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效应指的是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作为学校管理者,要研究教师、掌握教师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将心理学中的法则和效应应用于教育教学管理,实现心理效应与管理工作的“超链接”,才能创造出适合教师工作的心理环境,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学校教学管理效能。
一、巧用“狮羊效应”,营造良好的教学质量监控氛围
“狮羊效应”源于拿破仑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一只狮子带领的九十九只绵羊可以打败一只绵羊带领的九十九只狮子。名言言简意赅地说明了主帅或领导人的重要性。
“狮羊效应”对学校管理的启示不言而喻,那就是: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办好学校的关键因素之一。校长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总指挥”,要充分发挥自身领导力,在态度、理念、行为上为教师们“导航”,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质量监控氛围。
1.坚定不移,态度鲜明。当前社会对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校长,要明确以教学为中心是学校工作的首要,清楚地知道提高教学质量既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监控是教学管理中的必要手段,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校长应该自觉成为教学质量监控的倡导者、责任人,坚定不移地抓质量,并且在构建以校为本的教学质量监控平台和机制上着力。
2.与时俱进,更新理念。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教育管理者的观念必须与时俱进。作为校长,要善于学习、捕捉和吸收新思想、新观念和新举措,进一步增强质量生命意识,不守旧,不盲从,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基于校情的教学质量监控方案,通过引导、激励等机制,宣传教学质量监控的目的意义、操作时的目标体系、方法体系、组织体系、制度体系,促进质量观的转变,营造良好的质量文化氛围,促使全体教师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坚定拥护者和自觉实践者。
3.深入课堂,了解情况。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有经验的校长,他所注意和关心的中心问题,就是课堂教学。……听课和分析课是校长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我个人认为,校长可以不是课堂教学方面的专家,但校长必须成为教师课堂里的“座上宾”。坚持听课、评课,可以发掘教师课堂教学中成功的经验,可以把脉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评价、诊断和指导学校整体教学改革,掌握教学知情权和决策权,避免瞎指挥;更为重要的是,校长的身体力行可以潜移默化地引导教师关注课堂四十分钟效率、关注教学质量,强化竞争意识。
二、巧用“蚂蚁效应”——构建全员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体系
蚂蚁是自然界最为团结的动物之一。一只蚂蚁的力量确实是微不足道的,但100万只甚至更多只的蚂蚁组成的军团则可以横扫整片树木或一幢幢高楼,可以将一只狮子或老虎在短短的时间内啃成一堆骨头。“蚂蚁效应”对学校管理的启示是:“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作为学校管理者要确立人人都是教学质量监控者和保障者的观点,充分挖掘分管校长、教导处、教研组以及一线教师的才智与潜能,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的合力局面。
学校要积极构建教学质量监控网络,发挥各层级的监控功能。一线教师既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又是授课班级教学质量的监控者;年级组长、教研组长是年级或组内学科教学的把控者;教导主任、分管校长则负责对校内各科教学质量进行动态的实时监控,意在建立教学质量的预警机制,为学校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个警报器、一盏导航灯;校长是全校教学质量监控的负责人、领导者,负责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制度,构建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指导职能部门开展教学质量监控。
1.一级监控:学校监控
包括校长、分管校长和教导处等相关人员。主要的任务是:加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过程管理,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营造学校特色文化;推进学校细化教学常规,定期对教师教学六认真工作进行检查;积极参与级组活动,按规定完成听课任务,研究、讨论、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掌握教学一线情况,有计划地开展校内教学督导和调研,根据需要随时对薄弱学科、薄弱教师、薄弱级组进行针对性的专项检查;分年级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及作业布置批改情况、培优补差情况;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管理,健全和完善“传帮带”制度,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
需要指出的是,学校监控过程中实行“校长指导教学,分管校长坐镇教学,职能部门服务教学”的管理目标,校长善于摆正自己和班子成员的关系,明确分工,统揽全局但不越级指挥,抓大放小提高工作效率。教导处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实体,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重要的组织,负责具体筹划、组织实施与分析反馈;分管校长则承担着协调与决策的作用。对教学常规工作实行全程监控,首先必须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我们的“章”“法”指的就是学校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实施细则,这样,就使教导处对教学常规工作的监控带有强制性,可操作性。而每一次的检查、调研,都要注意督前摸底、动员;督中调查、评估(看、听、查、议、测);督后总结、通报、帮扶等一系列措施,积极引导,以确保督评对象弱的转强,差的转优,好的更优,锦上添花。
2.二级监控:级组监控
级组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中枢及骨干力量,起疏通、组织、调整、反馈作用。教研组长主要的任务是:组织制定本教研组的各种教学进度与计划,并监控执行;负责校本教研,每学期活动不少于12次,做到计划、时间、内容、小结四落实,活动开展与记录及时、有效果;有计划地检查教师的备课、作业情况,要做好记录与评价并及时反馈;参与校级层面的教学调研,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年级组长的主要任务是:协调好组内任课教师之间、教师和班主任之间的关系,促进组内教师团结协作,发挥出集体力量;召集组内教师,汇总各班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名单,制定辅导方案,对本年级后进生进行质量追踪分析。
为调动组长们的工作积极性,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优秀年级组(教研组)的评选,获奖代表将在校会上发言,交流工作经验;优先获得外出观摩学习、培训进修的机会;工作业绩与绩效考核挂钩,多奖少罚,重奖轻罚。
3.三级监控:教师自我监控
在对全校教学质量进行全程监控中,我们要善于发挥每一个教师的作用,让全体教师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教学质量管理和质量监控中来。我们可以通过开展“教学质量大家谈”、“我为学校发展献一计”等沙龙活动来倾听教师合理化的建议和具有创新意识的做法;通过教学六认真自查与互查、校内评优课等活动为教师成长搭建广阔的舞台,推进校内教学六认真工作进程;通过论文评奖、论文发布、推荐获奖论文发表等活动,让教师品尝付出的艰辛,体验成功的快乐……
除了活动推进外,作为学校管理者还要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变权力管理为服务管理,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用关心、尊重、信任、理解去拨动教师的心弦,温暖教师的心灵。青年教师要参加教学业务竞赛了,马上组织学校骨干一起为他听课、磨课,出点子想办法;老教师制作课件有困难了,无偿奉上自己的设计以实现资源共享;教师们害怕写论文、搞科研,那就毫无保留地说说自己的成长经历、积累的点滴经验,共同分享,一起进步……
人人都来关心教学质量,都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自觉行为的氛围尚未形成,是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有效运行的最大障碍;相反,只有构建一个基于学校领导、级组、教师共同参与的,对教学质量具有警示和调控作用的监控评估体系,并使之不断赋予时代的内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三、巧用“煮青蛙效应”,构建自主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十九世纪末,一位德国学者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烧开了一锅水,把一只青蛙放进去,这只青蛙刚一触到水面就猛地跳了出来。接着,他又把这只青蛙放进装温水的锅里,然后在锅底慢慢加温,青蛙没有任何反应。当温度升高,青蛙感觉不对头要跳出来时,却没有了跳的能力,以至于被活活烫死在锅里。这就是所谓的“煮青蛙效应”。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缓慢变化的因素更危险。人在常规情况下常常失去警觉,而当危险来临,要采取应对措施时就已经晚了。这便是惯性的作用。
学校的发展也是这样。作为管理者要清楚地意识到:教师是教学质量的具体执行者、操作者,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直接与最关键的组织。发挥他们的内驱力,实现自我发展,从而避免走老路、吃老本以至困于自己编织的惯性之网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1.好学善思,打破观念惯性。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式呈现多样化的格局。但在很多教师的固有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提高成绩的法宝就是多做题,结果使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考试的奴隶,非但成绩提高无望,还使学生对学习心生厌恶,教学质量呈现恶性循环。学习是教师自主发展的保鲜剂,反思是教师成长道路上的奠基石。好学、善思是转变教师陈旧、落后观点的有效途径。作为教师,唯有建立多元的学习渠道,拓展学习空间,抓住每一个时机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生活学,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这样才能提升自我、改变自我、超越自我,使自己的内涵增值,最终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
2.目中有人,打破角色惯性。事实上,无论是教育变革,还是教学质量的提高,其真正的阻力源是教师,而教师改革的惰性往往源于教师角色的惯性与难以转化。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变为“平等中的首席”,由教学的控制者变为师生互动的协调者;从单纯的知识传播者变为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者,教师角色华丽转身的前提就是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促使学生主动发展,激昂学生的生命,挖掘学生的潜能。作为学校,要多为教师提供实践机会,搭建成长平台。通过赛课、评课、主题研讨、学术沙龙等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课程理念、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加快其角色转变。
3.乐观向上,打破心理惯性。心理素质是人整体素质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层面。对于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来说,心理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形象,而且会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关系到下一代的教育、培养。然而,繁重的教学任务、沉重的升学压力以及来自社会的过高期望值使教师出现自卑、压抑、焦虑、暴躁等心理问题,导致心理失衡影响教学。如何来缓解教师压力,修复教师心理问题呢?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建立公正的评价体系固然重要,但更要从内因出发,引导教师自我诊断、自我调节、自我保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乐观向上,筑起一道坚实的心理防护墙。
4.勇于创新,打破行为惯性。受以上因素的影响,我们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着某些相同的教学行为,凭借着经验而不是理论来观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诸如:不能针对班级学生情况设计教学,而是一味地沿用老教案;用一把尺子评价学生,要求所有学生完成相同的作业;靠挤占课时或者加班加点来提高教学质量……这些固有的教学方式、行为无形中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制约了教学质量,窒息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新课程理念倡导创新,要求广大教师用时代要求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反思中改进,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提高。作为学校管理者,要为教师创设宽松浓厚的课改氛围,鼓励教师开展分层作业、小组竞学、学生错题汇编、口试笔试并举的考试模式等教学实践与改革,积极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与方法。
四、巧用“木桶效应”,构建全面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木桶效应”的意思是: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想多盛水——提高木桶的整体效应,不是去增加最长的那块木板的长度,而是要下功夫依次补齐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由此引申开去,“木桶效应”对于构建全面的学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有着以下几方面的借鉴意义。
1.修复最短板。受各种因素影响,目前的教师队伍中仍有极个别教师在学识水平、业务素质、组织教学能力方面存在缺陷,成为影响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短板”。对于这样的教师,学校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尊重理解,鼓励自主发展。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只有在和谐宽松的心境下,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激发。试想,学校领导如果对薄弱教师抱有偏见,始终带着有色眼镜看人,那他们还有什么工作动力?谈何提高教学质量!相反,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帮助他们找寻发展动力则是关键。(2)指导引领,促进专业发展。对于短板教师,学校领导不仅要引导他们剖析自身存在的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还应该安排优质教师指导他们工作。通过传、帮、带、导、提、教,切实提高短板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个体成长和学校发展。(3)发挥优势,寻找新增长点。现代管理科学的领导理念是:一个人的短处是相对存在的,只要善于激活他某一方面的长处,那么这个人可能修正自我,爆发出惊人的工作潜能。每一个教师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有优点,也有缺点。短板教师固然有其薄弱的方面,但未尝没有自己的优势存在。我们管理者的职责就在于发掘他们的优点,激发其潜在的优势,帮助他们寻找到新的增长点。
2.加固契合度。“木桶效应”还告诉我们这样一个讯息,那就是:木桶盛水量还取决于木板与木板之间的契合是否紧密,如果木板间的配合不好,出现缝隙,最终只能导致漏水。对于学校而言,教师与教师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关系是否融洽、配合是否密切也就成了影响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一个潜在的因素。建立学校共同愿景、开展优秀级组的考核评比、建设资源共享平台、成立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学习团队、举办丰富多彩的娱乐竞赛活动……对于加强教师团队建设,融洽上下级关系的作用不言而喻,于无形处助推了学校教学质量的飞跃。
修复最短板,加固板与板之间的契合度,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储水量。建立全面的学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优势互补,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作用,才能产生1+1>2的效应,让教学质量呈现最优化!
鲜活的案例、有趣的实验、生动的故事,诠释着心理学的规律;细细品读,则可以启迪我们的智慧,激活我们的灵感。在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过程中,科学而艺术地借鉴和运用心理效应对于优化管理环境、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腾飞大有裨益。
(顾丽芬,太仓市城厢镇新毛小学,215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