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分析了在用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主要有原始资料遗失,管理人员配备不足,非法改装和移装,安全附件重视不够,带外保温层压力容器的检验难题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设备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B65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2)06-0102-03
一、概述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现代工业的快原始资料遗失速发展,压力容器已广泛应用于化工、机械、冶金、食品、航空航天等工业部门和人民的生产生活中。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现有压力容器200多万台,且还在逐年快速递增中。自1982年国务院颁布《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以来,我国万台压力容器事故率从1978年的2台降到2007年的0.8台。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特种设备的事故发生率仍是他们的5~10倍,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本文主要对在用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应对措施,希望对企业的压力容器管理和定期检验工作有所帮助。
二、在用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过程中常见问题浅析
(一)原始资料遗失
1.出厂时未带。这种情况较少,一般发生在一些小厂制造的产品中,或者是运输过程中遗失。
2.由于转岗、离职、退休等原因,管理人员更替时没有说明资料存放位置,这种情况导致资料遗失的较多。
3.部分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混乱,导致资料流失。容器出厂时资料齐全,由于相关人员没有保存意识,随便乱放或有人借出后未及时归还等原因导致需要查阅原始资料时找不到,这种情况很普遍。
按照TSG R7001-2004《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简称《定检规》,下同)规定,压力容器投用后首次检验时必须审查的原始资料达18项之多。如果一些重要的原始资料(如产品质量证明书和竣工图)不能找到,将直接影响容器定级,不得不缩短检验周期,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和检验人员的工作量,可以说是两败俱伤的后果。一些结构复杂的容器,需要维修时没有原始资料,会给检修人员带来困难。容器的原始资料犹如一个人的档案材料,丢失了,到需要查阅的时候将会带来诸多问题,所以企业应该保存好每台容器的原始资料。
(二)管理人员配备不足,“外行人管内行事”
在检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单位容器管理人员都是兼职的。对于容器数量少的单位还应付得过来,但对于数量多的单位,管理人员显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比如某单位,下辖三个分厂,在册压力容器数量达2500余台,而管理人员仅有1人且还是兼职的。可想而知,这2500多台压力容器他一个人怎么能顾得过来,且在还有其他工作需要他处理的情况下。检验中发现的问题他能及时落实整改到位吗?另外,部位单位对于压力容器管理人员安排存在随意性,不管他懂不懂相关知识,随便安排一个人去对付,“外行人管内行事”。企业负责人不重视,管好管坏一个样,致使管理人员工作和学习相关知识的积极性不高,给容器管理和定期检验工作增加了难度。
(三)非法改装和移装
1.对主要承压部件私自补焊。主要是指容器焊缝开裂(包括接管连接处和本体焊缝)后,在不具备焊接要求的情况下,私自补焊。比如某企业一台油气分离器接管处漏油后,检修单位竟随便找了一焊工将泄漏处补上,继续使用。当我们询问管理人员时,他说根本不知道容器有泄露,没人向他反映,而操作维护人员更是一头雾水,认为其和普通焊接没有什么区别,可见容器管理人员失职所在。
2.有的单位为了方便其他设备的安装或固定,随意在容器上设置焊接固定点,使其承受不必要的
载荷。
3.使用自制或改装的一些“三无”产品,明知是不能使用的,继续违规使用,潜藏严重安全隐患。
4.更改压力容器的支撑部件,这种情况较多。一些单位为了安装方便或支撑结构损坏等原因,就将容器原有的支撑结构进行改装,在主要承压部件上私自动焊。
5.部分单位,由于生产线技术改造或单位移址,私自将一些在用的压力容器移装而不向安全监察机构申报,使移装容器处于失控状态。
针对上述情况,建议压力容器检验单位发现问题后及时向监察机构反映,监察机构也应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和现场监察力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严惩不贷。
(四)安全附件重视不够,最常见的就是不定期校验
压力容器上一般都安装有安全阀和压力表等安全附件,作为最后一道安全屏障,它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安全附件是否灵敏有效,定期校验是最有效的检测手段。但在检验过程中,安全附件不定期校验的情况普遍存在。部分安全阀外表锈蚀斑斑,甚至锈死无法正常开启,校验时间很多都还停留在上次定期检验日期附近。如果按照安全阀每年至少校验一次、压力容器3~6年的检验周期算的话,这些安全阀至少是2~5年没有校验了,在容器出现异常状况时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值得怀疑。压力表也存在同样问题,最常见的就是表盘玻璃损坏,指针弯曲,不方便查看等。希望这种情况能够引起有关企业的高度重视,做好安全附件的定期校验和维修更换,以确保压力容器安全稳定运行。
(五)带外保温层压力容器的检验难题
在压力容器检验过程时,绝大多数使用单位对于拆除外保温层都是非常不情愿的,逼急了他们就要求检验机构拆除后自行恢复,而根据《定检规》要求,拆除保温层应由使用单位负责。不拆除保温层,检验效果肯定会打折扣。使用单位给出的理由是带有外保温层的容器一般不会存在腐蚀开裂等问题,拆不拆无所谓,甚至还能举出例子来证明他们观点的正确性。在其一再坚持下,部分检验人员就会有所妥协,结果就形成了恶性循环,第一次检验时未拆,第二次想拆就更难,长此以往,埋下了无法预知的巨大风险。2011年在对一台解析气加热器(首次检验,主要介质煤气)检验时,我们要求全部拆除外保温层,使用单位不同意,最多允许部分拆除。在检验过程中,该套设备的检修人员向我们反映,在日常的点巡检过程中,听到该容器附近有轻微漏气声,但多次查找未找到漏气点。获得这个信息后,我们坚决要求拆除全部保温层。通过认真查找,在该容器铭牌左侧下方200mm处发现一腐蚀处,外部油漆已部分脱落。使用检验锤敲了几下,一个直径达22mm的贯穿性腐蚀孔出现。按常理,才刚投用2年多外保温层尚好的容器是不应该出现如此严重问题的,但现实中它就发生了。所以对于带有外保温层的压力容器,检验人员应该更加慎重。能拆除外保温层的要拆除,否则一定要仔细观察,尽可能多地掌握所检容器的使用维护状况,多与设备检修和操作人员沟通,因为只有他们才是最了解设备运行状况的,这点非常重要。
(六)年度检查不到位
《定检规》要求,固定式压力容器年度检查应由专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但在检验过程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单位都没有开展此项工作。要么是压力容器管理和操作人员不知道有此规定,要么是容器数量太多,管理人员忙不过来。有的管理人员连容器的具体安装地点都搞不清楚,还能奢望他做好年度检查工作吗?但无论是何种原因,不进行年度检查就不能很好地了解掌握容器的运行状况,不能及时发现解决问题,不利于容器的安全管理和定期检验,埋下了安全隐患。如果数量太多,管理人员忙不过来的话,可加大对现场容器操作人员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让操作人员检查并及时填写《压力容器年度检查报告》。当然,也可委托专业的压力容器检验检测机构开展此项工作。
(七)基层操作人员无法看到检验报告
一些单位由于规模较大,容器管理存在厂级、车间级、班组级等多层机构,检验报告一般存放在厂级容器管理部门,基层单位和现场操作人员无法看到检验报告,使他们不能对容器的状况有全面的了解,需要整改的问题不能有效落实,导致管理和使用脱节,不利于压力容器的日常维护保养。建议有此情况的企业,将容器检验报告书复制一份留存基层使用
单位。
(八)部分单位给予的检验时间不足
由于生产之需或其他方面的原因,有的单位将一些到期需要检验的压力容器办理延期手续,等到工厂年修时集中检验。但大部分单位年修的时间很短,压力容器集中检验数量较多,人为地短期内增加了检验人员的工作量,更加不利的是这样集中检验会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而使检验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所以希望企业能够合理安排检验计划,生产重要,安全更马虎不得,给予检验人员充足的时间,以确保检验
质量。
三、结语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少,归根结底还是企业的管理工作跟不上快速增长的容器数量。既然管理出了问题,那就加强管理。但加强管理,该从何下手?就如一部文件,有了总则,还得有细则一样,而本文正期望能够起到那个“细则”的作用:指出具体问题,给出应对措施,提高管理水平。
除了压力容器使用单位自身加强管理外,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也应加大现场监察力度和人员资格培训工作,加大奖惩力度,对做得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精神或物质方面的奖励,做到赏罚分明。压力容器检验人员在工作中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多与现场人员沟通,要始终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来对待每一次检验;对压力容器不仅要“治病”,更要“防病”,积极主动宣传相关知识,做好“宣传队”和“播种机”的角色,只有三者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才能真正促使压力容器安全管理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参考文献
[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4-2009)[S].
[2]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TSG R7001-2004)[S].
[3]强天鹏.压力容器检验[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常国富,男,河南安阳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研究院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承压设备定期检验及无损
检测。
(责任编辑:赵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