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恩格斯的科学逻辑思想,即科学发现、科学检验和科学发展的思想,在方法论意义上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科学逻辑;科学发现;科学检验;科学发展
科学逻辑是“一门以经验自然科学理论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的任务是探讨科学的合理性及其标准。”恩格斯的科学逻辑思想,是整个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相应地,当今中西方的许多科学方法论观点都多多少少带有恩格斯科学逻辑思想的痕迹,并依赖其提供理论指导与方法性引导。
一、科学发现思想的影响
恩格斯的科学发现思想主要体现在大胆提出假说,并辩证地运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多种方法来发现科学理论。如今,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在社会科学当中,这些方法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社会科学中,归纳与演绎成为科学发现的重要方法。当今,在社会科学界得到普遍认可的是实证研究。这种研究方法通过对社会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再结合其它的社会科学知识进行归纳,得出的结论在学术界受到较大的认可。国内的农村研究多采用这种研究方法。通过归纳方法得出的结论作为演绎的前提,进而得到更多的发现。可以说,这是社会科学进行理论创新所依靠的最主要的方法。从认识论角度来说,归纳与演绎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为人类进行更多的、全面的、准确的科学发现提供了主要的方法论指导。
恩格斯认为科学的发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仅仅依靠归纳与演绎是远远不够的。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抽象与具体相统一、分析与综合相统一等方法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当中都得到了具体的运用。
客观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综合体。它是多个阶段、多个层次、多个领域的有机整合。在这样一个客观的研究对象中进行探讨,自然需要运用多种方法相结合。在多个阶段的研究中,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可以将不同阶段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甚至对过去的事实予以呈现。
二、科学检验思想的影响
恩格斯的科学检验思想,认为证实与证伪具有相对性和长期性,注重实践的检验作用,为人类的科研成果提供了一个衡量的标准。
任何一种科学被发现出来,如果不能被检验,无异于空中楼阁或“形象工程”。如果能被检验,被什么所检验又成为一个核心问题。客观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变化、发展的。从本质上来讲,科学是一种认识,是一种关于客观世界某一方面、某一层次、某一领域的正确理论。理论来源于实践,最终要回归到实践当中。按照恩格斯的科学检验思想,科学是随着检验的标准而变化。站在历史的长河,科学在实践当中被不断的证实、证伪,呈现出螺旋式的上升,也即认识规律中的否定之否定。
这种检验的标准对于衡量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理论成果,乃至一个国家的方针、政策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任何一种理论在浩瀚的世界中都可以被证实或证伪。可以说,实践是科学发现与客观世界之间的中间桥梁。
可以说,恩格斯关于科学检验逻辑的思想为人类判断自己的成果提供了一个可以衡量的标准,为科学方法论的发展留下许多宝贵财富。人类的理论成果与某一国家行之有效的大政方针,都是在历史的实践之中被不断的证实、证伪而向前发展。
三、科学发展思想的影响
恩格斯科学发展的逻辑思想从科学发展史入手,认为科学发展模式是辩证发展的,不会出现终极的模式。
从历史角度出发,恩格斯关于科学发展史的概括,说明科学在浩瀚的客观世界中是不断拓展、深化的。这种对于科学发展的认识,首先就为人类努力谋求科学发展提供了历史依据。其次,从客观世界的整体与历史的长河来看,这种认识否认了科学发展静止论或停滞论,从思想认识上为人类继续探索科学扫除了思想障碍。最后,恩格斯对于科学发展史的概括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为人类续写科学发展史的辉煌作了前期准备。
恩格斯关于科学发展模式的思想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恩格斯对于科学发展的认识是采取一种动态的、进步的态度。这突出表现在恩格斯认为科学发展的模式是辩证的发展,即扬弃或者说是批判与继承。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科学会因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更新,其中的某些部分会显露出不足,而有些则经得住历史的考验,历久弥新。对于不足,有的需要抛弃,有的可以不断修葺和完善,即批判或“弃”;对于经受得住考验的部分,则要与时俱进,在保证理论内核的前提下去不断完善形式,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即继承或“扬”。这鲜明地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上,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几乎是一脉相承。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引领中国人民先后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的胜利。
综上所述,恩格斯的科学逻辑思想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对当今的理论或科学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论引导。科学发现思想为人类提供了发现科学的正确方法,科学检验思想为人类树立了检验科学的衡量标准,科学发展思想为人类进行科学创新作出了理论指导。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能力的提高,恩格斯的科学逻辑思想也将不断得到验证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巨青主编.科学逻辑[M].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
(作者简介:郭永爱,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思想政治教研室,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逻辑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