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香玉
一、当下教学模式的问题
从一些实践情况来看,我国现今的声乐教学体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许多问题,但是要说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的话,不外乎就是两方面的问题。
1. 有很多的学校事实上还是缺乏一些实践的相关教学器材。所以我们的老师就只能够通过口头上向学生讲授一些声乐相关的理论知识或是只能让学生看着老师做,并不能够真实地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向这样的情况,即使我们的老师满腹经纶,对声乐教学有如何多的新想法,都没有办法去通过让学生们自己实际操作,去从中体会自已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从而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2. 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基础与所学习的新内容并不是那么协调。我们现在有很多的教师只是一味的追求新的潮流,想着要紧跟着时代的步伐进行教学,这也并不是不对,只是这样做的前提应该是要建立在一个比较好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需要在实施之前先搞清楚这样的教学手法是否适合自己所教的学生,她们是否具备了学习此类声乐知识的基础。其实声乐教学和我们通常的行事是一样的,不能想当然地“闭门造车”,需要实事求是,就事论事地采取合理的行事方式。
二、关于新观念下声乐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声乐教学也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进行适当的、科学合理的改革。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就是在新的时代观念下,教学的方式必须趋于多元化,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这一学科的发展。其次,就是要做到声乐教学中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们的教师与学生间的联系和配合,并在此同时挖掘出部分学生对于声乐的一些潜质,还可提升学生的声乐综合素养。
1. 课程设置改革。我们高校的声乐课其实是一门非常注重实际操作的一门课程,它在声乐专业的必修课当中占据着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声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
使学生通过声乐课学习后具备能够通过嗓音来表达出一定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的表现能力;充分地发展并锻炼学生们的歌唱技巧并且掌握一些基本的歌唱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歌唱理论,并具备声乐的教学能力等。
声乐教学课程设置体系中,声乐课作为一门以实践为主的艺术课程和技能课程,它的设置和课程学习目标的明确都是非常必要的。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应当将这样的技能课程作为我们声乐教学的唯一形式去充斥于整个教学过程。声乐教学应当是不仅能够使我们的学生掌握好演唱的技巧,还能够掌握好歌唱的一些基础理论体系,这样才能够为今后学生进人社会并担任一些中小学的教育工作打好基础。有一点我们必须要明确,那就是学校的音乐教育目的不是“音乐家教育”,而是“音乐教育”,我们要培养的是能够在将来为声乐的基础教育做出贡献的、学有所专的师资,并不是要造就“歌唱家”。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高校声乐教学最终的目标是能够很好的演绎一首歌曲,以及具有一定的演唱水平,而这就需要取决于我们演唱者的二度创造,成功的再创造既能够准确地展示出整个演唱作品的内涵,还能够使之更完美和鲜明,更具独特的个性美。传统声乐教学模式, 通常只注重训练发声方法,这样会阻碍学生的歌唱能力于全方位的提高,而审美能力会直接地影响到歌唱的效果、水平与方式。所以,在声乐教学中应该更多地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在审美的实践教学活动中积累起较为丰富的声乐审美经验,从而使他们的演唱更为得体和大方,更能够展示出歌曲的魅力,也更具有感染力。作为一名声乐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一边引导学生们去体会歌词所描绘出的那份诗情画意,一边感受歌曲旋律的内在美。
在新观念下的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已经成了一种必然的趋势,也是我们现在广大的声乐教师所重点关注的问题。今天的大学生们,作为最直接的受教育者,以及今后声乐的普及教育一线工作者,他们声乐水平的高低以及声乐综合知识的基本架构是关系到我国的声乐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最关键的问题所在。所以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