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智
7月26日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和7月31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有如下的几个“新出现”的关键词:1、做好充分应对准备(增强忧患意识,做好应对准备);2、着力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的同时扩大有效投资);3、“防止房价反弹”。
对此次会议的政策内容,笔者认为,决策层对长、短期任务的区分明确,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对短期的,确保2012年下半年经济增速“按照年初预定的7.5%‘稳定回落”,决策层并没有投放更多的资源,仍然延续此前温总理的“突出稳增长、稳定投资需求”,以观察前期政策的效果;第二,针对长期的“调结构”,决策层倒是花了大篇幅。按照温总理的表述“世界经济低速增长可能持续相当长时期”,那么,在应对这种长期的,更多由于全球经济失衡导致的经济衰退,中国的决策层已经表态,要用“调结构、转方式”的根本手段来对症下药,而基本放弃了“扩张信贷”的粗放式救市思路。
具体来看,首先,会议虽然都肯定了经济面临的压力,但具体的应对措施上,决策层并没有给出超过此前温总理在5月以来的历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的“突出稳增长、提振内需、特别是投资”这些政策举措,而且自6、7月以来,决策层在提及上述“突出稳增长”的政策时,越来越“不厌其烦”的添加了N多有关“调结构”的前缀、后缀,而这一次,也不例外。
这次称得上“稳增长”的政策,仍然只是“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优化投资结构的同时扩大有效投资,落实促进民间投资政策,加大对国家重大项目建设支持”等老生常谈,换言之,在“稳增长”方面,决策层的政策立场没有新意,也没有腾挪更多的资源给予未来“稳增长”的工作。
稍有看点的,仅仅在于胡总书记提到了“做好充分应对(风险的)准备”。关于这一点,温总理在“通报有关情况”时,将“面临什么样的风险”,讲得相对具体: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和风险仍不可低估。从国际看,世界经济低速增长可能持续相当长时期,从国内看,最突出的问题是经济下行压力仍然比较大。
但在具体应对措施方面,温总理也并没有超出他此前给定的“稳增长”措施,或许,在决策层看来,当前经济还没到最危险的时候!现在还没打算出手。
其次,针对相对长期的“调结构”问题,是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着墨最多的部分,即使是推动“稳增长”的政策措施,也统统被冠之以“调结构”的名义。应该说,在决策层看来,其自4、5月开始就采取的一系列“稳增长、稳投资”的举措,目前看是可以将经济发展“保持在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区间内”的,甚至“通过及时加强预调微调,5月份、6月份呈现出缓中趋稳态势”(此前公布的上半年超额完成的就业数据,以及即将公布PMI数据,都可能成为“政策见效”的例证)。
综合来看,笔者认为,短期的“稳增长”方面,继续沿用此前的既有政策,等待其见效后的“结果”,再来判断嗣后是否需要再出台新的“稳定措施”,如果8月公布的数据显示经济增速已经被稳定在“向7.5%的全年目标‘稳定回落”,则决策层就不会推出“落实既有政策”之外的新动作,有限的资源会更多的投放给“艰难的调结构”。
有鉴于此,笔者倾向于认为,随着宏观经济层面,此前一个季度的“稳增长、稳投资”政策效果的逐渐显现,7月经济数据会有相对上半年有所“改善”,即使没有“反弹”,也会有“相对明确的企稳迹象”,如此,则A股行情承受的经济压力会暂时缓解。
最后,随着沪指连续杀跌,市场在2000-2100之间,寻求短期的支撑,进而在上述经济和政策“利好”的掩护下,展开一波“情绪波动+技术修复”的反弹,概率极高。但笔者并没有体察到决策层会在“稳增长”方面有更多资源的投入,政策刺激的力度不大,经济增速的压力只是暂时缓解,而股市内部,上市公司业绩的大幅向下修正也尚未完成,笔者个人认为,此次反弹的幅度难以放大,大约在100点左右,2245点上方的压力不小。因此,从战略上看,此次出现的“技术性修复反弹”,仍然只是一次体面的离场机遇,长期看,沪指不下破2000点,难以取得相对稳定的“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