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启蒙思想的当代价值

2012-04-29 00:44冯占元
理论观察 2012年3期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当代价值

冯占元

[摘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们必须重回新文化运动,发掘其启蒙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价值、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当代价值、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当代价值。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创新,以文化自强迎接全球化的竞争与挑战。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启蒙思想;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G1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3 — 0050 — 02

新文化运动启蒙思想在前期是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有力地宣传了资产阶级民主和科学思想;后期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哺育了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理论条件和组织条件,使中国革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新文化运动启蒙思想与当下社会的切近,使李大钊、陈独秀、鲁迅、胡适等新文化运动一代启蒙知识分子的文化选择具有了经典化的当代意义。现实精神世界鄙俗化、道德荒漠化与文化娱乐化迫使人们重新返皈新文化运动精神启蒙的文化视阈,重新认识和再理解新文化运动启蒙思想的当代价值。

著名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年年谈五四,话题却常新,启蒙愈立新。这就足以说明新文化运动启蒙思想在中国现实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重要价值。

一、新文化运动启蒙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经百年流变。溯源历史根脉,新文化运动启蒙思想的传播与争鸣不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生成影响重大,而且对当下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在《如何学习中共党史》中说:“在五四运动里面,起领导作用的是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将来我们修中国历史,要讲一讲他的功劳。”充分肯定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文化启蒙思想家的地位和作用。1918年下半年,青年毛泽东来到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北京,在李大钊负责的北京大学图书馆担任助理员。李大钊是我国传播十月革命星火的第一人、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当时,李大钊宣传十月革命的著名文章,如《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相继发表。毛泽东是热心读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生成了最初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萌芽。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将西方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来,为寻找中国出路的思想先驱、革命先驱带来了新的思想理论资源,也培养了一批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2.培养了早期觉醒的知识分子

新文化运动期间及前后,启蒙民众的各种文化思潮纷繁芜杂,既有马克思主义的,也有反马克思主义的、非马克思主义的。在此历史语境下,新文化启蒙思想高扬“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大旗,勇敢地投入到思想论战之中,批判腐朽,抵制沉沦,扬弃西化,从根本上抛弃了华夏中心主义,彻底砸烂了封建中国自我封闭的思想体系,以开放的视野、“拿来主义”的胆略和创新的气魄,大大解放了思想,促进了人的现代化,确立“立人思想”,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没有新文化启蒙思想培养的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就不会有后来五四运动的发生,中国共产党就不会诞生,更不能有后来中国革命的胜利。

3.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中央编译局参观马克思主义传播史展览时强调,要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理论保证〔1〕。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在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启蒙思想对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促进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求人们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丰富理论内涵,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求人们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的文本,以大众化的话语诠释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论内涵,以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去“化大众”。今天的启蒙思想,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占领思想高地,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新文化运动启蒙思想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当代价值

启蒙思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依托的重要思想资源和理论基础。只有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才能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才能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增强凝聚力。

1.“改造国民性”对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意义

20世纪初叶的中国,内忧外患,面临“亡国灭种”的重大危机。当时虽有一少部分知识分子开始觉醒,但社会大众仍然“昏睡在铁屋子里”,“国民性”中的鄙陋因素引起了诸多知识分子的不安与忧思。于是这些知识分子著书立说、集会演讲、投身革命,呼唤“民主”和“科学”、宣传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但这并不等于新文化启蒙时期开启的国民性改造任务已经全部实现。尤其应注意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民性中某些腐朽落后因素沉渣泛起,甚至出现了“道德荒漠化”、“人性冷漠化”、“荣辱倒置化”等现象,引起了我们党的高度警觉与重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我们要对新文化运动的启蒙传统重新审视,尤其要从启蒙的立场重视国民性改造,以人为本,传承新文化思想启蒙的立人思想,培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头脑的“四有新人”,塑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

2.对建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历史启示意义

晚清以降,西方各种思想和价值观念纷至沓来之际,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是近代百年中国社会核心价值理念的最后抉择。因此,爱国主义的国家伦理与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是统一的核心价值。”〔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它不仅作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对于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施加着深刻的影响。新文化启蒙思想在思想内蕴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对当下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历史启示和借鉴价值。

3.“立人”的目标指向,对建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现实标示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从新文化启蒙思想汲取历史文化资源,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也契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在要求。我国地区发展的不平衡,贫富差距扩大,群众利益诉求多元化、功利化,社会发展不和谐等问题的存在,极少数个体主体精神放逐,国家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丧失,社会大众不会自然而然地响应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就要求全社会着力弘扬正气,把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观念内化为人们的思维品质,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三、新文化运动启蒙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当代价值

新文化运动启蒙思想着力“立人”,即使激烈地批判中国文化传统,仍然满怀美好的文化期盼,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进行思想启蒙和文化改造、创新,以期建设一个全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文化。

1.进行思想启蒙必须符合其渐进濡化本性

引入西学资源,反观中华文化弊端,目的仍然是要使中华文化守正出新,永葆生机,鼎立国人。这对我们当下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推动和引领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的文化先驱,如陈独秀、鲁迅等人继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他们又留学海外,接受了国外先进的思想文化,开阔了视野,先觉悟起来,以新文化运动揭开“反传统”的变革。面对具有强大历史惯性的中国传统文化大山,作为新文化启蒙知识分子别无选择或者是仓促上阵间以激情与理性共存的反叛客观事实上枉曲了传统文化。新文化运动反对极端专制制度,反对完全禁锢人思想的“吃人的礼教”。在某种程度上,激进式文化启蒙的功利性与文化启蒙必须的渐进式濡化本性产生了悖论,造成了异质文化之间的碰撞过于激烈,文化的濡化过程被省略,来得快但并未扎根。这样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应为今天进行文化建设所借鉴。

2.进行思想启蒙必须要从中国实际出发

整合并系统梳理新文化运动启蒙思想的传播并进行深入研究,总结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经验教训,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建设性的意义。在中国文化中,发挥作用的恰是隐性文化。移风易俗已决非易事,变革人的灵魂深处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更是难上加难。而要变革和更新这种隐性文化是需要漫长历史时间渐进式濡化的。因此,要正确处理启蒙与“解构”的关系,否则将陷入“文化虚无论”与“文化荒漠化”的陷阱;要加强对新文化运动启蒙思想的研究,科学地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弘扬新文化运动的优秀文化价值传统;要正确处理好传统文化资源与外来文化因素的关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更加自觉地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

3.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文化的历史起点

历史启示我们:要在科学认识、理解新文化启蒙思想的基础上,走近新文化启蒙思想的大家、文本及其历史情境,在新的时代语境下继承与扬弃、发展与创新新文化启蒙思想薪火资源。“启蒙是要由知识分子来完成的”〔3〕。新文化启蒙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承载着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感,承袭了“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忧患意识,以深刻的文化思想、社会影响力与建构实践推动了新文化启蒙的历史进程。21世纪“解构”启蒙思潮涌动,甚至要“解构”良知与经典。新文化启蒙思想尽管存在历史局限性,但历史功绩是主流。对于全球化时代境遇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文化发展而言,我们既要有呐喊的激情,也要有建设的理性,更要有信仰的崇高;要自觉投身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文化的历史伟业的洪流之中,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弘扬科学精神,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创新,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强国,以文化自强迎接全球化的竞争与挑战。

〔参考文献〕

〔1〕李长春.参观马克思主义传播史展览〔N〕.新华网,2012-02-10〔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02/10/c_111512080.htm.

〔2〕万俊人.我们为何要构建“核心价值体系”〔J〕.光明日报,2011-01-24(11).

〔3〕张光芒.启蒙论〔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4.

〔责任编辑:冯延臣〕

猜你喜欢
新文化运动当代价值
楚怡学校与湖南新文化运动
新文科建设: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新文化运动”
立足教材知识,提升历史素养——近年高考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考点例说
SOLO理论指导下的听评课——以《新文化运动》观课为例
井冈山精神的当代意义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的研究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探讨——基于“新青年”和《新青年》的角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