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平生
ζ胶派琵琶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颇具影响的五大琵琶流派(无锡派、浦东派、上海派、崇明派、平湖派)之一。朱英作为平湖派琵琶的后继者,对平湖派琵琶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试从平湖派琵琶的形成及其特点、朱英先生生平以及对琵琶发展所作的贡献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ζ胶派琵琶;形成及其特点;朱英与琵琶
一、平湖派琵琶的形成及其特点
琵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乐器。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秦朝出现;在歌舞盛行的唐代用于为歌舞伴奏;自清朝以来随着歌舞音乐的哀落和戏曲曲艺音乐的掀起,琵琶以独奏的形式出现在社会上。由于流传地域不同,在各地形成了不同的传派:无锡派、浦东派、上海派、崇明派和平湖派五大传派(它们均在江南的长三角地区)。
テ胶派琵琶主要流传于浙江省平湖地区,后流传到全国各地,是五大传派中较有影响的一大琵琶传派。早在清光绪21年(1895年)平湖籍人李芳园(1850—1901,名祖棻,浙江平湖城关青阳地人,出身于琵琶世家,是一位杰出的琵琶演奏家和琵琶教育家,祖父辈四代从事琵琶的演奏和教学),在其父李其钰及有关琴友的协助下,经五代人积百余年之家学终于形成了自已的体系。经李芳园整理汇编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以下简称《琵琶谱》)并由上洋赐书店代印出版,它标志平湖派琵琶艺术传派的创立和形成。
ノ夜近代音乐史上对琵琶传派的命名就是以所刊印的琵琶谱编者的所在地为依据的,琵琶谱对琵琶演奏技艺的传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平湖派琵琶”也是因流传地而得名并逐渐形成自身艺术特点。
(一)琵琶记谱方面
1.把我国祖传的琵琶古曲以工尺谱的形式记录下来同时又在各曲中分段并标有小标题。
2.采用正调为中心调的固定音记谱法,使曲调流畅便于记忆。
3.将洒落在民间流传的琵琶大、小曲进行联辍、扩充以套曲的形式联辍成节富有哲理性的大曲,使乐曲的布局更加合理,更具有完整性。如,将华秋苹所编《琵琶谱》中68板的《平沙落雁》扩充成七段的中型套曲;将流传于民间的《大十样景》《小十样景》《满地金》《泛音》等小曲组合成《阳春古曲》;将《春思》《昭君怨》组合改变为《塞上行》;将《清平词》《凤求凰》等四首小曲改编为《青连乐府》
4.在记谱中详尽地标记多样丰富的弹奏指法。与实际演奏较为接近,改变了旧时的“演详于教、教详于谱”的传统习惯。
(二)琵琶演奏技术方面
1.右手轮指采用下出轮兼用上出轮,使声音缓而长易圆。
2.独创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蝴蝶双飞”“抹复扫”“七操”“马蹄轮”“挂线轮”的演奏技法。
二、朱英先生生平简介
朱英(1889—1954)字荇青,号杏卿,浙江省平湖县当湖镇人。朱英先生童年就读于著名平湖派琵琶名家李芳园所创办的“李氏私熟”,先后从李的大弟子吴柏君和李本人学习琵琶,继承和发展了平湖派琵琶的艺术,为“平湖派琵琶”的传人。
1889年3月28日出生于平湖县,常住平湖市当湖镇骑塘浜10号。童年就读于著名琵琶世家李芳园的“李氏私熟”,并向李的学生吴柏君和李本人学习琵琶。1914年中学毕业后去北京北洋政府任职。1921年在北京工作之余攻读音律理论,兼涉琴、棋、书法和昆曲演唱。1921年11月至翌年2月随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太平阳会议。曾在外交场合作琵琶演奏,深受赞誉。1927年11月应蔡元培院长之聘任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国乐(琵琶)教授长达17年之久。学生有丁善德、谭小麟、陈恭则和樊伯炎等,他们为平湖派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28年5月当发生日本侵略军在济南屠杀中国军民的“五卅惨案”时与萧友梅、和国立音乐院的学生创作了《国难歌》、《国民革命歌》等爱国主义歌曲。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与廖辅叔、胡然等作歌词14首。1944年因拒绝为日寇演奏而辞归故里。1946年2月在“平湖县立初级中学”任教,并为平湖县中写校歌一首。1946年12月—1947年7月应湖北师范学院艺术系之聘任该校国乐教授。1947年8月回平湖县立初级中学任教,期间创作了不少诗词。1953年被聘为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特约演奏员,并享受政府经济补贴。1954年6月12日因喘病剧发病死平湖故里。
ト、朱英对平湖派琵琶的发展所作的贡献
ピ缭1941年,朱英先生在北京工作期间就利用业余时间继续学习和研究琵琶演奏技巧,同时又攻读音律理论,琵琶演奏技艺突飞猛进。朱英先生对平湖派琵琶的演技和教学有自身独到的一面,他为继承和发展平湖派琵琶艺术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引入高等学府课堂
1927年应蔡元培院长之聘,朱英先生出任上海国立音乐院(后改为上海国立音专)民乐系的琵琶老师。在这期间朱英先生第一次把流传在民间的平湖派琵琶艺术引入到高等学府,并把经过重新校订、规范记谱的平湖派琵琶的十三套大曲作为上海国立音乐院的琵琶教学用曲。由他创立的平湖派琵琶八十七种指法(其中右手指法七十种,左手指法十七种)标记也刊载在《国立音乐院学报》的创刊号上,这一举措使得平湖派琵琶的演奏技法得以完善和规范。
ピ诠立音乐院任教的十七年里,朱英先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平湖派琵琶继承人:谭小麟、丁善德、蒋凤之、樊伯炎、陈恭则、杨少彝、江容琛、程午嘉等,他们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均任教于全国各大音乐学院和师范院校音乐系,对平湖派琵琶的研究起着重要作用。如1990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任鸿翔整理的《平湖派琵琶曲13首》乐谱;杨毓荪(杨少彝之子)整理和编著的《平湖遗韵》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上世纪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纪初定居美国的杨毓荪在美国多次举办“平湖派琵琶的演奏会”,使平湖派琵琶走出了国门。
(二)提倡“文武合套”演奏理念
プ怨乓岳磁琶曲可分为“文曲”和“武曲”两大类。朱英先生在平湖派琵琶的演奏风格中提倡一个新的理念,主张演奏中应“文武合一”。刘恒之先生在朱英先生撰写的《国乐新谱》附言中写道:“他还创作新曲,而且打破文曲、武曲的界限,所作都是‘文武合一的乐曲。”可见,朱英先生在更新琵琶演奏理念上花费的心血以及这一理念引发的风格变更带来的重要影响。
(三)创新琵琶演奏技法
ゴ统的琵琶演奏中只用食、中、无名指三指弹奏。朱英先生在演奏和教学中第一个突破传统禁忌,把大拇指从只能扶琴的功用中“解放”出来参加按弦,并让小指也参于按弦。他首创了左手五指并用,以便于演奏复音和和声,适应乐曲的日渐繁复,充分发挥五个手指的功能。刘恒之先生在《平湖派琵琶曲13首》①的“序”中写道“朱荇菁……思想开放,有创新精神……过去弹奏琵琶左手只会食、中、无名三指,他主张包括大指、小指在内并用。”“可奏和音与复音之便捷,欲曲调之复杂进步,须用指法变化繁多,手生五指犹感不敷应用,何以反用三指?”朱英先生的左手五指并用在继承和发展平湖派琵琶的艺术中前进了一大步。
(四)继承和发展记谱特色
1.对平湖派琵琶《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谱中,李芳园演奏中有,而谱中无标记的指法作了补充和注释,并总结归纳平湖派琵琶的演奏指法技巧达87种之多,刊登在上海立音乐学院学报的创刊号上,并用小的毛笔字把指法技巧写进《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的乐谱内。这是对李氏记谱的一个补充,使其更加完整。
2.在李氏工尺谱上用短线标出其节奏,并标出详细的演奏标记,把“李氏派”发展成“朱氏派”。
スこ咂资俏夜历史上民间流传的记谱法之一。它是用“工”和“尺”来记写唱名,虽然其中也有节奏的记写,但只是记奏“板”和“眼”即只记本曲的拍号,即强弱的规律而并不记写真“节奏型”(即每个音的时值)。朱英先生在上海国立音乐学园任教期间将用于教学的“十三套”大曲进行重新校订,他不仅把工尺谱中没有标记出的各音全部用小号的毛笔字标记,而且把大部分曲谱用短线标出音的时值(相当于现在简谱记谱中的八分、十六分音符的短线)把其演奏时的节奏固定下来,这是对平湖派琵琶记谱的一大新的发展。这样使谱面和实际演奏尽可能一致,便于教学并为学生提供较科学规范的乐谱,丰富了平湖派琵琶的记谱方法,为平湖派琵琶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五)创作了一批平湖派琵琶的演奏作品
ブ煊⑾壬在演奏和教学之余创作了一批带有平湖派琵琶特色的琵琶曲:1928年为济南惨案表示愤慨创作了《五卅惨案》;1931年为抗议日寇“九一八”入侵我国北三省创作了《难忘曲》、《哀水灾》;以历史题材创作了《秋宫怨》、《长恨曲》;器乐合作曲《枫桥夜洎》、《海上之夜》等三首;琵琶练习曲三十余首;1948年回平湖故里平湖县中任语文老师时自已作词作曲创作了平湖中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平湖县中校歌》。
ブ煊⑾壬终生与琵琶相伴,从小得到平湖派琵琶创始人李芳园先生的悉心指导和教授,使朱英先生一生与平湖派琵琶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一生从事琵琶演奏和教学。他不仅继承了平湖派琵琶的全部艺术,并在演奏和教学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平湖派琵琶艺术。他一生中培养了不少的琵琶演奏家和琵琶教育家。他创立的“南北合套”“文武合一”“左手大拇指按弦”的技巧在当今还被一些演奏家所运用。朱英先生的一生为平湖派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ぴ鹑伪嗉: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