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反馈及分析

2012-04-29 00:44董跃宇樊兴丽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2年33期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

董跃宇 樊兴丽

摘要:为解决现有的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改善教学效果,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收集和分析了来自教师、学生两方面的反馈信息,提出了有益的改进意见。

关键词:教学改革探索;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自顶向下方法;反馈收集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3-7959-03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日益普及,我校各系部大都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了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内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目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在原有的针对计算机专业所开设课程的基础上稍加调整而来,普遍存在着与授课专业要求脱节、学生学习兴趣低落、学习效果不佳等问题。故开展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希望通过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及这些专业同学的特点,选择、比较不同教材以及相关的不同教学方法,通过一至两个学期的教学实验与实践,收集、分析教学反馈,确定适合的教学内容,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改进提高目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本研究以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效果的反馈作为研究重点,应用定性研究方法等手段,有效收集教学反馈,有的放矢的进行及时改进。

1反馈的收集和分析

1.1调查的对象和形式

1.1.1调查对象的考虑

调查的对象主要针对高年级的学生进行,尽可能的选取课堂反响热烈、非初次授课较为熟悉的学生。同时还考虑了专业的分布,尽可能增强结果的代表性,以便针对大的专业方向细化区分教学内容。

1.1.2调查的形式

前期的反馈收集主要以与个别学生面谈的形式进行。个别面谈较为深入,较为便于了解单个学生的本底信息。但是存在着代表性不足,不能了解群体的全面信息等弊端。后期改为设计、发放面向全体学生的调查问卷与面谈结合的形式。同时,从教师的角度也做了一个观察记录:记录每次授课的知识点情况和教师对教学反映的主观评价,作为一个辅助的分析材料。

1.1.3调查问卷的设计

本研究面临的主要难点是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如何应对实验课时被压缩甚至取消的实际情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愿意接受,才有可能通过有效的方法教授精心组织的内容,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在个别交谈中了解到,实际教学过程与对于课程的期待的吻合程度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选修课尤其如此。非计算机专业的培养计划中,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课时都比较局促,甚至于没有安排实验课时。只有利用好有限的时间精当的安排实验内容,才能满足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践性要求。因此,借鉴定性研究方法的思路,设计针对全体同学的问卷,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关注同学的期待与教学过程的差异,第二部分关注实验内容,第三部分则为意见和建议。均为开放性问题,不预设任何答案。

为了打消同学的顾虑,发放问卷前对于调查目的、调查结果的用途、个人隐私等问题进行专门的说明。

第一次问卷调查采用的是纸质问卷,后来将其电子化,采用基于Web的应用程序的方式,收集的反馈信息直接存入数据库。

对于问卷的分析,采用定性分析软件NVivo辅助进行。

1.2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1.2.1问卷回收情况

授课班级的大部分同学都提交了调查问卷,其中部分班级达到了百分之百。扣除其中约3%没有提供有效信息的问卷,共回收问卷297份。

1.2.2反馈意见及分析

1.2.2.1关于教学内容的组织

同学反映比较多,较有共识的一个问题是希望重实用轻理论。同学普遍对较理论化的内容反映不佳,表示理解有困难、听不懂、没有兴趣。对动手制作RJ-45电缆、使用NetMeeting组织网络会议、搜索引擎的查询技巧等较感兴趣。希望了解网站建设、网页制作、局域网建设等实用的技巧。

同学希望有统一的教材的呼声很高。希望能够结合其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有同学希望参考等级考试的要求进行教学。有同学表示,课件中的英文内容、实验中采用英文版软件对学习效果有不利影响。

对于实验环节的反馈集中在实验安排的内容较少、指导书过于着重实验步骤,原理介绍不充分,目的不明确、缺乏实物体验等问题。

关于希望重实用轻理论,主要还是因为专业基础和专业兴趣的因素,这对于理论内容教学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不要拘泥于细节,更为全景的介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利用压缩理论内容空出的课时,开设相关的专题讲座,丰富教学形式的同时满足同学对于新领域、深入内容的需求。这些反馈意见也为讲座的选题提出了好的建议。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自顶向下方法,更加适合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教学,因为它更多的从普通人的角度来描述理论内容,组织内容的思路更自然。教师所做的知识点课堂教学情况记录也验证了这一点,一些关键知识点的教学效果有明显改进。

关于教材,现阶段因讲义尚未最终成型,推荐了以《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为核心的系列参考书,但由于译自外文教材、不同教材的体例不同以及课时的要求不完全满足等等,学生往往出现课后的自学没有教材支持的困境。下一步尽快完成初步讲义的定稿很迫切。结合专业特点设置教学内容本来就是此次教学改革探索的重要目标。面向就业考虑,认证考试内容也是应该注意的方面。

原有的实验内容存在和理论课独立考虑的一个误入歧途的倾向,没有很好的贯彻自顶向下的思路。将实验与理论课的衔接进行优化,将大大改善课时的利用效果。尽可能的更多提供实物操作、实地观摩等条件,是非常必要的。

1.2.2.2关于教学过程的组织

部分学生反映上课教室的投影效果不佳。有同学建议校园网设施为实例进行实地教学。理论课和实验课都安排在机房进行。对课件中图像、动画等内容希望进一步增加。希望增加教学双方的互动,例如课堂提问、增加作业次数并及时反馈等等。

有同学表示抄袭实验报告的问题需要遏制。有同学认为目前的所采取的考查方式压力不足,有必要改为闭卷考试以压力促进学习动力。

课时不足,教学节奏比较急促,也是反映较多的一个问题。

通过改进理论内容的讲授思路、理顺实验课与理论课的衔接、增强教学素材的表现力,适应课时缩减带来的影响,改善授课紧迫感是可以做到的。对于细节的很多反馈意见再次提醒我们,“教—学”互动的这一过程,教育者认真严谨、率先垂范,是保证教学秩序、确保教学效果的基本前提。

当然,学习风气的扭转、合理保证课时等具体问题的解决,重要的一点是要更多的和教学班级所属院系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1.2.2.3关于反馈调查本身

回顾问卷的设计,其实是过于在意了“自顶向下方法”这个问题,多数学生对自顶向下方法和自底向上方法并没有特别的比较,对这一问题其实没有态度,明确表示赞同和反对的都很有限。自顶向下或是自底向上,采取何种内容组织的方式,更应该转换到以学生的“学”为核心上来思考。

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的比较,有一个有趣现象:纸质的更加充分调动了同学参与的热情。不少同学表示拿到问卷时,“的有很多话想说”,“又有了多年没有的动笔写点东西的冲动”。这和最初的预期不太吻合,为了发挥电子问卷的便利,还应该从心理学的角度对细节多做完善。

2调查结果的启发和意义

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与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必然存在差别,但是差别主要是什么?具体该如何开展教学?如何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经历了一系列尝试,由传统方式的理论教学,加上以介绍使用技能为目标的实验教学;再到自顶向下的理论教学,配合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由于没有充分重视反馈收集,教学改革的探索一直处于单边状态,广泛收集反馈对教学改革带来了飞跃式的推动。对于理论内容的取舍、原本设想的专题讲座的选题等等教学过程的细节提供了明确的指引。

从重视教材的选择、实验题目的设定等等始终从“教”的角度观察这一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到重视收集同学的反馈意见,反映的是教学理念、教学追求的核心和起点的转变。以学生学习效果为核心和起点,围绕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来思考和探索,才是达到目的的真正有效的途径。

对下一步工作的思考。根据同学的反馈,已能够对目前的教学过程进行一次大的升级。而接下来需要考虑的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最为首要的是与学生所在院系的沟通,主要是关于根据培养计划确定课程内容和学风管理。从反馈信息为起点探讨建立课程的评测体系,则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张炜.CS与BS混合软件体系结构及其在数字化教学系统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18).

[2]党媚,等.高职院校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项目教学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2010(26).

[3]王晓娟,等.面向非计算机专业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学研究[J].科技资讯,2010(27).

[4]夏传玲.计算机辅助的定性分析方法[J].社会学研究,2007(5).

[5]王佳果,等.基于NVivo软件的互联网旅游文本的质性研究[J].旅游论坛,2009(2).

[6]陈勇.教育研究中如何整合量与质的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0(6).

[7]吴刚平.教学改革的课程论意义[J].教育研究,2002(9).

[8]孔霜梅.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2010(S8).

猜你喜欢
计算机网络课程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
基于仿真技术的民办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面向机械类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案例教学研究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及实践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总结与思考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改革探究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应用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
非计算机专业VF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