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建国 赵桂婷
摘 要:在明确技术创新概念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应竖持的基本原则和技术创新的时空展开模式。这是企业减少技术创新风险,增加技术创新的成功率,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建立企业产品的动态取舍的保证,也是企业走出困境,求得生存与发展的保证。
关键词:技术创新 时空展开模式 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c)-0138-02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国家创新工程任务的主要承担者之一。企业只有通过自身的技术创新活动,才能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才能实现设备不断更新改造。
1 关于“技术创新”概念
首先,说明一下什么是“创新”?依据这个名词的发明人熊彼特的定义,是指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这个定义是熊彼特于1912年在《经济发展一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它包括五个方面内容:(1)引进一种消费者还不熟悉的新产品或是一种改进产品质量或功能的消费者熟悉的老产品;(2)引进一种新的生产方法,这种新方法是不需要建立在新的科学发现基础上的;(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不管这个市场以前是否存在过;(4)夺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也不管这种供应来源是否已经存在,或者首次创造出来;(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上的新的组织,比如制造一种新的垄断组织,或确定一种垄断地位。
其次,技术创新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1)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的关系。它与技术创新既有重叠又有区别。傅家骥教授认为,对于技术进步通常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直观的解释,即将技术本身的发展称为技术进步,这种理解与西方学者通常讲的 技术变化相同;另一种解释,是在定量分析计算经济增长时,将扣除资本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之外的部分称为技术进步的贡献。
(2)技术创新与技术发明的关系。技术创新是把技术发明成果,从各种角度进行筛选后,经过创新决策—创新筛选(二次开发研究,中试放大)— 创新实现(批量生产,市场开发)的过程才能变为市场商品,并且收回各种创新投入带来丰厚经济效果,创新才算成功。
(3)技术创新和研究与开发(R&D)的关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R&D的定义是研究與实验开发是在一个系统的基础上创造性工作,其目的在于丰富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库,并利用这一新知识进行发明。由此定义可认为R&D一般应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技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
(4)技术创新与技术模仿、扩散的关系。所谓模仿,是指企业通过逆向工程等手段仿制创新者的产品,模仿并非简单的仿制,而是包括渐进性的刨新或称移植创新,是对原设计的不断的改进,所以也可称为技术创新,但不是全新意义上的创新。实际上模仿是技术创新成果传播扩散的重要形式,因为扩散就是技术创新成果被其他企业通过合法手段采用的过程。
2 企业技术创新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企业技术创新是有很大风险的,特别是全新意义上创新,风险更大。为了减少这种风险,据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与失败案例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并参考国外已有的资料,我们认为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第一,企业要敢于在逆境中寻求创新的机遇。技术创新就是要改变现有生产要素的组合,创新的机遇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是为有动力的人利用的。所以处在困境的企业领导只要想改变企业现状并把想法变为广大从业人员的行动,自身敢于实践并具有开拓进取精神。
第二,技术创新既是理性认识,也是感性认识。所以,创新的第二项基本原则是走出企业去看一看、问一问、听一听。观察顾客和用户,了解他们有什么样的期望和要求,了解他们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背景条件等等,以此作为修改理性创造的背景条件,进行理性的再创造,并进一步寻找这种理性创造的物化手段。牡丹江钟表公司就是用这种办法获得创新成功的。
第三,一项创新要有效,必须目标单一,而且目标明确。创新的目标复杂,多个目标并进,不仅创新者力量不易集中,更主要的是多目标相互干扰,很可能成为互为约束条件,使创新不易突破,甚至使创新无法进行。长时期不能突破,会使创新者丧失信心。对多个目标的创新,必须先分解进行创新,形成堡垒一个一个的突破,然后再整体突破,实现技术创新的全面胜利。
第四,创新要从小项目开始。小项目投入资金少,用的人力、物力也不多,市场也很明确和有限。这对于处在困境的老企业,开始走创新之路,尤其应该注意这一点。创新要从小到大,采取滚雪球的办法,不断总结经验,锻炼队伍,开拓市场,使创新的路子越走越宽。
第五,技术创新的成果,用户操作时越简单越好。因为技术创新成果,总是要由普通人或外行人来使用的。如果要想使技术创新产品要达到一定规模和较大的市场占有率,就要考虑由低能者或近似低能者使用才行。因为世界上科学、技术、文化落后的人占绝大多数,但他们又是真正的产品使用者。
3 企业技术创新的时空展开模式
技术创新的传统研究多注意技术创新的时间方面的展开,这容易使人们认为技术创新是单一的时间链,而事实上企业技术创新是沿着时间与空间两个方面展开的。
技术创新从时间方面的展开,大致经过了技术创新决策、实施、实现等三个阶段,其中每个阶段又包括着小的阶段。创新决策阶段是从创新设想开始,然后经过设想不断发展,反复构思形成最佳的设想接着对设想的每个方案都进行可行分析,其核心是创新项目预期投人与产出比的分析和可利用与借鉴的条件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决策,决策就是最终确定实施方案,为了加快开发速度和确保开发成功,有时实施方案不只一个,可能采取两个方案同时进行。
技术创新在时间方面的展开说明,创新是有一定程序的,是一环扣一环的,不能超越某个阶段而转人下一阶段,不遵守技术创新程序随意越过某阶段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牡丹江市某化工厂引进黑龙江某化工研究所实验室成果没有经过中试放大过程的生产,直接贷款近700万元资金建立了生产线,最后宣告失败。此种教训十分深刻。
4 企业如何进行技术创新
大型企业最令人感到失望的事莫过于他们丢掉了在企业发展中壮大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 创新。如果企业不停止技术创新,其发展会不断地进行下去。国家科学基金会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就有禅位的研究发展费用而言,每投入1美元,小企业所发明的新产品数量大约是中型公司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伴随我国工业化进程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直接从事解决实际问题并具有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与研究型本科不同,应用型本科更侧重于对学生实用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因此,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本科教育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电气控制与PLC》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机械电子工程等机电类相关专业的一门主干课。该课程的最大特点是涉及的知识面较宽、技术进步快,与生产实际结合紧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结合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我们对本课程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改革实践教学体系,促进能力培养
我们对《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构建了从课内系统,实践技能训练,到课外开放性实验;从校内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到校外实习训练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它包括教学型实践、专业型实践和科技型实践。针对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素质要求,将实践教学体系划为如下三种层次:(1)基本技能层:基础实验、实习与项目见习,进行基本技能训练;(2)综合应用能力与初步设计能力层:包含实习、课程设计,进行综合应用和设计能力的训练;(3)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层:包含毕业设计、工程项目训练和科技创新、产品研发制作,进行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训练。这种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由单一到综合,使应用能力的培养获得递增。
2 更新实验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强化印象、深化理解并从中掌握使用仪器设备、探索实验科学理论的基本方法。实验教学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训练、提高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实验内容和方法决定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电气控制与PLC》传统实验内容以验证型实验为主,验证型实验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编撰的实验指导书,按照既定的实验操作步骤,使用实验设备完成实验操作,验证相关的理论知识。学生在实验中按部就班、被动接受;完成实验后印象不深、缺乏思考。对既有知识停留在验证和记忆的层面,缺乏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锻炼。这就很难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针对这一状况,我们经过深入的探讨和分析,设计了以验证型实验为基础、设计型实验为主体的实验内容。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设置相应的验证型实验,如点动与长动实验、笼型异步电机正反转实验、PLC编程训练实验等等,这样可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记忆。同时针对某一个或一些已学的知识点,结合工程应用背景布置相应的设计型实验任务,如用PLC实现十字路口交通通信号灯控制、水塔水位控制等等。
在实验教学方法上,除验证型实验外力求避免灌输式教学,改变被动状态。对设计型实验采用任务驱动式实验教学方法,在实验前发布实验任务,给出实验的基本要求、必要的仪器设备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不提供实验的具体方法、步骤及实验所用仪器、仪表的选择,学生在实验前拟写详细的实验预习报告并经实验老师确认,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时实验老师多提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以解决问题,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变被动为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比如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控制项目,实验指导书上僅给出控制要求,实现4个路口红、黄、绿灯的有效控制。学生需要根据控制要求,自行绘制控制时序图、分配设备I/O端口、绘制梯形图、编制控制程序。
3 校企合作,改善实习教学
校企合作教育是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使学生更深人接触工程实际,增强工程意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经过多年的合作教育实践探索,学院已于多家地方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实习基地。
在课程学习期间,组织学生观看自动化设备、生产流水线及其控制装置,不仅增强感性认识,拓宽视野,而且使学生真正了解和体会到电气控制与PLC在自动化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在实习期间还多次邀请实习单位的资深工程师讲座,内容主要与现场实际相结合的实例以及多年总结的经验心得,学生听后普遍感觉受益匪浅。
4 开放实验环境,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提倡学生自主设计、自行实验、发挥主体性,要为学生自主实践提供必要的条件。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为学生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平台,它不仅可以为学生的创新设计提供实验环境,而且可以开发、设计新的实验项目。
定期组织和电气控制与PLC关的、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科技制作创新实践活动,为广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为了提高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兴趣,还设置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学分奖励机制。以此学分奖励机制作为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激励机制,使学生更主动地进行自身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5 结语
《电气控制与PLC》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依照应用型本科的教学目标和本课程的特点,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经过几年的探索对课程的实践教学从体系、实验、实习、科技活动等方面做了大胆的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电气控制与PLC》又是一门技术更新比较的快的课程,因此对于其实践教学的探索是一项长期的课题,只有根据技术的进步不断地进行调整,才能持续保持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刚,周军.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教改研究[J].大众科技,2009,12.
[2] 李海标,韦寿祺,何少佳.电气控制及PLC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广西轻工业,2008,9.
[3] 彭勤革,彭建业,薛克昌.构建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4.
[4] 唐文彬.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探讨[J].陕西教育,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