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视阈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2012-04-29 01:17王朝晖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36期
关键词:全球化建设

王朝晖

摘 要: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全球化境遇下呈现出复杂的状况。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在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这就亟需我们建构与全球化发展相适应的核心价值体系,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就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途径来说,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实践活动,以现代教育理念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

关键词:全球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6-0224-02

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必然趋势,是我们探讨各种问题不容回避的时代背景。在全球化态势下,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仅仅表现为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竞争,更重要的表现为意识形态软实力之间的较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直接反映着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应对全球化挑战的正确抉择,是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和灵魂,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和重大战略任务。

一、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对世界各国来说,意识形态话语权问题都是一个关系国家发展前途的重要问题,每个国家都是借助自身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在意识形态领域获得强势话语权。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多元文化相互激荡带来价值观念的冲突,这给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带来了机遇,也带来挑战。

(一)全球化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带来的机遇

尽管全球化进程中存在诸多价值冲突,促使人们感到信仰的多元化和价值理念上的迷失,无可置疑的是,价值观念的与时俱进需要一定的资源铺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应是建立中西方合理价值理念的融合和吸收之上。当今我们的核心价值也正是对世界各国先进的价值理念积极扬弃的结果,而全球化正是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提供了这样的资源。价值观念资源的丰富和碰撞促进了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型,在这个转型过程中,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念往往和西方价值观念纠结在一起。“传统价值观念的近世转型由于得力于西学的传入,所以总是表现为近代中国人在一定程度上对西方文化观念的认同,并伴随中西两种文化价值观念的冲撞和搏击。这种冲撞和搏击历程就是传统价值观念艰难转型的历程。”[1]二者的结合使价值观念呈现价值多样化的趋势,价值多元化带来的不仅仅是价值理念的迷茫,同时也是对价值观内容的拓展和深化。从整体来看,虽然现在的社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伦理失序、道德失范现象,但价值观念在本质上、整体上却是进步的。人们普遍接受全球化发展带来的新的观念,平等观念、效率观念、竞争意识、法制意识都在得到认可和强化,这一切都表明社会是在进步和发展的,不能因为现今的一些消极表象就否定当前价值观念转型的历史进步性。

(二)全球化境遇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面临的困境

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为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带来契机;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它也给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全球化对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消解。从全球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它不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它存在着意识形态陷阱。很明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化中占主导作用,全球化也总是在西方的价值主体推动下,以某种价值为向度的历史进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意识形态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西方国家会凭借自己在物质层面和思想文化层面的优势,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以达到意识形态扩张和渗透的目的,希望按他们的意志和规则控制世界,推广所谓的 “普世的价值观”。其次是全球化对中国意识形态的消解。改革开放以来,国外大量的思潮观念传入中国,人们逐渐从从思想和行动上接纳了全球化意识,意识形态面临“淡化”的趋势。

2.全球化导致了人们价值观的模糊。西方国家以全球化为掩护,从各个方面对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构形成威胁。资本主义社会对工具理性以及个人主义的过分关注使得人们过多的去关注功利性而忽视价值理性的存在,造成值本位的错位。这些思潮使我们的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受到冲击,致使一些人在价值评判和行为选择上形成了“价值虚无、无所适从”的状况,影响着我们的核心价值基础。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中指出,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但在全球化背景下人们的荣辱观模糊了,有些人不知道什么是荣什么是耻了。所以我们必须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全球化视野中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路径选择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与凝聚力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是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价值导向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循的价值准则,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价值追求,并外化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为,这就需要我们长期不懈地努力。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整合包容,有效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需要有一定的核心价值体系。任何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和内化,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熏陶基础之上。当代中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社会变革,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融碰撞,西方的价值观念、社会文化思潮深深的影响着我们。面对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只有在包容多样的开放氛围中才能形成思想的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接受和认可。在这种情况下,要有效的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既要反对西方思想文化的消极成分,又要吸收其中积极优秀的部分,特别是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建设核心价值观念的一些传递价值观的方法和手段等实践经验。还有,我们所倡导的民主、爱国等价值导向和西方文明也有许多契合之处。因此,关起门来单一的宣扬我们的核心价值讲既不现实,也不明智。为了保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机和活力,我们不但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还要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原则,以开放的心态吸收世界文明的精髓,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占领我们的思想阵地。

2.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在于我们能否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好现实社会提出的重大问题。全球化背景下,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纷至而来,我们要积极发展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内容和形式,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当然,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并不是拘泥于经典著作中的某些章句。“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的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2]同时,它要和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的指导各国的革命实践。毛泽东这样说过:“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必须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中国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3] 在具体实践中,必须使马克思主义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实效性和感召力。另外,在指导思想上应当坚持破中有立,立中有破,努力做到以一元化引领多样化,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3.以现代教育理念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价值怎样能够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公共价值是最为关键的。当然,这种自觉性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必须通过全民教育的方式加强价值主体的自我意识生成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更加切实有效地建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觉悟的提高,主体间的共同利益需求逐渐趋向于一致。基于人们价值追求的一致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的生成就有了很大的可能性。然而,人们除了拥有价值追求的一致性外,每一个主体都有自身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利益需求。为了在多元化多层次的主体之间提炼这些共同性,我们应当在全体国民中展开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知识教育,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舆论形成合力把人们的认知切实的纳入到核心价值体系倡导的基本内涵中。知识教育只是一种外在的灌输,最为重要的是将价值认识内化为价值意识。法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4.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实践活动。任何思想的灌输和行为的养成,都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价值追求,也需要把它融入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去。群众性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已经成为当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新形式。当前,群众性的道德实践活动形式多样,除了评选道德模范,还有在全国各地普遍开展的创建文明家庭、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社区等活动。这些活动所倡导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无不折射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因此,我们应当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精神文明活动的创建相结合,借助群众的道德实践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在人们群众的日常具体实践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逐步变为广大人民群众心中的道德律令和行为准则。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施者和效果好坏与否的体现者,这个建设应当以人民群众为本,使广泛参与、共建共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现才能得到有效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戴茂堂,江畅.观念与当代中国[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177.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84.

[3]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G]//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1-112.[责任编辑 王玉妹]

猜你喜欢
全球化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全球化陷阱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