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研究

2012-04-29 02:28于娜李会勋
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34期
关键词:就业高校对策

于娜 李会勋

摘 要:当前,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已成为高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该文主要从调整学科专业、加强就业指导、全员齐抓共管、提高学生素质、强化实践教育、建立校企合作、加强创业教育等七个方面对高校促进大学生就业给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就业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a)-0-01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高校的教育已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随之产生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要从根本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企业、高校、大学生自身共同努力。其中,高校作为学生教育培养的主体单位,对于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感知最敏锐,更有责任为他们提供强有力地支持。为此,高校应积极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促进大学生就业。

1 高校应注重对学科和专业结构调整,掌握就业主动权

大学所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脱节,这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密联系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加大对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招生数量,努力提高办学水平,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而对教学质量不高或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应适当减少招生数量。同时,在学科和专业设置方面,要大力发展优势专业,打造品牌专业,及时开设新专业,积极发展交叉学科专业。在高校课程设置改革方面,要改变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教材较落后、课堂知识更新速度慢等缺点,以教学基本建设为基础,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掌握就业主动权。

2 高校应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应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阶段。在一、二年级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他们建立个人资料档案,对他们的兴趣、性格和能力进行综合评定,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帮助他们正确规划自己的学业生涯和职业发展前景。在三、四年级阶段,做好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开展就业知识讲座和培训活动、培养学生的求职技能和职业素养等工作,并重点做好毕业生就业的个性化指导工作。同时,学校还要注重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其专业化水平,使其切实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有效的服务。

3 高校应发挥教职工的合力作用,对就业工作献策出力

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在全校形成各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就业工作的新局面和“人人关心毕业生,人人关心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首先,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实施“一把手工程”。要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纳入学校、学院工作的总体部署,明确目标,加强统筹和协调力度,在校、院两级形成主要负责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专人负责的制度,通过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制定毕业生就业目标、推进毕业生就业进程。其次,要建立健全校、院两级管理队伍,使学校就业工作在就业指导中心的统筹安排下,确立“校院两级、以院为主”的就业工作机制,学校负责宏观指导,各院组成由党委副书记、系主任、辅导员、班主任为主要成员的就业工作指导小组具体负责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再次,要发动全体教职员工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献策出力,通过设立就业咨询团队、担任毕业生就业导师、为毕业生创造实习机会、推荐就业单位等方式为毕业生提供服务,增加毕业生就业机会。

4 高校应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内容,彰显着学校浓厚的文化底蕴,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和身心素质的提高和养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有关部门应坚持立足专业特性和学生特点,以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特性为主要依据,开展集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创新性、技能性于一体的校园文化活动和职业技能训练,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和教育,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增长知识、提升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增强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5 高校应重视实践实习等环节,努力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实践出真知,只有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社会实践和实习工作中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提升个人就业能力,为其将来踏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各高校要重视学生实践、实习环节,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大对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加强实习、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同时积极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各类学生社会实践、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专业培训,确保毕业生实习实践教学环节的活动得到落实,增强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6 高校应建立校企合作模式,不断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

高校建立校企合作模式,是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形势下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校谋求自身发展、提高育人质量、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学校可以与有关企业开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培养”模式,在学生入学初根据有关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课程设置及教学实践内容的安排,让学生从入学初就按照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来完善自己。建立校企合作模式还需要双方良好的沟通机制,高校要注意吸取企业及校友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意见,及时反馈给教学及管理部门。同时可邀请企业主管、技术专家及知名校友担任毕业生就业“企业导师”,通过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培养职业素养。在就业市场开拓上,高校主管就业工作的领导、老师可带头到企业调研,及时向用人单位通报毕业生情况,同时通过网站等搭建就业信息平台,为毕业生提供丰富高效的信息服务,拓宽就业渠道。

7 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创业教育,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教育部在2010年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作为高校,应通过邀请企业名人开展讲座、专题辅导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引导和教育,传授创业知识,进行创业训练,培养创业意识。同时通过举办创业计划大赛,给予创业项目一定经费支持等形式,鼓励学生在校园内实现初步创业,并通过一批先行创业的项目示范启发更多的在校生参与到自主创业中来。此外,高校还要制定一些鼓励、支持和规范学生创业的制度和政策,保护他们的创业积极性和规范他们的创业行为。自主创业不仅可以拓宽就业渠道,为大学生提供展示才华、创造财富的平台,而且可以产生新的就业岗位,以创业进一步促进和带动

就业。

参考文献

[1] 钱宁,刘剑霞,苏向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6).

猜你喜欢
就业高校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