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之产业学院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2-04-29 00:44刘青云
科教导刊 2012年33期
关键词:办学校企学院

刘青云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职发展和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产业学院为校企合作深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本文从产业学院发展的意义着手,在具体分析了某产业学院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产业学院良性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产业学院校企合作现状对策

0引言

所谓“产业学院”,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所谓的“产业大学”。而它并非现实意义上的大学,而是通过网络向社会和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学习产品,是开放式远程学习组织,属于一种中介机构性质。国内目前对“产业学院”解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大多数产业学院都具有下列一些特征:

(1)与企业合作创办二级学院,在二级学院中引进行业的执业标准,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2)学校在校内辟出专用的场地,以零租金形式吸引企业来校建立企业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学校为企业定期提供实习学生。(3)公司向学校提供先进的设备,为学校提供奖学金和科研基金。

1产业学院发展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高职学院的产业学院的形式大多是由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师资、资金等,由学校提供场地、师资、教学管理等形式的合作办学。企业对高职学院承担计划、组织、协调等管理职能,企业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办学过程,分享办学效益,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企业对学校的参与是全方位的整体参与、深层参与,这种合作模式可称得上是深层次的合作。

这种合作不仅在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更主要的是通过校企之间持续、紧密的合作,不断整合教育资源,集聚办学力量,提升教育层次,全面、深刻地影响着学院的整体专业设置、技术研发、双师型师资队伍及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直至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所以,产业学院更有利于促进高职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实现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才能做到校企双赢的共同发展。

2我院产业学院发展的现状分析

(1)产业学院组织机构不够完善。目前只设有院长和副院长、办公室主任和副主任、教务部主任和副主任这几个部门和岗位,而且所有人员都是兼职的,这使得产业学院的日常工作和管理受到诸多制约,也不利于校企合作的深入。

(2)校企合作内容单一。目前只局限于订单式人才培养和顶岗实习这种浅层次内容的合作,缺乏共同科研、共同开发项目等深层次的合作内容。

(3)缺乏利益驱动的机制和相互约束的制度。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因为缺乏详细的计划方案和监控制度,企业不可能真正融入其中,以致无法发挥作用;在校企双方合作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利益驱动的机制和相互约束的制度,更不用说具体的实施细则了,最终导致校企双方,特别是企业一方无利可图,缺乏动力。

(4)订单班的招生、就业还存在一些问题。目前订单班的生源主要来自于信息技术系各个专业的大二学生,由于各专业大一课程的设置各有不同,使得订单班学生的基础不同,这给后续课程的设置及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另外订单班在毕业时获得的仍旧是原专业的毕业证书,如果公司当年不能解决所有人的就业,那些没被录用的订单班学生就要拿着原专业的毕业文凭去找工作,这势必影响到他们的就业。

(5)企业缺乏对订单班学生的激励机制。目前订单班还没有设立企业奖学金,在去企业实习和就业方面与非订单班的学生相比优势不明显,从而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

3产业学院良性发展的对策

教学工厂(TeachingFactory)是南洋理工学院办学成功的一个标志,是由其院长林靖东先生提出的一个先进的办学理念。它是以学院为本位,而不是以企业为本位,在现有的教学系统(包括理论课、辅导课、实验课和项目安排)的基础上设立的,全方位营造工厂实践环境的办学理念和手段;它不是校办工厂,或是校外附属企业,是在教学环境内营造企业实践环境,并将两者紧密融合,其中项目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主要是通过由模拟(simulation)到模仿(emulation)到融合(integration)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技能,它使学生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多元化、多层次的工作环境里。

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它决定了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因此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探索和创建双赢的利益驱动机制并形成保障机制。目前我院高职人才培养中大多数校企合作关系的建立和维系主要是靠“关系和信誉”。有的甚至是靠教师个人的关系在维系。这种情况也同时存在于大多数高职院校,这只能算是校企合作的最初形式,形式简单,方便灵活,但缺乏稳定性。因此,必须注重构建双赢的利益驱动机制。校企能否长期合作,取决于双方利益平衡点的寻找与把握,而能否使合作产生最大效益,则取决于长期合作中双方逐步探索建立的各种保障机制。

(2)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标准和新教学组织模式。企业参与课程标准的制定和质量监控。课程评价标准必须将教育标准、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统一起来。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按照企业标准进行考核。要先破再立,教学形式要灵活多变。

(3)完善产业学院内部组织结构。学校要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和管理机构,在校级层面指导和管理各专业与企业的合作,做好校企合作规划与资源优化,统一协调解决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要完善产业学院内部的组织架构。

(4)完善产业学院内部的管理制度。建立或完善符合校企合作需要的一系列管理制度,例如《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激励和考核制度》等。

(5)建立基于优势互补的共享机制。学校和企业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校企合作就是要整合不同资源,促使双方资源、技术、管理与文化的互动、渗透,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因此,学校要密切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职工培训、技术开发应用等领域的合作,通过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校企人才资源、共同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服务,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实现其经济效益同时,企业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分享企业资源中,实现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

4结论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是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而产业学院的发展是校企深入合作关键。许多成功的事例表明,有成效的“校企合作”,能极大地缓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矛盾;能有效地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能积极地推进毕业生就业。在实施中要解决相关的问题,达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从而实现最佳效果。为此必须探索能够使产业学院长效可持续发展的运作模式。

猜你喜欢
办学校企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学院掠影
校企合作五反思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