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沫吾
我们今天提起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特约馆员黄稚荃先生,让人更多想到的是她的书画艺术,却很少有人将她那些精美古雅的诗词艺术拾来重温。素有“一代才女”之称的黄稚荃先生,是蜀中一位著名的女书画艺术家,同时又是一位颇有成就的女诗人与文史学家。当我怀着一种敬畏之心读罢当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杜邻存稿》和《杜邻诗存》后,那些真挚而清丽的诗词华章,足令我击节赞赏。同时,我也被她那段沧桑而朴实的人生历程与罕见的才华深深地打动。此可谓是:挥毫泼墨吟朝天,九州蜀里柳絮才。修得今生梅花骨,风雨人生天门开。
一、心怀家国人自强
黄稚荃先生在自序《稚荃三十以前诗》一书中写道:“余生六龄庭闱,教辨四声清浊,读唐宋人短篇诗。及长就外傅,优游文苑。”这充分说明稚荃先生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古汉语与音韵学的教育。当时川南宜宾江安地区文风盛行,黄氏家族在江安属望族。黄稚荃先生的父亲黄荃斋老先生是江安才子,做过民国省议员,精诗词、工书法、晓音律,虽为旧时文人,但对自己的子女,尤其是女孩子的教育却具有非凡的超前意识。黄稚荃和两个妹妹黄少荃、黄筱荃均得到良好的教育。黄稚荃从成都高等师范毕业后,于1931年以全国前四名的优异成绩考取北京师范大学研究院获历史科研究生学位,毕业后任成都第一女子师范、四川大学等校的教授。
黄稚荃先生一生饱经忧患,体弱多病,生活极度清贫。七妹黄少荃,通晓中国历史,写得一手好文章,深得其父亲的赞赏,新中国成立后曾在四川大学任教,十年浩劫中因不堪受辱,自杀身亡;她的五妹黄筱荃,是一位校医,也是在十年浩劫中自杀弃世。可见黄稚荃先生的人生有多么的不幸。尽管如此,但凡亲朋故旧有求于她的,她都尽自己所能,予以热情相助。她一生奉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迎来送往中,她均倾以真心,从不媚俗。正如其恩师向楚先生所言:“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她在日常生活中也表现出一个中国文人特有的浩然正气。她数十年如一日,对自己严格要求的程度近乎一个苦行僧。黄稚荃先生用智慧的双眼看透了人的生命之意义,深谙中国文人应有的风骨气节与品格,故她不放弃自己对诗书画与文史的努力学习、研究与创作,执著地追求自己的完美人生理想。所以,我们能从黄稚荃先生的诗中体悟到一种生命伟岸之美——那是一位柔弱女性所放射出的灿烂光华,是一种剔透、通达、高尚的人生境界。
黄稚荃先生在四川大学等校任教期间,其教学之余仍继续完成研究生院的课题,撰写出《文选颜鲍谢诗评补》、《论颜谢异同》等论著。前者以考证研究弥补前人论颜谢诗之不足;后者独辟蹊径,以颜、谢二人之诗格、声华、出处、遭遇、识见、交游、性格、结局等,分为“四同四异”予以论证、辨析。
再从黄稚荃先生的人生历程看,她经历了日寇入侵之灾难,和千千万万民众一样,爱国忧民;婚后仅仅几年时间,又遭受夫君冷融先生遇害的沉重打击,当她还来不及过度悲痛时,次年家父因病医治无效也离开人世;自己虽体弱多病,但为了生存却不得不东奔西跑寻求工作,独自抚养孩子成人;特别是在十年浩劫中,两个妹妹相继离开人世,使其生活更加清贫愁郁,她既悲痛家庭之变故,更悲痛国家之动乱。
因此我们说,黄稚荃先生虽然是一位柔弱多病的女子,但她更是一位胸怀大志,抱负非凡,有着“倜傥丈夫气”的优秀文人。其个人的不幸与民族的苦难凝聚在一起,构成她表现复杂内心矛盾的独特诗风人格。她借物言志,歌颂山川风物,抒写自我心灵,抒写女性柔情,抒写离愁别怨,抒发家国兴亡之感,抒写胸中豪迈——这便是黄稚荃先生的诗词艺术特征与人格品位。
二、心追杜甫诗自华
20世纪著名诗人、书法家谢无量先生在《稚荃三十以前诗》的序言中评道:“集中丁丑避寇诸章,骎骎摩少陵之垒。”指出黄稚荃先生的诗作力追杜诗,有杜工部胸怀。实际上是除因黄稚荃先生自己热爱伟大诗人杜甫的诗歌,着意于杜诗的学习研究外,更重要的是她所处的时代正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中华民族正处危难之时,人民在颠沛流离、水深火热里挣扎。作为身处其中、具有正义爱国感的诗人,当然就有杜甫一般的爱国爱民、悲天悯人的情怀。正如她在组诗《丁丑秋避寇还蜀杂诗》跋语中所记载的一样:“民国二十六年(1937)八月三十日,日寇大举进攻上海,十五日轰炸南京,予率诸幼稚还蜀,一月始抵重庆,途中作诗十四首。”
其中之一:“佳丽南朝地,偏安不可求。风掀黄海浪,兵逼白门秋。未觉还家乐,翻城避地忧。覆巢悲累卵,何处足淹留”。该诗明显对于政府的偏安十分不解与悲愤,发出悲怆与愤怒的呼声。
另外一首则讲自己在逃难过程中的感受:“天地扁舟窄,凄凉八月决。荒墟余废垒,古树有归鸦。江水湛湛际,寒芦瑟瑟花。离心杂孤愤,日暮怅天涯。”她那种无以复加的离乱苦痛,令人不忍卒读。她的老师赵香宋评这组诗是尽显“人在句中。”
黄稚荃先生之所以能荣列现代“才女” 之列,主要依凭于其在书画艺术创作与诗词文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她少秉庭闱之教,学有所本,仰慕前贤,转益多师,不截流自矜,也不故步自封,更不孤芳自赏。其诗乃出于芳菲之思,悱恻之感,真积力久,喷薄而出。她的作品可以说是天才、真情实感与人生理想的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杜邻存稿》开卷就是她仰慕杜甫学有心得的两篇文章,其诗文集中屡有学杜、论杜、怀杜、尊杜的诗篇佳句。如《题杜少陵行迹图》十二首七言绝句,其中有云:“离忧忠爱继三闾”,“仁人恻隐到鸡虫”,“万感攒心眠不得,一林寒雨四山风”,都充分表明她识得杜甫诗之真谛。在她的诗作中,既表现出她的完美人格与艺术技巧,亦充分展示了个性特征,显现出一位东方女性生活中婉美、多情之外的刚毅与坚贞的一面。从她早期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热情开朗、天真纯洁,到新婚燕尔,再到她35岁时丈夫遇害,丈夫死后她独自抚养孩子寡居流徙的凄苦生活,在她的作品里都得到真实第描述与艺术当地再现。尽管如此,黄稚荃先生到底是一个具有乐观精神和顽强意志的现实主义诗人,并不曾悲观消极过。这也就决定了她的现实主义不可能是一种浅薄的现实主义,而是有理想追求与人生境界的现实主义。
早年的黄稚荃经常随父游历于巴山蜀水间。《杜邻诗存》有一张照片留下了父女俩游历青城山的踪迹。在父亲的熏陶和自己勤奋钻研下,黄稚荃精于诗律,她的诗作正如谢无量先生所言:在“三十以前之作,已熨贴而深秀如此。所谓卓然大雅之音,亦其材性之敏,有过人者矣。”
三、心有正情格自高
1937年夏,黄稚荃先生将自己创作的诗稿寄给居住在香港的著名女诗人吕碧城先生,后者阅后即“奖誉有嘉”。 吕碧城在寄赠黄稚荃的《传言玉女》一词中写道:“青莲再世,别是蛾眉娟婳。”对黄稚荃先生的诗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吕碧城先生与鉴湖女侠秋瑾相知相惜,也是世所称誉的“雄辩高谈惊四筵”的著名诗人。
通览黄稚荃先生的诗作,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绝大多数都离不开对自然景致的描绘与抒怀,这显然是受中国传统诗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理论的影响。譬如,在《李渡山顶望江城如画》一诗中,诗人营构了“高林”、“晨风清我襟”、“徘徊此云岑”、“山花发红萼”、“阳鸟”、“楼雉”、 “郭山”、“青烟”、“乡曲”、“故土心”等一系列标示自然景物的意象,散发着浓郁的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
我想,黄稚荃先生的诗作中体现出的对生命和大自然的赞美,不仅源于她敏感而追求本真的性格,也受到特殊客观原因的影响。正如她自己所言:“予之生也,与疾病以俱来,儿时即多病;十余岁时,连年病疟;二十后,患脊骨结核;四十后,患阿迪森氏病,屡濒危殆,不能根治。”她一直受到久治不愈的疾病困扰,这使得她的内心对生命、对自然都萌生出一种健康人无法体味的崇敬和向往,也使得她比一般人更珍视世间无数美好的事物。在这个意义上说,黄稚荃先生自身的客观因素与时代环境,是形成她对诗词文赋和书画艺术的独特审美追求的重要原因之一。
黄稚荃先生为人淡泊低调,娴静谦逊。面对众多称誉者,她认为,“窃以为诗者,人之心声,动于中而形于外者也,人品之高下美恶,于以辨焉。心有正情,诗有正轨,故格不厌其高,词不厌其雅,媚此神明,克念作圣。至于舍意境、论义法、划朝代、争门户,甚者标一句之奇,拈一字之巧,规摹窒梏,性所不堪。”故其创作出的诗词总特点是:沉郁顿挫,兼容并蓄,炼字工稳,意境深远。
黄稚荃先生以她独特的艺术家气质,在文史与艺术领域始终保持着一种与众不同的韵味, 那就是随处可见的在生命哲学之光照耀下迸发出来的智慧的火花。她与同时代的女艺术家相比,其作品内涵有着更为丰富的哲学底蕴, 展示的是一个睿智博学的知识女性的宽广胸怀,以及更为丰富的情感。她广博的学识修养和深邃的情愫,使她多出了一份经过沉淀之后的宁静和理性。在今天这个文化大荟萃的时代里,重温黄稚荃先生那闪烁着生命智慧的诗篇,多少会给我们每一个后来者一些新的启迪与觉悟。
四、心香翰墨名天下
黄稚荃既是诗人、文史学家,也是一位知名的书画艺术家;应该说她饱读诗书,其学问修养和书画功底非同凡响。数十年来,无论寒来暑往,她都坚持每日清晨必须临帖练习,其临帖功夫与艺术禀性自然无庸怀疑。她对真、草、隶、篆每一个字均极认真对待,有时候对一个字的结构要连续书写几十遍,直至自己满意为止。她说:“学书、学诗都应多读书、多揣摩,心有所得,则字里行间自然流露书卷气,否则,纵使笔秃砚穿,也无非练成一写字匠耳。”她又说:“临摹碑帖,以神似为上,无须拘泥于形似。”
我们欣赏黄稚荃先生创作的每一幅书法艺术作品,无论行草、还是篆隶,她都特别注意字形大小、行笔轻重、结字收放等多种因素的对比协调。不仅如此,她还能较好地把握每字的重心,也就是说她的每个字都是稳稳当当的。她作品中的许多字都遵循传统规范,结体得当;有时试图追求字态的玲珑巧妙,尽量不让每一个单字留下美的缺憾。由此可见,黄稚荃先生在书法艺术上是下过真工夫的。事实也如此,在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及十年浩劫期间,黄稚荃先生生活过得十分清贫;但她在每日炊事、洗涤劳作之余,仍坚持写作和练习书法。这种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始终贯穿于她的生活之中。
黄稚荃先生也擅画,二十九岁时所作工笔白描《洛神图》,得谢无量、向楚、林山腴等诸多大家名人题跋。她特别喜画墨梅,其作品亦多为人称道,并著有《梅谱》传世。在20世纪80年代,她就应日本友人邀请,书《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诗》一幅,东渡日本展出,受到日本书道界的激赏,作品收入日本编辑的《图录》出版。如今峨眉山、乐山乌尤寺、成都杜甫草堂、武侯祠、江油李白纪念馆等名胜地,均藏有其书画艺术作品。
黄稚荃先生出身于名门,在父亲的支持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游学到京都,被誉为一代才女、青莲再世。她中岁抚孤,不改常乐之初;对诗词文赋和书画艺术的学习与研究,也不言放弃,清廉勤奋,持之以恒,终到晚年病故。其品格、才学、艺术都得到世人推崇,给后来者留下了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堪称一代师范楷模。
作者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