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中 全洪斌 蒋忠仆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VL)的MRI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MRI证实的38例PVL的MRI表现。 结果 早产儿29例,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足月儿9例;MRI表现为脑室周围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脑室周围白质减少,侧脑室不同程度变形及/或扩大,部分患儿还伴有胼胝体发育不良。 结论 PVL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可清楚显示PVL的病变程度及范围。
[关键词] 白质软化;脑室周围;儿童;磁共振成像
[中图分类号] R445.2;R748[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1-0080-02
儿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eriventricular leukomacia,PVL)是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一种后期改变,是造成早产儿脑瘫的主要原因[1],早期发现并早期干预治疗能减轻或减少后遗症的发生。为了研究MRI对PVL的诊断价值,笔者收集经临床及MRI证实的PVL患儿3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MRI表现特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6年1月~2012年1月间经临床及MRI证实的PVL患儿38例。其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8月龄~13岁。早产儿29例,孕龄30~36周;足月儿9例,孕龄37~41周,其中2例为双胞胎之一患病。所有患儿均无代谢性疾病、感染性脑病、外伤及脑出血。临床表现包括运动障碍、智力落后、视力异常、抽搐发作、癫痫等。
1.2 设备和方法
采用东芝1.5 T超导型MR扫描仪,头部7通道相控阵线圈,扫描序列:快速自旋回波(FSE) T2WI(TR 4 900 ms,TE 105 ms)、反转恢复序列(FLAIR)T1WI(TR 2 000 ms,TE 15 ms)、水抑制序列T2FLAIR(TR 2000 ms,TE20 ms)和矢状面T1WI(TR 535 ms,TE 12 ms);层厚5 mm,层间距1 mm;视野240 mm×220 mm, 矩阵224×256。对不合作患儿扫描前口服10%水合氯醛溶液(0.5 mL/kg)或直肠灌注保持镇静。
2 结果
29例早产儿中,运动障碍26例、智力落后11例、视力异常6例、有抽搐发作史4例、癫痫5例;9例足月儿中,运动障碍5例、智力落后2例、视力异常1例、有抽搐发作史2例、癫痫3例。
参照Fedrizzi等[2]将PVL的MRI表现分为轻、中、重3度。①轻度10例,其中足月儿6例,早产儿4例;单侧分布1例,双侧分布9例。MRI表现为侧脑室三角区和(或)前后角周围脑白质减少,可见T2WI高信号,脑室无明显扩大,脑室外侧壁形态稍不规则,拉长变直(封三图1)。②中度25例,其中足月儿2例, 早产儿23例;单侧分布2例,双侧分布23例。侧脑室周围(已累及侧脑室体部)脑白质明显减少或部分消失,并可见T2WI高信号,侧脑室轻、中度扩大,外侧壁形态不规则(封三图2),伴胼胝体发育不良4例。③重度3例,其中足月儿(双胞胎之一)1例, 早产儿2例,均为双侧分布。MRI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基本消失,侧脑室明显扩大,外侧壁不规则呈锯齿状或波浪状(封三图3),伴胼胝体发育不良(封三图4)1例。
3 讨论
3.1 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
PVL的致病原因包括缺血缺氧、感染、代谢和免疫等因素,以缺氧缺血性脑病最多见[3]。脑室周围白质由于缺血缺氧发生水肿、凝固坏死,继而吸收或形成瘢痕和胶质增生,局限或弥漫的胶质损伤使髓鞘化延迟、白质减少及侧脑室变形扩大,最终造成患儿运动、语言、视力及认知等方面的障碍。PVL好发于早产儿,其原因与脑部不同损伤形式和发育阶段有关,脑室周围白质血供来源于长、短穿支动脉,这些血管来自软脑膜表面,终止于脑室周围白质深部,未成熟儿血管发育不成熟,长、短穿支汇合较少,而侧支循环尚未建立,使脑室周围成为脑血流分布最少的部位,一旦全身血压降低,这些部位最易遭受缺血性损伤,所以PVL多见于早产儿;妊娠晚期到结束,随着脑血管发育的日趋成熟,长短穿支的汇合增加,侧支循环建立, 敏感区改为皮质及皮层下白质和基底节区,PVL的发生率也随之降低。本组早产儿占29例,而足月儿仅9例,与文献基本相符。
3.2 MRI表现
PVL的MRI表现与其病理特点有关,侧脑室周围白质由于缺血缺氧、坏死,表现为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压水像为高信号或低信号,轻度患者主要累及侧脑室三角区、视放射区或(和)前角周围白质,中重度患儿则可累及侧脑室体部甚至半卵圆中心;相应区域脑白质不同程度减少;多数患者脑室外侧壁形态不规则,拉长变直,伴有幕状突起,脑室大小可以正常,也可明显变形扩大;胼胝体可部分或全部发育不良。文献报道[4]PVL的临床症状与脑室周围白质减少程度、脑室周围异常长T2信号分布范围、有无胼胝体发育不良相关,而与侧脑室扩大程度不相关。本组MRI表现与其临床症状基本吻合,所有患儿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脑室周围白质减少及异常T2高信号,部分中重度患儿还伴有部分或全部胼胝体发育不良,不同于文献的是,本组轻度PVL患儿多数侧脑室不扩大而仅表现为侧脑室外侧壁变形,中重度患儿多数伴有侧脑室变形扩大,笔者认为PVL是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后期改变,侧脑室的形态和大小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程的长短和严重程度,侧脑室变形扩大越明显,说明患儿病程越长,病情较重,可能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有报道足月儿与早产儿的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形式可以有交叉,不过早产儿PVL的程度比足月儿重,范围广[5]。本组早产儿中重度PVL占93%,而足月儿中轻度PVL占66.7%,与报道基本相符。
3.3 影像学检查方法比较
PVL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有超声、CT和MRI,超声检查方便快速,已广泛运用于PVL的诊断和随访中。CT检查虽然简便快速,但由于辐射剂量大目前已很少用。MRI在早期发现PVL上优于超声[6],可较早发现脑室周围的细微或弥漫性病变,而且还能观察胼胝体发育情况,近年来,有学者研究发现MR扩散张量成像能提示纤维束的髓鞘化过程的延迟, 反映儿童发育中脑白质微观结构的改变[7],在PVL的随访观察中具有较大潜力。
综上所述,PVL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当患儿脑室周围出现长T1长T2信号,脑室周围白质减少,侧脑室外侧壁不同程度变形及/或扩大,结合临床症状即可确诊PVL。MRI可清楚显示PVL的病变程度及范围,在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治疗和随访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Drougia A,Giapros V,Krallis N,et al.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cerebral palsy in infants with perinatal problems:a 15-year review[J]. Early Hum Dev,2007,83(8):541-547.
[2]Fedrizzi E,Inverno M,Bruzzone MG,et al. MRI features of cerebral lesions and cognitive functions in preterm spastic diplegic children[J]. Pediatr Neurol,1996,15(3):207-212.
[3]马丙祥,陈娇阳.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发病机制研究现状[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3(6):506-508.
[4]范晓颖,肖江喜,蒋学祥,等. 儿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的MRI与临床对比研究[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3):268-271.
[5]Deguchi K,Oguchi K,Matsuura N,et al. 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relation to gestational age and axonal injury[J]. Pediatr Neurol,1999,20(5):370-374.
[6]黎惟广,蒋红斌,甘恬,等.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综合干预的临床研究[J]. 华夏医学,2010,23(1):85-87.
[7]谢晟,郭雪梅,崔爱国,等. 儿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的MR扩散张量成像研究[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3):325-327.
(收稿日期:2012-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