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机构教师对家长指导能力的现状调查

2012-04-29 00:44刘丽云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12年3期
关键词:家长

刘丽云

【摘要】早教机构教师家长指导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28所早教机构中162名教师的家长指导能力进行调查发现,早教机构教师的家长指导观较为科学,但婴幼儿教养观存在较明显的问题;能采用集体指导、个别指导、延伸指导等方式开展家长指导工作,但对家长指导的内容把握不完整,等等。早教机构及教师要致力于提高家长对婴幼儿的早期教养能力,以促进婴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早教机构;家长;教师指导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2)03-0036-05

一、问题提出

我国的0~3岁婴幼儿早教机构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公立性质的早教机构,如社区或医疗保健部门开办的亲子园、附设在公办幼儿园内的亲子班等;另一类是私立性质的早教机构,这里有种种全国连锁性质的早教机构,也有自办的早教机构。本文调查的早教机构都是私立性质的,以0~3岁婴幼儿及其父母或其他看护人为服务对象,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开展亲子教育活动。

《现代汉语词典》将“指导”解释为“指示教导;指点引导”。早教机构不同于全日制托幼机构,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指导家长来提高家庭教育的总体水平,最终促进孩子发展。华爱华认为,早期教养指导人员应具有解读婴幼儿行为的能力、互动交流的能力、理解早期教养指导内涵的能力等。然而,有关早教机构教师家长指导能力的内涵,幼教界至今尚未达成共识。笔者结合已有相关研究文献的表述提出,早教机构教师家长指导能力可以从确定指导理念的能力、把握指导内容的能力、选择指导方式的能力和反思指导效果的能力等四个维度加以考察。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以某省会主城区的28所早教机构中的162名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自编的《早教机构教师家长指导能力现状调查问卷》开展调查。共发放问卷165份,回收有效问卷162份。本问卷共35个题目,内容涵盖前述的四个维度。所有题目采用随机排列方式,运用李克特自评5点量表法评分,“不符合”“比较不符合”“有时符合”“比较符合”和“非常符合”依次记为1分、2分、3分、4分、5分,得分越高表明指导能力越强。本研究还随机抽取4位教师进行深入访谈。

三、早教机构教师家长指导能力现状分析

(一)早教机构教师的基本情况

1.年龄结构特点

如表1所示,教师的年龄都在31岁以下,67.9%的教师年龄集中在21~25岁,可以说,接受调查的早教机构教师年龄呈非常明显的年轻化特点。

2.教龄情况

72.2%的教师教龄集中在2~5年,19.1%的教师教龄不到2年,8.7%的教师教龄5~10年。接受调查的教师中没有一位教龄在10年以上的。

3.学历情况

30.2%的教师学历为专科,60.5%的教师学历为本科。这两种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0.7%。中师/中专/高中学历的教师仅占4.9%,硕士学历的教师占4.4%。可见,早教机构教师的学历相对较高。

4.师婴比例

调查显示,有11位教师所在班的婴幼儿人数为5人以下,有110位教师所在班的婴幼儿人数为5~10人,所在班婴幼儿人数为10~15人的教师有33位,班里有15~20个婴幼儿的教师仅有8位。总体来看,早教机构的师婴比例还是较为合理的。

(二)早教机构教师确定指导理念的能力

早教机构教师确定指导理念的能力主要包括教师对家长指导工作的理解和有关婴幼儿的教养观两方面,调查问卷共有8道题涉及此维度内容。各题得分情况详见表2。

1.家长指导观较为科学

从表2可见,早教机构教师在家长指导观方面得分均在4分以上,这说明他们的家长指导观较为科学。教师大多能积极邀请家长参与亲子活动,注意纠正家长错误的教养行为。一位教师在访谈时说,早教机构教师尤其要注重对家长进行指导,因为婴幼儿一周在早教机构只参加1~2次活动,绝大部分时间还是呆在家里的。所以家庭环境,包括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有的家长认为只有依靠早教机构才能教育好孩子,其实是片面的。只有早教机构和家长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达到教育目的。

2.婴幼儿教养观存在较明显的问题

0~3岁婴幼儿具有鲜明的发展特点,对其进行早期教养要努力淡化教育的痕迹。但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教师关注自己设计的游戏活动目标是否实现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与关注婴幼儿、促进其自由发展相比,早教机构教师更多关注预设目标能否顺利完成。这与开展0~3岁婴幼儿教养“关注发育,顺应发展;因人而异,开启潜能”不完全吻合。笔者在调查中还发现,有些早教机构为迎合家长需求,要求教师为婴幼儿设计和组织五花八门的早教活动,这些活动看起来热闹非凡,但大多数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意义。

(三)早教机构教师把握指导内容的能力

本研究主要从指导家长和婴幼儿发展两方面来考察教师把握指导内容的能力,调查问卷共有10道题涉及此维度内容,各题得分详见表3。

1.有关婴幼儿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掌握较好,但对婴幼儿保育方面的内容了解较少

教师对家长进行早期教养指导有一个前提,即教师要掌握婴幼儿教养特点。专业的早教机构指导教师应该熟知婴幼儿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方面的发展特征,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有依据地判断不同婴幼儿的发展状况,并为家长提供适宜的教养建议。

调查表明,早教机构教师对婴幼儿发展特点的了解不够全面系统,大多数教师有关婴幼儿教育方面的知识及技能掌握较好,但对婴幼儿保育方面的内容了解较少。有的教师在访谈中坦言,当家长询问有关保育方面的问题时,往往难以作出应答。

2.有关家长指导内容的把握不够完整

早教机构教师能否将自己掌握的婴幼儿教养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家长呢?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能够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养观,也能把握科学的指导内容,但是,他们对家长指导内容的体系把握不够全面。当笔者问及“您认为家长指导的具体内容应涉及哪些方面”时,很多教师的回答只涉及家庭教育的指导和亲子关系建立的指导两方面,很少有教师能对家长指导的内容进行分类归纳整理。

(四)早教机构教师选择指导方式的能力

笔者根据调查与访谈结果将教师常用的指导方式分为三类:集体指导、个别指导和延伸指导。集体指导是指将婴幼儿和家长集中起来,借助集体游戏,由一名教师同时指导两位或两位以上家长;个别指导是指教师单独指导一对亲子;延伸指导是指预先确定教养专题,由教师入户指导或者邀请婴幼儿护理专家、心理学专家或教育学专家对家长进行教养指导。

本调查关于选择指导方式的能力共有12道题。教师的平均得分为38.17分(总分为60分),教师选择指导方式的能力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各题得分详见表4。

1.集体指导——以指导婴幼儿为主,以指导

家长为辅

调查显示,大部分教师能够通过集体活动对家长进行指导,但指导能力参差不齐。通过访谈得知,教师在开展集体活动之前一般会向家长简要介绍游戏活动的意义,或者说明活动的重点难点。由于活动时间有限,教师一般会把指导重点放在孩子身上。很多时候家长只是在旁边看教师怎么做。

2.个别指导——指导时间较适合,指导效果较好

在早教机构的自由活动时间,当发现孩子游戏有困难或者家长指导不得法时,教师一般会介入,开展一对一的指导。访谈中教师普遍反映,个别指导效果最好,而且这种即时性、情景性的指导更容易被家长理解和接受。由于个别指导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很高,部分教师虽能较好地指导婴幼儿活动,却难以很好地应对家长在教养行为方面出现的问题,难以准确把握好指导的契机。

3.延伸指导——方式多样,能力不强

调查表明,早教机构中的大部分教师很少开展入户指导工作,而较擅长邀请专家对家长进行教养指导。近1/3的教师会采用家长沙龙的形式对家长进行指导,还有些教师经常通过电话方式对家长进行指导。总体而言,延伸指导与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相比,教师的能力还不强。

(五)早教机构教师反思指导效果的能力

有关反思指导效果的能力共有5道题,各题得分详见表5。总体而言,教师反思指导效果的能力不甚理想。

1.解决工作难题的能力

当被问及“您是如何解决工作中碰到的难题”的问题时,有的教师说,要依赖有关专家的帮助或通过实践摸索积累相关经验来解决,有的教师则会积极主动应对问题,例如,在第一时间里借助专业书籍、专家或同事的帮忙来解决工作中碰到的问题。总体而言,大部分教师都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是有的善于积极应对,有的习惯于依赖外界帮助。

2.总结与评价指导效果的能力

总体来看,早教机构教师能够及时做好有关家长指导工作的总结,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注意到从婴幼儿角度总结评价指导效果,这也许与婴幼儿的成长变化能较直观反映教师指导的成效有关。但是,评价指导效果包括很多内容,比如,家长对指导活动的参与程度、接受指导后家长的责任感、教育观、教养态度的变化等。

3.反思影响指导效果因素的能力

关于影响指导效果的因素,大部分教师认为包括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两方面。他们普遍认为,家长的早教意识及其对早教的重视程度会较大程度地影响指导效果。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教师有对家长进行指导的意识,但现实中对家长的指导少于对婴幼儿的指导

家长在早教机构活动中常常被教师忽视,婴幼儿是早教机构教师的主要指导对象。

2.教师指导家长的内容偏重教育,较少涉及保育

早教机构教师指导家长的内容主要在教育方面,几乎不涉及保育方面,如辅食添加、三浴锻炼、健康饮食、入厕能力训练等。接受调查的早教机构中也没有安排专门对家长进行保育方面指导的专业人员。

3.教师能根据家长特点选择不同的指导方式,但使用的频率有差异

集体指导、个别指导和延伸指导是早教机构教师开展家长指导工作常用的三种方式,它们基本可以满足不同家长的不同需求。但是,教师使用这三种指导方式的频率有差异,能力也不均衡。

4.教师自我反思能力较低,且反思的内容不够全面

大部分教师能及时反思自己的家长指导工作,但反思的面不够广。很多教师只从婴幼儿发展的角度来反思,而没有从家长的变化来反思。

(二)建议

1.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与家长主体的关系

在指导家长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清晰的目标意识,指导过程要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给予指导,引导家长积极参与活动。换句话说,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要调动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家长的主体意识。

2.拓宽家长指导的渠道和途径

早教指导工作在我国还是一个全新的工作,专业水平较高的指导教师较为稀缺。在信息化时代,可以考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家长进行指导。例如,借助网站、博客和微博等开展交流或评价工作,通过教师博客群增强教师主动学习的意识,加强互相间的交流,等等。

3.提高反思能力

早教机构教师可以通过写“反思日记”、参与“集体讨论”或加入网上“教育论坛”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指导能力。

4.通过教科研提高自己的家长指导能力

早教机构教师可以通过参与教科研提高自己的家长指导能力。首先,教师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思想素养;其次,早教机构要鼓励教师开展教科研,以不断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或教训;再次,早教机构可通过开展灵活多样的家长指导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

猜你喜欢
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做一名“粗糙的”家长
焦虑家长如何自救
家长错了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美国家长 最怕家访
家长给钱哄孩子培优上课可奖5至20元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