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美玲
一、准确的自我定位
最基础的一环就是教师的自我定位。一踏上工作岗位,我就感觉到现在学生相对于以往要成熟很多。因此,如何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对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来说是关键。我认为,老师应是为学生服务的“侍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想学生所想,学会倾听,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产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比如,我在一次上课过程中,发现课堂氛围不是那么活跃,只好搁置教学进度,让学生谈谈对语文课的感受以及他们理想中的教学方法。学生给了我许多不错的建议:“语文教学不仅是对课本的复述,更多的是教授一种对生活感悟的方法”;“在讲解生字词的时候,能否采取一种更形象的记忆法,使我们记得更牢固”等等。我思考良久,采取了一些合理的建议,对教学方法进行了调整。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提高了不少。
二、备教材与备学生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备课主要包括备教材和备学生。教师首先要深入解读课程标准,把握教学标准;其次要仔细研读教材,弄清楚教材体系的逻辑顺序与联系,注重课与课、单元与单元之间内在的整体性与协调性。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就是以写景抒情散文为主,无论是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或是梁衡《夏感》、何其芳《秋天》,都让学生感受到了日月星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多姿多彩的大自然的美。通过学生自己组织本单元综合实践活动课《感受自然》,他们更加感受到了自然的魅力。备完教材之后还要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了解班级的构成情况、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特点、学习情绪和兴趣等,才能针对班级特点的不同、学生个性的不同进行切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设计,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步骤,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交互式课堂呈现
无论课备得多么精致、详实,展现出来却只有40分钟。如何抓住这40分钟的精彩,是考验老师的一道难题。首先,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上课时,教师可以表扬积极思考问题的学生,可以表扬团结协作的学生,还可以表扬学习进步的学生等。教师应该用心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都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学生会在这种激励下更加努力。当然,批评也是一门艺术。初中学生有着极强的自尊心,因此应该避免在课堂上批评学生,私底下的交谈会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老师的关系更加融洽,今后教学工作的开展效果也会更好。其次,要用心、用情去上课。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更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如我在讲解《秋天》一课时,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感受秋的美,动笔描绘一下他们眼中的秋,然后联系课文的三幅图画,分别寻找到各自的韵味,用散文来勾勒意境。在诗歌字词中寻找到语文的美和秋的美。总之,40分钟精彩的演绎是学生和老师的合演,而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
四、注重学生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是我们倡导的学习方式,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我在教学中试图改变他们这一点,然而长期养成的惯性具有持续性,短时间很难改变。我只好放弃尝试,继续进行简单机械的满堂灌,放松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引导和养成,一切又都回到最初。但是,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停地在鞭挞我的内心,我重新下定决心,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坚持对学生的预习、复习情况进行课堂抽查检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愿意在教学的过程中继续探索新的有益学生提高自觉能动性的教学方法。
五、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时刻进行自我反省,在每堂课后写下教学反思,持之以恒,有意识、有目的地自我反思能将自己过去积累的教学经验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的改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通过听课,学习优秀老师的教学方法,反思自己不足,进而改进;通过讲授公开课,让同事们多多批评,以待将来完善;通过和学生交流,找出自己输出与他们需求之间的差异,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