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资金流量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分析金融、经济运行状况的工具之一,提供了丰富的关于社会资金循环运用状况的信息。本文基于我国近十几年的资金流量表对当前的资金流动及投融资结构进行分析,并且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资金流量资金流量规模净金融投资投融资结构
一、引言
资金流量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年鉴将资金流量表分为实物交易部分和金融交易部分。本文主要利用资金流量表的金融交易部分,观察部门之间使储蓄流向投资的投融资渠道,分析国内各机构部门筹资运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有意义的结论。
二、资金流量规模
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也影响着资金流量规模的变化。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反映出我国经济逐步发展,国民收入增加,人们就会将收入投放到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随之资金流动规模也会有所增长。就这一问题,本文对1998-2009年的GDP和资金流量的规模的数据进行了汇总,并分析结果如下:
图1GDP和资金流量规模
可以从图一看到,1998-2009年,除少数年分外资金流量规模与GDP规模,基本呈同步增长趋势。在这十二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资金流量运用规模也有了明显的扩张。1998年我国资金流量运用总计为37550.33亿元,到2009年资金流量运用总计达到了332691亿元,相当于1998年的8.86倍。
三、各部门净金融投资分析
在金融市场上,资金的需求与供给是零和游戏,一个部门的资金需求就是另一个部门的资金供给。在资金流量表上,资金运用方表明一个部门资金的供给,资金来源方表明该部门的资金需求。而资金运用额与资金来源额的差额即净金融投资,如果为正数,表明该部门资金盈余;如果为负数,表明该部门资金短缺。本文以2003-2005年的数据为例,分析各部门净金融投资的情况。
表1 净金融投资 单位:亿元
年份 非金融
企业部门 金融机
构部门 政府
部门 住户
部门 国内
合计
2003 -14530.65 2672.01 -540.47 16122.39 3726.10
2004 -9080.74 1742.22 -2429.69 15450.36 5682.15
2005 -14716.43 -1462.52 3310.67 26372.17 13503.90
由上表可见,总体来看,2003-2005总体来看这三年我国都是资金盈余,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
分各机构部门具体来看,非金融企业部门为资金短缺部门,而且一直存在较大缺口。2005年的资金融入是企业部门历史上资金融入量最多的一年。金融机构部门净金融投资额在2005年由正转负,突然从资金盈余转至资金短缺,且短缺数额较大,这也直接导致了大幅降低的资金富余数。在2005年,政府部门则从1998年以来第一次由原来的资金短缺部门变成资金盈余部门。住户部门总是资金盈余部门。值得注意的是2003、2004年净金融投资额相差不多,比较稳定,2005年的净金融投资相比2003、2004年突然增长高达1.7倍多。2005年住户部门净金融资产增加较多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2004年10月份上调存款基准利率后,物价得到抑制,住户部门储蓄存款持续增加,实际利率上升效应在 2005年显现;二是2005年3月17日,央行取消房贷优惠利率后,利率调整明显影响了住户部门的资产负债配置,具体表现为住户部门减少实物投资和负债,增加金融资产。
四、国民经济部门投融资结构分析
(一)住户部门投资流向分析
住户部门的储蓄在形成投资的过程中,主要通过通货、存款、证券、保险准备金四种渠道流向了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表2给出了1998-2009年,四种方式占总投资额的百分比。
表21998-2009年住户部门投资流向分析单位:%
资产构成
年份 通货 存款 证券 保险准备金
1998 6.76 73.55 17.32 2.37
1999 15.30 59.61 20.40 4.69
2000 8.97 59.69 20.08 11.26
2001 6.28 71.69 13.71 8.31
2002 6.72 72.61 7.72 12.96
2003 3.03 47.81 36.52 12.64
2004 6.78 74.17 2.42 16.63
2005 7.69 76.13 0.98 15.19
2006 7.38 62.25 17.60 12.77
2007 8.13 30.88 42.53 18.46
2008 5.95 81.11 -1.14 14.09
2009 5.53 71.05 9.59 13.82
从上表可以看到,住户部门的绝大部分资金用于存款,1998-2009年的平均存款百分比为65.05%;其次是证券,平均百分比为15.64%;通货和保险准备金只占到了小部分,保险准备金平均百分比为11.93%,通货平均百分比为7.38%。
我国住户部门在投资上有一定的特点,存款的比重除少数年份外基本保持稳定;住户部门是金融资产的主要持有者,其投资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证券方向的投资震荡比较剧烈,其比重随着股票市场的波动有很明显的变化,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逐步发展,更多的居民将资金投入到了证券市场,但是由于尚还处于初步发展探索阶段,证券市场还极不稳定,也就使居民的投资倾向产生震荡;保险准备金的比重较十年前也稳中有升,说明我国居民手中资金富裕后,保险意识也有一定增长。
(二)非金融企业部门融资结构分析
表2 1998-2009 年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融资结构单位:%
年份 贷款 证劵 外国直接投资 其他对外债务
1998 60.00 5.18 21.42 1.59
1999 55.58 6.25 19.51 6.50
2000 50.94 12.02 17.38 8.73
2001 57.92 8.61 22.53 -1.37
2002 65.55 5.82 18.47 1.10
2003 74.57 5.64 12.24 1.26
2004 63.67 7.24 16.35 5.54
2005 58.40 9.40 19.75 6.34
2006 64.77 12.46 15.27 2.57
2007 55.68 16.32 19.45 4.32
2008 68.13 14.14 16.62 -2.14
2009 74.99 15.96 5.07 2.08
从上节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非金融企业部门为资金短缺部门,需要采取各种融资手段进行筹资,包括国内、国外两方面融资,国内融资又分为国内直接融资和国内间接融资。直接融资主要是通过证券,证券包括了股票和债券两种;间接融资则主要是贷款。表2给出了1998-2009年非金融企业部门四种主要资金来源占融资总额的百分比情况。
我们看到,非金融企业部门最主要的融资方式是贷款,各年均占到50%以上,1998-2009年贷款占融资总额的平均比重为62.52%。在其他三项融资中,外国直接投资的比重最大,平均占到17.01%,证券次之,平均为9.92%。
非金融企业部门对金融机构、外国直接投资的依赖程度相对较高。我们看到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欧美的经济产生极大的衰退,外国直接投资骤减到5.07%,减少的部分主要由贷款比例的上升进行补充,国内金融机构的贷款是企业筹资最重要的保障。证券融资额的比重在震荡中上升,2009年较1998年上升了大约十个百分点,虽然现阶段贷款依然并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资本市场的不断成长,证券融资方式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金融机构部门资金运用结构分析
金融机构部门是连接储蓄和投资的中间部门,通过市场定价来实现社会储蓄在各个投资项目之间的合理配置,进而实现全社会货币经济运行的良性循环,推动整个经济的协调发展。
在我国的金融资产结构中,银行贷款一直是我国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2009年,银行贷款为107619亿元,占资金运用总额的39.57%;存款3713亿元,占1.36%;证券26505亿元,占9.74%。
五、结论及建议
本文以1998-2009年的数据为例分析了我国资金流量规模、各部门净金融投资状况以及分部门的投融资结构,得出一定的结论并以此提出了一些建议。
非金融企业部门是资金短缺部门,而住户部门和政府部门是资金剩余部门,也是提供资金的主要部门。其中,住户部门的资金盈余量最大,所以,如何合理的运用住户部门的资金,使其流入非金融企业部门是关键,政府部门虽然也是资金剩余部门,但它可以自主决定资金投向,来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所以,要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金融部门要进一步优化金融资产的使用结构,加大对效益好、前景广的企业的贷款力度,积极发展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的新形式,调整金融负债的期限结构,提高金融资产的使用效益,使金融部门的资产负债结构逐步完善,从而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薛洁,董海龙.中国资金流动与投融资结构分析[J].统计教育,2009(5).
[2] 甘寿国.从资金流量表看我国资金流动及融资结构[J].南方经济,2002(6).
[3] 中国统计年鉴2000-2011.
作者简介:贾梓纯(1989-),女,北京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学。
(责任编辑:刘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