处6.5厘米。头带风帽,后露发髻,留胡须,边说边唱,身穿交领长衣,跪坐于地,一手着地支撑,另一胳膊肘置于腿上,手上举,撑向里,头前伸,将当时正在讲说的神态展现得淋漓尽致。④高8.9厘米,底最大处7.2厘米。带风帽,后露发髻,头下低,双目微眯,身着交领长衣,腰系带,跪坐地下,一手撑地,另一手置于腿前,似睡眠状。总之,这些说唱人物镇使我们能真实地看到当时表演的情景。他们说唱时是那样的认真,那样的入迷,使人宛如身临其境一般。西安市北郊第二砖瓦厂出土。

上述压镇的体裁内容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习俗与审美有关。汉代遗留下的雕塑与铸造作品较为丰富,例如: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奴与武威雷台铜奔马就充分表现出这一时期宏大与雄伟的时代风貌。压镇虽然属小件器,但同样从侧面反映出这个时代的风格。上述介绍的虎是常见的猛兽,在古代已被人们神化而视为瑞兽,是传说中的四神之一,主宰西方。应劭的《风俗通义》中说“阙象畏虎”,意为猛虎有驱魔降兽的威力,置墓葬内,可镇墓避邪。虎熊斗镇表现出虎的威武凶猛,富有浓厚的生活氣息。熊形在当时常被用作装饰,如陶仓足是熊形,铜釜足也是熊形,人们利用熊身体粗壮、力大笨拙的特征来增强装饰效果。朱雀为吉祥鸟,不是现实生活中的飞禽,似孔雀,是经过艺术加工的禽鸟,属四神之一,主宰南方。贾谊《惜誓》:“飞朱鸟使先驱兮。”有先驱引墓主灵魂升仙之意,当时人们以朱雀为压镇可能就是这个缘故吧。玉猪镇,古时雕刻玉猪较多,如握玉,多是猪玉,猪在当时象征财富及丰收喜庆之意。其压镇形体大者罕见,江苏盱眙穆店窖藏出土一件黄金瑞兽镇,长有17.8厘米,重达9000克,这样大的黄金镇应是社会上层人物使用的东西,而且坐席也大。《汉旧仪》载“宗庙祭祀用”,“帐中坐长一丈,广六尺。”《周礼·春官·天府》还载:“凡国之玉镇,大宝器藏焉。若有大祭表,则定而陈之;既事,藏之。”看来大玉镇是重要的上层人物在大祭时使用的器物。玉猪压镇出土于皇家宫殿,故此应是皇家用器。人物说唱压镇的姿态与表情各异,在汉代,百戏表演盛行(百戏包括乐舞、杂技、说唱等),并设有专门机构管理,这组戏剧性的说唱表演是汉代“百戏”的真实写照。当前发现时代最早的是1978年于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四件盘龙铜镇,其应属战国早期,工艺与造型工整精美。因此可以推断,铜镇的出现早于战国早期,到汉代广泛应用,直到北朝或晚减少。陕西省绥德县四十里铺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中,可见博戏图,博戏棋盘四角的压镇,在其他地区如成都市郊区汉墓出土的画像砖上也能见到博棋四角置压镇。正如《说文》记载:“镇,博压也。”

汉代人席地而坐,为防止所坐的席折角卷边,使其保持平展,故四角置放“压镇”。又为了美观而将压镇制成精美造型,类型有动物型、山峰型、人物型等,质地以铜居多,还有石、玉、骨、牙、铁等,是生活实用品,以用途而称谓,压席四角的称“席镇”、置帐角称“压帐”、压博棋四角称“博镇”、车上用镇称“车镇”、作为殉葬置于死者袖口上的称“压袖”。汉代“博戏”时有两人面对面席地而坐,开博投箸,博局上都置镇。《论语》记“席不正不坐。”汉邹阳《酒赋》:“哲王临园,绰矣多暇。台皤皤之臣,聚肃肃之宾。安广坐,列雕屏,绡绮为席,犀璩为镇。”这是在上层社会举行宴会时主人用的犀角玉镇,绡绮的丝织纺织席,周围陈设有雕刻的屏风,可见宴会陈设富丽堂皇的程度。《楚辞·湘夫人》记有“白玉兮为镇。”这是以白玉镇置席上,白玉雕刻压镇非常精美。《西京杂记》载:“坐此席,余香百日不歇。有四玉镇,皆达照,无暇缺。”这是记汉皇妃赵昭仪宫中的玉镇。压镇还有科学发掘墓葬出土的、经过调查研究征集的,全国具代表性的有:湖北曾侯乙战国墓出土的盘龙铜镇四件;甘肃省灵台西汉墓出土说书人物镇四件;河北省满城汉墓出土铜豹镇四件;河南陕县汉墓出土铜鹿镇四件;江苏邗江汉墓出土铜博山镇四件;山西省朔县城北汉墓出土铜虎镇四件;陕西咸阳渭陵与平陵附近出土的有玉熊镇、玉鹰镇、玉辟邪镇、玉天马镇等;陕西西安唐墓出土玉免方座镇等。在魏晋以前人们都席地而坐,而后由于胡床的传入,高腿坐具增多,席地而坐的习惯减少了,使用高腿家具与席地坐同时存在。后来渐渐地随着经济繁荣及建筑技术的日趋成熟,家具形制的变革和种类也在进一步发展,高腿坐具开始被普遍使用,席地坐便逐渐消失,从此可看到席地而坐的历史。唐代孙位绘《高逸图》(现藏上海博物馆)上的高士们就是席地坐,并使用隐囊,右起第二位高士所坐的地毯四角上各置一压镇。从文献与出土的实物看,压镇在汉代比较流行,到唐代仍有使用。

青铜压镇的雕塑艺术具有很高的水平,压镇的材质类型也比较丰富,主要有石、玉、陶、铜等,较前代更为发达,塑造出很多不同阶层的人物和各种动物的形象,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与再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社会与人们的生活,并通过人物形态展现出他们的思想意识,包括各种动物在大自然的生存状态。汉代的雕刻艺术手法主要就是表现大体轮廓,只略加细雕,但也有另一类写实雕刻,上述的铜镇应属此类。压镇不论是从雕工技艺还是其使用价值的角度看,都可堪称为我国古代实用艺术的珍品。(责编:魏佩)

猜你喜欢
汉墓
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
汉墓画像中的蟾蜍图像寓意
改建后的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
大云山汉墓发掘记
沂南北寨——大型画像石汉墓
1940年4月郭沫若在重庆嘉陵江北岸发掘汉墓
张家场汉墓出土钱币赏析
辽南汉墓考古的新成果
扶风吕宅村汉墓出土的五铢钱
洛庄汉墓乐器坑 恢宏的汉代地下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