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周文 吴煌达
摘要:以就业为导向,从教师队伍建设,学校与企业单位结合,以及依托竞赛和培训几个方面促进《工业现场总线》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实践表明,课程改革能大大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树立学习工科课程的信心,为就业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关键词:就业;改革;企业;竞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3-7988-02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我国人才结构的不合理和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已经显现,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非常缺乏。把满足就业需要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所以以就业为导向,突出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与针对性,进行课程建设和改革,是我们高等教育教师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该文以我院工科课程《工业现场总线》几年来的办学情况为例就如何促进学生的就业进行了一些探讨。
1课程的特点
《工业现场总线》这门课程是控制、计算机、通讯技术的交叉与集成,几乎涵盖了所有连续、离散工业领域,如过程自动化、制造加工自动化、楼宇自动化、家庭自动化等等。它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体现了控制领域对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增强可维护性和提高数据采集的智能化的要求。正因为《工业现场总线》课程的这一特点,在开设《工业现场总线》这门课程时,我们以就业为出发点,采用让学生进入企业、从企业引进实际课题和任课老师对学生进行培训的形式大大改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知识结构,顺应时代的需求,拓宽就业面,提高就业率。这些措施将使得我们新升的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工科类人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求,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对学生的前途和成长也具有非常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2以就业为导向,改革课程教学模式
课程的改革离不开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学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的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综合教学管理方式。在高等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理论教学,理论教学的课时占课程总课时的三分之二以上。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刚开始学习《工业现场总线》课程的兴趣是相当浓厚的,课堂的氛围也相当好。但是,这门课程是控制、计算机、通讯技术的交叉与集成,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对于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大部分学生的理论基础不是很好,进行理论教学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刚开始学习的兴趣慢慢的被枯燥的理论知识淹没了。因此,我们增加了实验课时的时间,同时将实验和理论交叉进行。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现场总线知识以后,就可以对其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的效果。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教学用的PPT制作尽量直观、简洁、条理清晰,内容囊括动画、视频、实物照片展示、复杂过程的分解演示等多种形式,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另外,为了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材的选用上也必须本着“适度、够用与实用”的原则,我院首先选择的教材是北航版的《现场总线CAN原理与应用技术》,这本教材作者讲的非常详细,设计的内容也非常多,对有些高校来说是一本不错的参考教材。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学生学到一半就学不下去了,主要是内容多,学生一下不能理解这么多内容,学到后面的时候学生都跟不上了,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后来教材换成《CAN总线技术》,内容上精简了许多,教材的内容也更加接近实际,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程的信心大大增加,在兴趣的驱动以及信心的鼓舞下,很多学生能够跟上老师讲课的内容,同时自己能够在课后花很多精力将整个教材的内容学完。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能力
课程的改革离不开教师,师资的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我校工科教师很大一部分来自师范类专业,他们虽然具有相对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但是,大部分教学方式陈旧单调,教学过程过于理论和抽象,脱离社会实践;教师科研工作重量轻质,成果难转化成生产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也是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针对这一情况,我院以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为重点,支持老师通过多种渠道提高自身能力。每年的寒假暑假派教师到北京、深圳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使教师具备完整的知识体系。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将专业老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到基地和相关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新技术培训、现场考察或技术服务等。在实践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丰富知识,给学生更高质量的实践指导。同时,教师积极参与项目开发,以项目开发为驱动,把项目运用到教学和实验中。对开发的项目进行反复运用之后,最后将此项目形成一个优良的实训项目在教学中综合运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导师制,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在项目中,学生与老师一起完成,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自己的任务。如今,《工业现场总线》这门课程的教师大都在企业工作或者锻炼过,在学校也有自己所接的横向项目,足以给学生提供动手锻炼和提高的机会。
4将课程实际课题与企业相结合
将《工业现场总线》课程的教学与学生的毕业设计联系起来,学生以《工业现场总线》为题材进行毕业设计,进入企业完成毕业设计,改善人才培养环境,缩短就业适应期。学生进入企业完成毕业设计并不是不管学生了,而是学校老师与企业共同管理学生。用人单位提供给学生的设计课题涉及面广,大多数使用的是新技术、新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明显的经济效益,这样的课题能够用到一些先进的实验手段、仪器、设备以及一些基础设施。学生到用人单位完成毕业设计还获得了直接参加工程实践、科研项目或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的机会,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除了正常教学时间外,鼓励学生利用每个寒暑假,深入企业进行切合实际的社会实践,为将来到企业完成毕业设计打下基础。我院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与学校周边的工矿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协议,我们既可以将学生放在他们工厂实习,做毕业论文,同时也可以借助老师的资源将一部分的课题带回学校进行设计。这种与企业合作共带毕业设计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真刀真枪”的实战中得到锻炼,教师也能够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师生均有获利。一旦成果在实际中得到应用,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也会更充满活力。
5将课程与电子设计大赛、制作和培训紧密结合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活动,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活动,各校可不断总结经验,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足,力求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平的人才。在电子设计大赛培训中,我们培养学生参加有关现场总线方面的电子设计竞赛,通过这样的竞赛,学生能够在系统设计、方案论证、整机装调、选用新器件及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自信心也能增强。在学生以后的就业岗位上,独立工作的能力也较强,肯吃苦,能独立思考,这样会更加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在两年一次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我院的学生已分别在省里和国家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在没有电子竞赛的年度,可以让学生参加电子设计与制作培训,这些培训主要以实现一个或多个功能的系统为目标,全过程均由学生完成、教师指导,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学生每完成一个设计项目后,有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能得到较大的提高。在这一过程中,要求老师要掌握学生的工作进度,对教学内容也需要及时更新。在我院的《工业现场总线》课程教学中,我们提倡学生作自己的设计,学校提供一定的场地,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小的电子制作,成本一般不高,可以接受,同时能够让学生熟悉器件,掌握焊接和调试方法。初期可以购买万用表,万用板等常用工具,购买一些简单的元器件,比如独立CAN控制器、SJA1000,TAJ1050,构成简单的收发电路。在硬件完成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程序的编写。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摸索,学生从中得到的经验是任何书上都学不到的。
6结束语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而且这种不利的环境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为了增加学生的就业,为了学校以后的发展,必须尽力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对于老师来说最需要改革的就是课堂教学,必须将教学与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联系起来,将课程的建设与学生的就业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在校内或者企业内进行创业实习,增加课程与实践结合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创业自信心,为学生的就业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袁近.以就业为导向:染整专业教改探索[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2]温琳.浅谈以就业为指导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改革[J].科技创新与应用[J],2012(12).
[3]王越,韩力,沈伯弘,赵显利,俞信,胡克旺.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开展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05(10).
[4]王高潮,周淇,孙卫,李建萍.与就业相结合的校外毕业设计教改实践[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2.
[5]戴洪萍.以就业为导向的工科毕业设计教改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