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化学高效课堂的沃土

2012-04-29 00:44谢峰
化学教与学 2012年4期
关键词:布条氨气二氧化硫

谢峰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4-0044-02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4.020

当前,江苏省执行“五严”规定,“五严”新政策带来了明确的减负要求。那么,在“五严”背景下如何既能抓好教学质量又能减轻学生负担?笔者认为唯有提高课堂效率,进行高效教学;高效教学的核心在于“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我们的教学不应是如何控制学生来实现传授知识的多少,而应是如何创建一个良好的、有利于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以支持和帮助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1]。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学习,能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个学习环境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操控学习的整个过程。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构建高效课堂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粗浅地谈一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学案导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学案导学,解决了常态课堂教学中教师独霸课堂,“一言堂”的问题,是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学案导学,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形成课堂意识,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力”,彰显学生的个性[4]。

例如“盐类水解”这一节内容较难,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难以接受,笔者采用了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化难为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上,笔者首先布置学生自学任务,要求学生用7分钟的时间自学本节第一、二两部分内容,并完成学案上的三个题目:

(1)常温下,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中c(H+)和c(OH-)的浓度有什么关系?(本题旨在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并同时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2)根据形成盐的酸和碱的强弱,请把下列盐进行分类。(根据形成盐的酸和碱的强弱对盐进行分类是本节内容的新知识点,但比较简单,笔者让学生自学,并设计成题目直接检验学生的自学效果)

(3)据你所知,Na2CO3水溶液显什么性?推测一下,照理说水电离产生的c(H+)和c(OH-)应相当,为什么此时不再相等?(本题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为下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接着,笔者让学生以四人一个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学生通过实验分别测定了课桌上预先准备好的10种不同盐溶液的pH,并且按照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强酸强碱盐的顺序依次把盐溶液进行了归类,得出了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类型之间的关系,在学案上留下记录。这个过程大概花了15分钟时间。

然后,笔者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学案上设计的内容,对三类不同盐溶液中存在的各种离子及离子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出不同类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并且写出它们水解的离子方程式,由此得出盐类水解的本质,总结出盐类水解的规律。这个过程大概花了15分钟时间。(这里前后两个15分钟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而学案导学则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学生发挥和挖掘潜能创造了条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知道了“学什么”,还知道了“怎么学”)

最后,留给学生约8分钟的时间完成学案上的习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练习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加深印象)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和生命,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新课标中规定:化学实验不再区分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只要是条件许可,所有实验都可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尽可能地设定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比如我们讲“氯水漂白原理”时,可以设定一个问题情境:如何证明氯水中真正起漂白作用的是HClO而不是Cl2。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自主设计了如下几个实验方法:

(1)分别准备一瓶装有干燥氯气和一瓶装有1/3新制氯水的集气瓶,取两张干燥的有色布条放入,观察现象发现:氯水中的有色布条褪色。

(2)取一瓶装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放入一张干燥的有色布条,观察现象:有色布条不褪色。接着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震荡,观察现象:有色布条褪色。

(3)重复(2)操作后,再取一瓶稀盐酸,向其中加入有色布条,发现布条不褪色。

接着,学生再对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讨论、分析,得出两个结论:

(1)实验1和实验2不严谨,只能说明使有色布条褪色的肯定不是Cl2,但不能说明一定是HClO。

(2)通过实验3不难发现:干燥氯气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盐酸也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氯水可以使有色布条褪色。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氯水漂白是因为氯水中含有氧化性极强的次氯酸。

再如学习“化学能与电能”这一节时,我们可以以课本实验2-4引入,创设实验情境,当学生观察到“铜片上产生气泡”这一反常实验现象时,就会情不自禁地提出一系列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并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设。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经过合作交流与讨论,得出相关结论,理解了原电池的反应原理。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讨论归纳出“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自主设计了如下几个实验方案:

接着,学生再对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讨论、分析,归纳出构成原电池的四个条件。

三、巧设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提出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最有效的方法,但是问题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学生思维层次的高低。教师在备课时应精心设计有效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自主建构知识。

我们可以围绕一个主题设计系列问题。例如,在学习“氨气制取”的实验时,我们可以设计一组问题:(1)氨气制取原理是什么?(2)根据氨气的制取原理,你认为应采用哪些仪器?这套装置与前面學过的制取什么气体装置相同?(3)收集氨气的方法是什么?(4)如何防止氨气溢出污染空气?(5)如何检验氨气有没收集满?(6)如何收集到干燥的氨气?(7)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制取氨气?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制取常见气体所采用的一般方法,同时也建构了氨气性质方面的知识。

在学习“二氧化硫化学性质”时,可提出这样几个问题:(1)二氧化硫是哪一类型的氧化物?你觉得二氧化硫可以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2)分析硫元素化合价,你觉得二氧化硫还应具有什么化学性质?(3)通过二氧化硫使品红褪色的实验,你觉得二氧化硫具有什么性质?二氧化硫的漂白与氯水漂白有什么不同?(4)你可以设计什么实验来证明二氧化硫具有这些性质?(5)如何区别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通过这样一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推向更深层,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同时也促进学生自主建构了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将问题层层递进。例如,在学习“二氧化氮与水反应”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提出这样一些问题:(1)给你一试管二氧化氮,如何证明二氧化氮可与水反应?(学生会答将其倒插入水槽中,观察到试管中液面上升)(2)水面会上升到试管的什么位置?(学生通过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会答上升到试管的2/3)(3)如果要让试管中的二氧化氮尽可能多地被水吸收,你打算采取什么方法?(学生经过谈论后会回答向试管中通氧气)(4)向试管中通多少氧气才能使二氧化氮完全被水吸收?(学生通过方程式的合并会回答通1/4试管的氧气)(5)如果将试管的中的二氧化氮换成一氧化氮,要求被水完全吸收,应向试管中通多少氧气?(学生通过方程式的合并会回答通3/4试管的氧气)(6)你的设计对工业上生产硝酸有什么启示?(学生从原料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这几个问题层层递进,由浅入深,不仅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加深了学生对知识建构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我们也可以利用相关知识做对比设计连环问题,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学习“电解池反应”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些问题:(1)根据图1装置写出电极反应式与总反应方程式(负极:Fe-2e-=Fe2+ 正极:2H++2e-=H2↑ 总:Fe+2H+=Fe2++H2↑)(2)把图1装置导线中间接个电源形成图2,写出电极反应式与总反应方程式(阳极:Fe-2e-=Fe2+ 阴极:2H++2e-=H2↑ 总:Fe+2H+=Fe2++H2↑)(3)把图2装置中的Fe电极换成C形成图3,写出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方程式(阳极:4OH--4e-=O2↑+2H2O 阴极:4H++4e-=2H2↑ 总:2H2O=2H2↑+O2↑)(4)通过对比装置1、2、3,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原电池反应是自发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而电解池反应可以是自发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也可以是非自发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和电解池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由于电解池接了外接电源,在两极上产生的电势差必然大于原电池,因此理论上电解池反应速率应大于原电池反应)这四个问题一环套一环,下一个问题是在上一個问题的基础上演变过来的,整个过程非常紧凑,学生至始至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促进了学生知识建构的完整性。

四、把握时机,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当人在体验到成功时,就会不断地迈向新目标,而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失败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机会让学生表现,提的问题要与他们水平相当,如陈述解题中使用的重要概念或方程式,让学生解模仿性问题或简单的变式题。对于较复杂的问题,教师可帮助他们分析,逐渐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比较简单的问题,通过启发,引导学生朝正确答案方向努力,让他们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到喜悦和成就感,增强他们学好化学的决心。此外,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注意观察,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的每一点成绩或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地,热情地表扬与鼓励,使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优点,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

笔者将以上几点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能自主设计并完成实验,能自主构建化学知识,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认同感大大增强,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郭本禹.当代心理学的新进展[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

[2] 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钟启泉,崔允漷,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吴勤波.如何进行学案导学[J].化学教与学,2009(17)

猜你喜欢
布条氨气二氧化硫
水泥窑协同处置布条类有机工业固废污染物排放特性
党参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测定
显色法快速检测10种中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
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微型实验
“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知识归纳
布条小书签
旧衣变杯垫
烧结烟气中二氧化硫的测试方法
丝兰属植物提取物降低养鸡场氨气排放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