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八册有《最佳路径》一文。它讲述了世界著名设计大师格鲁培斯在设计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时从法国一个葡萄园主那里受到启发,于是以人为本,尊重游人选择,最终成就了那给人以极大便捷而又让人无限遐想的“最佳路径”。“给人自由,让其选择。”其实也在启示我们寻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佳路径。
一、放宽学习空间
生词教学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基本环节。我无意中发现,不少学生会在课上等老师给他们划生词。而当要让他们自己做这件事的时候,那一脸表情似乎在告诉你:生词也可以自己划?看着那一个个真诚而充满期待的眼神,我又觉得:倒不是学生真的不会划生词,而是习惯已使他们养成什么都要被动等待老师来给予。而这恰与新课程标准、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精神是相悖的。哪些是生词?学生理当最有发言权。通常做法中的“教师给学生定生词”,这不仅是对学情的漠视,也是教学活动的一种浪费,更会对学生的自主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诸如“划生词”等事虽小,但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价值却大。如果我们忽视从小处着手,忽视以小见大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这必定会使学生面对任务手足无措,碰到困难心生依赖。相反,如果我们信任他们,放手让他们去做好一件件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这不仅能使他们享受到学的乐趣,更能通过独立思考、仔细甄别、清楚判断、正确选择等“路径”,不断实现自能学习。“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在自由的空间徜徉、在自主的时间磨练中求学,学生的自主学习才有望见诸于实效。
二、促进自主学习
刚接三年级新班时,看着那一双双充满灵气的眼睛,看着那一行行漂亮的字体时,我真的从内心感到喜悦。可唯一不足的是,有学生一碰到问题,就静静地等着老师给答案。即使老师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答案就在文章中,有的学生就是懒得去找一找。诸如此类的事,课堂上还真碰到不少。于是,我建立起一种信念:能让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而教会他们使用工具书,无疑是一条很好的路径。
于是从每天要求学生带字典,到结合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如何熟练地选择性查字典,再到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定音、据词定义等,通过先期的比速度,再到后续的比精准,这条“路径”,既有利于学生自主解决现实问题,还有利于学生掌握到其中不少的新知识。学生凭借字典的释疑的能力自然能不断提高。而借助查字典方法解决问题的尝试,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使用其它工具书解决问题的兴趣,推动了其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有学生尝到查字典的甜头后,就会开始过分依赖字典。最明显的表现是碰到问题不独立思考,就急于翻字典。其实,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只有当这种教学方法被合适的人用于合适的地方并产生合适的效果时,它才最为有效。于是,随着学生年级的提高,我又提升要求:遇到有关问题时,必须根据自己已有的能力先作思考与判断,当实在拿不准时再借助字典等工具书。清晰的“路径”指点,加之持之以恒的训练,终能收到应有效果。
从“查字典”开始,到带领学生自主学语文,到生活中去学语文、用语文。这一“路径”,让学生收获颇多,也让我体验到了不少成功的滋味。
三、学会发现问题
传统的教学任务往往都是在琐碎的师问生答中完成。这样的教学,不同程度地导致了学生自主思考空间的缺失,以及自主构建能力的滞后。“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这是新课标修订稿传递出的一种精神。让学生敢于质疑,这应该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的有效“路径”之一。上学期聆听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州市教育名家高本大老师的《詹天佑》一课,上课前,高老师布置给我班学生的要求是:①认真自学并组织课前讨论。②课上前30分钟时间内,基本上由学生自主问答。上课时,随着“通过自学,你已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疑问?”这一议题的提出,学生由初时的略显拘谨,转为后来的竞相发言;由对词句的理解,转入对人物特点的认知;由对一系列“外辱”的研判,转向对勘测、设计、施工时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智勇卓著的会心领悟……继而,在以“请看中国人到底行不行?”为主线的问题“路径”中行走,学生畅所欲言,教者巧妙点拨,有序进行板块组合,有效推进课堂教学。整堂课根据学情确定教法,以学生活动推进教学进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路径”令人叹服,整堂课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及品位让人难忘。
高老师以“扑问题”为主要路径的这堂课给人以诸多启示:学生不是听众,更不是演员。“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真实地按照‘学生需要学什么?学生怎样学才好?来选择教学内容,来设计教学环节,来运用教学方法。”这才称得上是新课改背景下的好课。课堂上,随着关注度的层层推进,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相得益彰,质疑解难的情景随处可见。此时的教师重在调控学习的“序”,关切学习的“质”。整个课堂成了学生个性释放、主见频出、学力张扬的生动舞台。“扑问题”的路径,扑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值得珍视的事实成效。
从身边的一个个教学实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其实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乏“最佳路径”,关键是我们如何在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去摸索、去发现、去选择、去定位。探寻并沿循教学的“最佳路径”步步向前,我们的阅读教学定能进入一片新天地。
(顾晓红,苏州市吴中区苏苑实验小学21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