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澄传

2012-04-29 01:41赖高翔
文史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国学成都

赖高翔

李源澄,字浚清,四川犍为龙孔场人。龙孔云者,市为山所环抱,一孔通其前。若使桃生夹道,津途阻绝,则一武陵源也。君世居场属李家扁。祖富春,入县学,以文行,教于乡里。父昌绪,生君兄弟二人,君其长也。幼颖悟,祖爱之,使从己学。少长,入荣县中学,试辄高等。以祖父之教,尤好文史。既成业,遂入成都国学院肄业。国学院,故清末存古学堂。当时诸师,多一代名宿,如吴之英、廖平、宋育仁、谢无量、刘师培,皆海内所尊仰,其流风余韵,尤足启诱后来。自存古学堂而国学院,而国学专门学校,凡三易名。及成都各专门学校并为四川大学,教育厅长向楚总其名,而易国学专门学校为中国文学院,使存古学堂高才生、成都大学教授蒙文通主其事。蒙先生器君之才,介之井研,使从廖平治经学。时廖先生已罢教家居,独留君与讲说数年,尽通群经大义。复之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从余杭章炳麟太炎治子史。君锐思深入,发挥旁通。其所论述,滔滔汩汩,一泻千里。张尔田孟劬,称君学“如开封铁塔,不加辅翼,直上干霄”。邵瑞彭次公云:“李生年少,而其学如百尺之塔,仰之不见其际。”华阳林先生赠君诗,亦有“推隐钩沉抉奥义”之赞。其为名流所称誉如此。然君之为学,实根柢于蒙文通先生,遇廖氏而深邃,经章氏而广大。故三先生最所服膺,而与蒙先生师弟之谊尤笃。太炎既卒,君受唐文治聘,任教无锡国学专科学校。会日寇侵华,中原沦陷,政学内迁,萃于西南。君亦治任归,凡教于遵义浙江大学,及蜀之蜀华中学、四川大学、南充西山书院,皆不称意。乃自立精舍于灌北之灵岩山,命曰“灵岩书院”。躬为主讲,而邀四方名宿名人来游青城者,为诸生陈说百家胜义、古今之变。由是蜀中学子,闻声响集。蒙先生亦使其子蒙默往就学焉。灵岩之法,午前讲述,午后自修。不置仆役,饮食浣濯之事,皆诸生躬自从事,以习勤劳。山径逶迤,去县城七里。食用所资,皆自城繦负而上。故其学风,朴实坚劲,不以外物干其心。至今从学者多能发愤自厉,以底于成。在灵岩三年,以师友牵致,复教于五华书院、中国民族学院。浙大学生王树椒,颇能传君典章礼制之学,间关相从,至成都病卒。君哭之恸,贻书于予,以“种树尚为人爱惜,况此生”。盖其悼生才之难,而为世用惜者,其天性然也。其后,梁漱溟先生创勉仁文学院于北碚,复要君往教。梁先生,君夙所钦重,宾主相得欢甚。君于时又以四川教育学院之新任历史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勉仁并于西南师范学院,以君为副教务长。君勇于往事,伉直敢言,深为忌者所嫉恶。及反右派之风起,嫉君者乃得造作言语,深文罗织,以为渝中诸大专院校正言讪上者,皆出君指,冤苦痛酷,告诉无门,遂发狂易之疾以死。君死而国事浸以凌迟,至于文化革命,四凶秉权,志士仁人,无不罹其苛毒。又十年而拨乱反正,尽雪枉滥,去君之殁已二十余载矣。君死时裁四十八。无子,有女二,皆幼。予之始识君,在蜀华中学。君在成都,与予及宜宾唐君毅为笃,次则周辅成。及唐君往教南京中央大学,周君亦他有所就,君独与予常相过从。每发一义,相视而笑,莫逆于心。予为论学之文,自识三君始。亦惟君得遍观所作,虽间有切磋,几于篇篇见赏。故予之治学,君知之最深。每至一处,必推于主者。其诵说予者,不啻若自己出。虽累有成议,而予安土重迁,又兼亲老,难于远游,迟疑未决。迨屏居躬耕,交游尽绝,与君遂不相闻问。此则予负君之甚者也。君本怀济世之志,时时欲有所为。予尝讽以徐孺子所言,以为大厦将倾,非一木所能持,何为栖栖不遑宁处。君怫然谓此乃玩世不恭,非圣贤忧世饥溺之意,予亦未与深辨也。嗟夫!使予徇君往教,休戚是同,当不可为之时,说之以文明柔顺之道,濡弱谦下之旨,虽未必遽君迈往之心,免其亢龙之悔,而相从患难,泃濡相资,亦庶几散其郁陶,箴其尤怨,以期剥极之复。而予亦将因君之策厉,不复颓然自放,至于衰暮,精力销亡,如樗栎之以无用而全生尽年也。此则予传君所为,感慨唏嘘,而不能自已者也!君与予交虽至密,而未尝道及家事。其事皆君弟子王君德宗念予。王君与蒙君默及诸同门,将尽搜君所著,集而传之于世。予故不复论及之也。

案:关于李源澄从廖季平学,廖幼平《答刘雨涛书》云:“李源澄先生到我家时,我正停学在家,代父亲照料家务。因之我接待过他,并为他们安排过学习的地点和时间。但对他们请教的内容,却一无所知。可是从表面上看来,父亲不是系统地讲经,而是解答疑难。他们在井研住了一两月就走了。几年后,父亲去世了,从此再不知道李先生的消息了。因之我提不出什么详尽的有价值的资料,敬祈原谅。”

作者: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成都)已故馆员

张学渊跋

数年前,王德宗先生索其师李源澄先生传于高翔师,师以尚未定稿而索回初稿。癸酉中秋,高翔师溘然长辞。之后,余清理师之遗著,得初稿一,与尚有改动之稿一。并于是载孟冬,以巴蜀书社稿纸所书之改稿为底本,间参初稿,以免迻录易致之谬误,并为断句标点,誊清一稿,以为定稿;又复印之以寄奉王先生。后又寄一复印件予李先生之贤侄弘毅君,至今尚不知是否寄达。近日复捡旧稿,重为点订,欲以之刊行于世,以存乡邦文献者也。

岁次甲戌且月伏夏,新都张学渊谨跋于雒城之无为书屋。

猜你喜欢
国学成都
“垂”改成“掉”,好不好?
成都THE REPUBLIQUE廾界买手店
穿过成都去看你
走入国学馆遇见最美的你
国学大考堂
数看成都
成都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蓉漂”为何选择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