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育英才

2012-04-29 10:43胡冬梅
广西教育·D版 2012年3期
关键词:研究性课题创新

胡冬梅

2011年7月19日至8月1日,我参加了中美人文交流项目的第一批教育考察团,赴美国芝加哥、波士顿、华盛顿等地,访问美国最优秀的公立、私立高中。

此次考察我们发现,美国的精英教育抓得早、抓得实、抓得卓有成效,这些学生总是充满思考的兴趣、探究的激情、创新的力量。美国人一边号召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一边悄悄把少数英才少年紧紧抓住,对他们进行卓有成效的培养。他们研究的各种课题,如攻克癌症、制造火箭、开发新能源、做火星探测器等等,显示着他们是在做真研究、真课题,做推动人类进步的发明创造,这些真研究都是精英教育的必修课程。

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任。面对“创新”这个命题,柳州铁一中学从以下方面开展教育工作。

一、 创新办学理念,转变育人观念

跨入新千年时,我校领导班子提出了“以能本管理促生本教育”的崭新办学理念。即通过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其治教、执教能力,以求得学生的最好、最适宜的发展。该理念的核心是以生为本,通过能动的、服务型的管理,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学校提出了“提高执行力”的要求,让教职员工集中精力打破将理念转化为行动之间的障碍;学校重点强调要“注重细节”,将理念落实到细致入微的管理过程中;学校通过报告会、校园网和校刊等,把“生本教育”的理念反复宣传,让教职工化为自觉的意识和行动。此外,学校还进行了“高中生人文素养培养”研究、高中“生本教育”策略与实践研究、民族地区示范性高中“生本教育”策略与实践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学习,切实让“生本理念”推动学校的发展。

“能本管理”的最大收益是教师育人观念的转变。老师们不再对学生求全责备,而是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挖掘学生潜力,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走向成功。以我校今年保送北京大学的黄雨舟同学为例,他在初中毕业后,一门心思只想上职高,是被妈妈哄着进我校的,刚开学他就迟到多次,作业不按时完成,甚至根本不写,他还申请不上晚自习。他的班主任通过了解才知道,他经常泡在图书馆,常常忘了时间;作业只做新题,对做过的题目不感兴趣;不喜欢的学科,常应付了事,喜欢的学科,作业笔记记得工工整整;他想上职高,是觉得职高才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对于这样一位个性学生,学校和老师以宽大的胸怀给予理解与包容。我对班主任讲:特殊的学生要特殊对待!允许他不来上晚自习,学校的计算机工作室允许他随时使用。根据黄雨舟数学思维超强、对计算机兴趣特高的特点,我们指定了专门老师给他指导,并提供参加相关竞赛的机会。老师们充分尊重黄雨舟的兴趣爱好,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学习热情。他在2009年3月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以《鼠标笔信号发射器》研究课题获得计算机科学类一等奖;2010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黄雨舟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广西赛区一等奖,再次获得高考加分和保送资格。2011年,他参加北京大学保送生考试,以96分的数学成绩得到北大认可,被北大电子信息科学专业录取。

二、 创新课程设置,培养探究意识

课程影响着学生的终身,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早在2000年秋季学期,我校就在广西率先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我们具体开展的步骤有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

在准备阶段,由学校确定课题,成立课题小组,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务主任、教科处主任和各学科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负责论证课题,制定研究方案。为了提高师生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我们一方面组织课题组教师集中进行学习,一方面邀请研究性学习指导专家到校作专题讲座,还组织教师到上海、宁波等地参观学习。

在实施阶段,教师最初是指导学生进行选题、论证课题。学校每周安排两个课时,组织学生利用校园网和图书馆等资源,对课题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展示交流。在课题方案确定后,学生按课题计划开展深入的调查和研究。研究的方式有以资料研究为主、社会实践为辅的文献研究式,有以校内研究为主、校外活动为辅的半开放式,有以校外活动为主、校内研究为辅的开放式,还有整个过程都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室研究方式,等等。不管运用何种方式,我们都强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为主,引导学生大胆地设想、置疑,勇于去探索、实践。在学生完成调查研究任务后,开始进行课题总结,整理研究材料,讨论、撰写研究报告,用课件形式进行成果汇报和评比。

在总结阶段,我们收集、整理学生子课题资料,出版《柳铁一中研究性学习成果集》,将学生的优秀成果向新高一年级学生推广,而这对新同学顺利开展研究性学习具有导向和示范作用。

研究性学习开展十多年来,我们共编辑出版了4册学生研究成果集。2004年第一本成果集《磨砺出青锋》出版,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可。同年,自治区教育厅编写《广西高中研究性学习教材》,书中收录的学生课题成果5篇,我校就占了4篇。

在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上,我校还开展了科技创新项目研究和竞赛。我们的做法有三:一是在研究性学习中发现有价值的课题,安排老师进行一对一的重点指导,提高课题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践性;二是通过与高校联手,让学生参与高校的研究活动,让高校老师或学生指导学生研究,提高学生项目的层次;三是利用家长和社会的资源,扩大科研视野,提升项目的研究水平。2010年,我校07级的曾政、王胤奎两位同学的两个创新项目在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均获一等奖,还入选全国决赛二等奖和三等奖。

三、 创新社团活动,锻炼动手能力

创新教育的关键一环是学生要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社团完全具备这一条件。我们正是通过扶持发展学生社团,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文化建设中来,并在自身实践中获得创新体验和文化熏陶的。这些学生社团包括校园电视台、扬帆文学社、爱乐乐团、动漫社、街舞队、爱心社、环保小组等。在众多学生社团中,校园电视台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格外光彩夺目。

我校的校园电视台创办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最早只是进行一些教学和学校新闻的录播工作,后来发现许多学生喜欢它,于是便扩大规模,更新设备,将电视台拓展为学生创新教育的一个新天地。如今,校园电视台成为了最受学生欢迎的社团,电视台由学生自任台长、记者、编辑,自主采编、播放、反馈。新招的高一新生在高二的“师傅”和老师的指导下,每人都要体验从创意、拍摄、配音,到后期剪辑制作的所有环节,学习电视制作技术的全过程。十年来,共制作节目200多期,在全国学生电视节目评比中获金奖的作品有15个,银奖12个,铜奖20多个。

四、 创新科技平台,提升科学素养

科技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国家民族复兴的重大课题,学校创新教育必须紧扣这一时代脉搏。我校的做法是努力搭建科技平台,让学生感受科技前沿的气息,激发创新的激情。平台建好了,人才就不是单独地出现,而是成批地涌现。

信息学竞赛是我们最早打造的一个科技平台。早在1984年,当信息技术初见端倪时,我校就将计算机列入课表,同时成立计算机小组学习程序设计,1987年开始组队参加信息学竞赛,十三次蝉联广西团体冠军,2004年被自治区教育厅授予特别奖。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校紧随科技的脚步于2005年成立了机器人工作室。这是一个更为开放的平台。机器人工作室的主要课程涉及机械制作和CAD机械制图、机械结构设计、电子电路与程序设计等。新颖实用的校本选修课程,吸引了大量对科技活动感兴趣的同学。其学习方式以任务驱动为主,将一个大项任务划分为若干小项,并与学科知识内容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解决问题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体验“做中学,学中做”。这几年机器人小组学生在参加国际级竞赛中,获金牌3枚,银牌2枚,铜牌1枚,获国家级竞赛金牌11枚,银牌4枚,铜牌4枚。

2011年6月14日,《中国青年报》以《从丹麦王子手中领过奖牌的高中生》为题,大篇幅报道了我校“发明痴人”何兴平的事迹。2008级的何兴平学习成绩平平,但却酷爱创新发明,高考前一个月他还在研究改进他的“嵌入式系统的远程语音智能报警器”。这个发明,是他高一时提出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他家里曾因担心影响学习而给他种种限制,是学校科技工作室给予了他大力支持。他三年锲而不舍,最后取得了成果,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今年4月,这个项目获邀参加丹麦青少年科学家竞赛,获得铜奖。

五、 创新育人方法,探索培养模式

柳铁一中的创新教育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许多困难,存在许多疑惑。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认真学习领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思考如何“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 我们提出了今后创新教育的新思路——创办“飞和创新教育实验班”,跟著名企业联手,与高校合作,与研究机构联系,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子。这个设想已经在新高一年级实施,实验班将在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学生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度的探索与改革,力争在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法上积累经验。

尽管我们很努力,也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但与我们所考察的美国高中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要以十年磨一剑的毅力,心无旁鹜、潜心教育的追求,誓把科技强国大厦的基石筑好。

(责编 阮旭日)

猜你喜欢
研究性课题创新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