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艳阳课题组
摘要:立足于城乡统筹的视角,分别从总量、结构、区域方面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消费现状进行描述,综合运用考虑突变点的协整及误差修正模型、修正后的ELES模型、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消费的动态关系进行考察,并得到相应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启动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动态关系;
一引言
我国的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出口和投资。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的出口拉动型经济增长遭受严重影响,政府希望通过扩大内需来维持经济的平稳增长,使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向消费拉动型转变。我国总需求不足的主要表现是最终消费率的下降,而最终消费率下降的原因又在于居民消费率下降,究其根本在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太低。而与较大的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相对应的则是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所以影响我国消费需求增长的主要原因应是二元经济结构下居民的收入水平与收入结构。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与收入的动态关系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正确把握城乡居民的消费与收入状况,不仅在理论分析中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于制定合理的消费与收入政策,突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生产与消费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从而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动态关系的实证分析
为全面具体地反映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消费的动态关系,分别从总量比较、结构比较、区域比较三方面对其进行考察。
(一)全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总量关系分析
1. 指标选取及数据说明
选取如下指标作为解释变量:(1)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纯收入)Yt;(2)利率Rt,选用一年期的加权平均存款利率;(3)收入的不确定性Ut,由居民人均收入偏离其平均值的绝对值得到。被解释变量为居民人均实际消费性支出Ct。
选取1978-2010年数据(来自相应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并以1978年为基期的CPI指数(1978=100)进行处理,消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
2. 城乡居民消费与收入的长期均衡关系分析
对各变量进行ADF单位根检验,经过二阶差分以后, 序列均达到平稳。可以进一步对其进行协整检验,研究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
在实际情况中,城乡经济发展结构的变化、相关政策的影响都可能造成变量关系的变化,即存在结构突变点使得变量关系不稳定。因此运用递归最小二乘法和chow突变检验方法对模型平稳性和突变点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2002年出现了结构突变现象。引入虚拟变量Dt:
Dt1.........t=1978-20010.........t=2002-2010
利用最小二乘估计,得回归方程:
Ct=0.8403+0.6979Yt-0.0234Rt-0.0510Ut+0.0055Dt(1)
(6.9484)(69.4684)(-1.0323)(-3.6938)(0.3290)
R2=0.9981 F=3602.4680DW=2.0150
残差项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平稳,说明在考虑结构突变的情况下,Ct、Yt、Rt、Ut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同样在考虑结构突变的情况下,研究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的长期均衡关系。在2001、2005年,出现结构突变,引入虚拟变量D1t、D2t:
D1t1.........t=1978-20000.........其他
D2t1.........t=2001-20040.........其他
利用最小二乘估计,得到存在结构突变情况下的回归方程:
Ct=1.2528+0.3687Yt-0.0181Rt-0.0594Ut-0.8028D1t-0.5226D2t(2)
(6.7715)(5.8668)(-0.9866)(-0.6831)(-5.5100)(-4.4288)
R2=0.9431F=86.2202 DW=1.9941
残差项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平稳,在考虑结构突变的情况下,Ct、Yt、Rt、Ut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比较而言,城乡居民消费与收入的长期均衡关系存在着如下不同之处:
第一,结构突变发生在不同年份,即城镇居民长期均衡关系的突变点为2002年,2001年和2005年为农村居民长期均衡关系的突变点;
第二,城乡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不同,农村居民低于城镇居民。这主要是由于在我国,农村居民对未来面临医疗、教育、养老等多重不确定性,从而使得其预防性储蓄动机增强,即期消费受到抑制。
3. 城乡居民消费与收入的短期均衡关系分析
突变检验结果表明,在2002年城镇居民收入消费短期均衡模型出现结构突变,故引入虚拟变量Dt:
Dt1.........t=1978-20010.........t=2002-2010
拟合误差修正模型即短期均衡模型为:
△Ct=0.6412△Yt-0.1140△Rt+0.0077△Ut+0.0204Dt-0.9800ecmt-1(3)
(12.5625)(-4.7225)(0.1499)(1.9907)(5.0463)
R2=0.9101F=64.8593DW=2.0891
对结构突变下农村居民短期均衡进行分析,引入虚拟变量D1t、D2t:
D1t1.........t=1978-20000.........其他
D2t1.........t=2001-20040.........其他
拟合误差修正模型即短期均衡模型为:
△Ct=0.0945+0.5359△Yt-0.0160△Rt-0.1040△Ut-0.0916D1t-0.0313D2t-0.5932ecmt-1(4)
(1.3507) (5.2811) (-0.7261) (-0.6400)(-1.1950)(-0.3415)(-2.2626)
R2=0.6405 F=7.1254 DW=1.8085
经对比分析,城乡居民收入消费短期均衡关系中存在以下不同之处:
第一,收入的短期波动对于城镇居民的影响程度稍大于农村居民。即在短期均衡中,城镇居民消费的变动比农村居民更大程度地依赖于收入的变动。
第二,在短期均衡中,利率的短期波动对于城乡居民的消费变动有负向影响,即表现出一定的替代效应,但城镇居民受其影响在统计上显著。
第三,相比较而言,城镇居民收入消费短期均衡关系中的调整项为0.9800,农村居民仅为0.5932,城镇居民偏离长期均衡状态的短期调整力度强于农村居民。
(二)全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与收入的关系研究
1. 理论模型介绍
本文利用修正后的ELES模型,推出研究所需要的边际消费倾向计算式为:
(5)
第t年全部消费者对第k项消费品的边际消费倾向为:
(6)
第i组消费者对第k种消费品T年平均的需求收入弹性为:
(7)
类似地,第t年全部消费者对第k项消费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为:
(8)
其中,Qj为j商品的实际需求量,Pj表示j商品的价格,I为收入,表示第i组消费者对第k种消费品的T年平均边际消费倾向,V表示消费者的总支出,是经过价格调整后相应支出在T年中的平均值。
2. 指标及数据说明
选取2006-2010年数据(来自相应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以2006年为基期的CPI指数(2006=100)对数据进行调整。
3.城镇居民面板数据的ELES实证分析
分别利用(5)、(6)、(7)、(8)式进行回归,得到结论为:城镇居民基本需求从大到小依次为食品、居住、衣着、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杂项商品及服务,其中食品支出所占比重最大,为51.35%;低收入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大致呈上升趋势,中低收入、中等收入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在0.7的水平上波动,中高收入、高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呈递减趋势,这是引起城镇居民整体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主要因素;八类消费品中,交通和通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边际消费倾向整体呈递增趋势,食品、衣着、居住、医疗保健边际消费倾向整体呈递减趋势,而家庭设备和杂项商品及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基本上是稳定的;在城镇居民的八个消费项目中,各收入阶层平均收入弹性较小的食品、衣着、居住和医疗保健,分别为0.853、0.955、0.751、0.957,四种消费项目表现为较大的刚性,需求量不会随收入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4.农村居民面板数据的ELES实证分析
分别利用(5)、(6)、(7)、(8)式对农村居民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农村居民收入消费结构情况。得到结论如下:农村居民基本需求从大到小依此为食品、居住、交通和通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医疗保健、衣着、家庭设备、杂项商品及服务,其中食品所占比重为各消费品之首;中等收入、中高收入和高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大致呈上升趋势,要刺激农村居民的消费,关键在于挖掘这三个阶层的消费潜力;八类消费品中,居住、家庭设备、交通和通讯及杂项商品是收入越高的家庭边际消费倾向越高,食品的边际消费倾向整体呈递减趋势,其余三类消费品的边际消费倾向呈现波动态势;在农村居民的八个消费项目中,弹性较小的有食品,这是由于生活必需品具有较大的需求刚性;衣着、居住、交通通讯、家庭设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需求收入弹性处于中间水平;医疗保健、杂项商品及服务的弹性较大,说明当收入增加时消费者会较大地提高这类消费项目的消费。
5.城乡居民动态消费结构的对比
通过对比,城乡居民动态消费结构的异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乡居民在基本消费需求量的变化上表现一致。但是城镇居民更加注重享受型消费,在交通和通讯以及杂项商品和服务两项上,农村居民较城镇居民更大;
(2)城镇居民整体边际消费倾向呈平稳下降趋势,而农村居民整体边际消费倾向实际是上升的;
(3)除低收入阶层外,农村居民各收入阶层边际消费倾向都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而城镇居民情况相反;
(4)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最高的支出项为居住、医疗保健,而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最高的支出项为交通通讯和杂项商品及服务;
(5)在八个消费项目中,城乡居民弹性较小的消费项都为食品、衣着;城镇居民在交通和通讯、家庭设备和杂项商品及服务项目上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大。
(三)区域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关系比较研究
1.数据及变量
建立消费收入关系模型:
Cit=αi+Yit βi+μit(9)
Cit表示第t时期第i地区城镇或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 Yit 表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地区人均纯收入。
因西藏、台湾、香港、澳门数据缺失和统计口径不一致而未包含在研究范围,本文选取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为样本,并考虑到1997年重庆从四川分出成为独立的直辖市,为保持研究样本的一致及数据的纵向可比性,时间区间定为1997-2009年。数据主要来源于1998-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及各省统计年鉴,个别缺失数据使用线性插值法做了补充。所有数据以1997年各地的有关价格指数为基期(1997=100)进行平减。
2.参数估计及结果
首先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将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分为东、中、西三大区域,其中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12省;中部地区包括湖南、湖北、河南、山西、安徽、江西、黑龙江、吉林、内蒙古9省;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贵州、云南、重庆9省。
利用hausman检验方法来识别收入消费关系模型的形式,各区域的城镇地区和西部农村地区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东部、中部的农村地区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利用FGLS方法对各区域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关系进行估计,如表1所示:
东、中和西部的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都高于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从地区对比的结果来看,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从小到大依次是中、东、西部,其中中部与东部差别不是很大;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及其差别从小到大依次是西、东、中部。
三 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消费的动态关系进行考察,得到如下结论:
从总量上来看,1978-2008年间全国城乡收入比总趋势扩大且农村居民收入两极分化更为严重。长期来看,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略高于农村居民;利率对于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影响,主要表现为替代效应;收入不确定性对于城乡居民消费基本相同。短期来看,收入的短期波动对于城镇居民消费短期波动的影响程度稍大于农村;利率的短期波动表现出替代效应。
从结构上来看,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最高的支出项为居住、医疗保健,而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最高的支出项为交通通讯和杂项商品及服务;城乡居民弹性较小的消费项都为食品、衣着;城镇居民在交通和通讯、家庭设备和杂项商品及服务项目上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大。
从区域上来看,西部地区城乡收入比远远高于中部和东部,东部地区城乡收入比最低,城乡消费比从低到高依此为东、中部、部。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从小到大依次是中、东、西部,其中中部与东部差别不是很大;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从小到大依次是西、东、中部;从农村与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差别来看,从小到大依次为西、东、中部。
根据上述结论,我们应从以下五方面入手,以扩大我国有效内需,减少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和谐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绝对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稳健推进消费信贷,提高消费支付能力;挖掘消费潜力,培育消费热点;减少居民收入的不确定性,树立消费信心;扩大对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缩小区域城乡差距。
参考文献:
[1] 张艳华, 李秉龙.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的定量研究[J]. 农村经济, 2004(7): 4~7.
[2] 苏良军, 何一峰, 金赛男.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的面板数据协整研究[J]. 2006(5): 65~72.
[3] 林江鹏, 刘旺霞, 黄永明.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关系的实证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 2007(4): 116~122.
[4] 耿修林. 不同收入等级下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动态比较[J].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9(12): 72~79.
[5] 孙燕. 含结构突变的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的长短期关系[J]. 统计研究, 2010(2): 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