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突围”之策

2012-04-29 00:44杨琨
新闻世界 2012年4期
关键词:突围民生栏目

杨琨

【摘要】十多年间,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当下,民生新闻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认真思考城市台民生新闻发展的现实困境和未来走向,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民生新闻新闻主流本土化

多年来,扎根本土的城市台民生新闻节目一直在当地媒体中具有着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并为推动社会发展、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强烈的精神抚慰。但不能否认,现如今,曾经在城市电视台大发异彩的民生新闻已逐渐暴露出自身发展的诸多问题,甚至开始步入困局,城市台民生新闻栏目普遍面临着“突围解困”的课题。笔者结合自身采编民生新闻的经历,对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对其发展趋势和突围之策进行探索和思考。

一、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发展现状及问题

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首开电视民生新闻之先河,推出大时段、直播类栏目《南京零距离》。开播以来,《南京零距离》(现更名为《零距离》)收视率一直居南京地区电视节目排行榜榜首,并由此引发了全国地面频道的“民生新闻热”。各大城市电视台纷纷开办了以关注地方百姓生活形态为落点的民生新闻栏目,并于2004年在全国形成了民生新闻蓬勃发展的高潮,被有关学者称为“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三次革命”。目前,全国城市电视台或地方电视台开办的民生新闻栏目已有近千个,这标志着电视民生新闻作为二十一世纪新生的节目形态已经成为新闻改革的一大亮点,成为时代发展、社会变革和传播理念创新的重要产物。①城市台民生新闻的特征表现为新闻视角百姓化、内容民生化、取向民本化。然而,随着民生新闻的快速发展,其弊端和问题也日益凸显。

1、一地鸡毛琐碎重复

近些年,各大城市电视台的民生新闻虽然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采制了大量与老百姓切身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报道,但伴随着观众的期待与诉求,新闻琐碎化的倾向也越发明显。大部分城市台民生新闻栏目都设置了热线电话和短信平台,记者和编导在题材选择上过多地依赖于民众的投诉,重复“堆砌”的家长里短,鸡毛蒜皮,极易导致观众审美疲劳和情感麻木。②

2、内容低俗热衷“窥探”

众所周知,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是与省台、中央台争夺收视率的强大武器,可在收视率大战中,不少城市台民生新闻为拉近距离、吸引眼球,一味地迎合市井趣味,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过多地编排车祸、家庭纠纷、刑事案件等新闻报道,甚至将个人隐私、低俗话题当作“重头新闻”。长期以往,民生新闻必将产生本质上的变化,丧失严肃性与权威性,成为民众狭隘窥视社会的工具,其传播后产生的消极社会影响已经完全与“民生”精神相背离。

3、偏离定位忙着“判案”

随着城市台民生新闻的发展,其新闻内涵与外延也相应产生了变化与拓展,民生新闻的角色和定位也发生了转变。不少城市电视台为了强化服务功能,纷纷推出帮忙类民生新闻栏目,记者的角色由报道者转变为参与者、组织者甚至充当“审判者”,推动新闻事件的发展进程。在这些帮忙类节目中,记者常常会直接介入新闻事件,给新闻事件定性,严重偏离了“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原则。③

4、视野狭隘固守城池

报道题材大多数集中在城区,关注点大多数集中在城市居民身上,这是城市台民生新闻栏目的共同弊端。受文化水平、民主意识等因素影响,农民观众参与传媒互动、积极提供线索的主动性较城市居民弱,记者往往被动地将目光更多地投射到城区,而忽视了农村题材的开拓。很多城市电视台的新闻报道总量中,关于“三农”题材的报道所占比例少之又少,农民被遗忘在民生新闻之外,很难在民生新闻平台上拥有自己的话语权。

5、流于表象缺乏深度

由于片面地追求收视率和时效性,城市台的民生新闻栏目整日疲于应付日复一日的新闻流水线作业,注重信息传递的功能,而忽视了解读信息、引导公众的功能。民生新闻栏目扮演着“传声筒”的角色,呈递给观众有关突发事件、百姓故事、城市建设、生活服务等方方面面的海量信息,记者也日渐陷入“一报了之”的惰性工作状态,不注意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内涵,为观众提供建设性的观点,很少有相关的深度报道和评论性报道。

二、城市台民生新闻突围之策

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公民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多元化价值取向日趋明显,地方党委政府也日渐提高了对公民话语权的重视程度,观众也对民生新闻这一平民化传媒平台寄予了越来越高的情感期待,这些都赋予了民生新闻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为民生新闻提供了拓展空间,同时也对城市电视台进一步提升民生新闻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1、回归新闻主流拓展题材范围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关于“主流媒体”的论述为:“关注社会发展的主流问题,成为社会主流人群所倚重的资讯来源和思想来源的高级媒体。”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刘建明则说,“主流媒体绝不仅仅是对受众份额的占有……而是负有对受众思想的引领,以其权威性指导受众思考方向的职责。”④因此,民生新闻要突出“重围”,首先要树立“大民生”的理念,摒弃“鸡零狗碎”的报道取向和“非主流”的传媒意识。笔者在民生新闻《多维度》栏目组的工作实践中,大胆尝试定期推出《我的这五年》、《关注中小企业》、《绿色梦想》、《走进农家》等系列报道,在题材选择上进一步开拓视野,让节目“大气”起来。

2、坚持平民意识重在深度挖掘

正如《南京零距离》主播孟非称自己为“市民的儿子”,民生新闻无论怎么发展,都始终要将平民意识放在首位,将平民视角、平民情怀作为民生新闻的特有品质。只有坚持用平民语言、平民心态和平民思维来观察和记录社会万象,民生新闻才能真正得到电视观众的认同,真正融入百姓生活。这种平民意识应同时体现在前期策划工作、记者的采访工作和后期编排工作当中。与此同时,平民意识也体现在对电视观众收视心理的正确认知上,不能仅仅满足于观众浅层次的收视需求。

3、加强新闻评论抢占思想高地

思想是最大的新闻生产力,是最有价值的新闻资源。长期以来,多陈述,少评论;多表象,少观点,一直是城市台民生新闻节目的短板。缺少对新闻事件的解读往往让民生新闻流于肤浅,甚至使节目整体舆论导向产生偏差。在现今的解读新闻时代,加大民生新闻的评论力度,是城市台新闻提升品质的快速增长点,也是避免新闻同质化的有力武器。民生新闻从业人员要思想上完成从“掌控信息发布权”向“追求新闻解读权”的转变,适当加大民生新闻评论份量,并通过主持人对新闻事件或大众话题的“分析”、“透视”和“评说”,为观众打开另一条走近新闻、了解真相的通道。⑤

4、加大策划力度增强节目互动

策划是提升民生新闻品质,增强民生新闻传播力的有力保障。城市台民生新闻栏目都有自己的新闻线索搜集体系,但大多建立在栏目热线的基础上,没有摆脱“靠天收”的节目生产模式。城市台办民生新闻要在战略上加大策划力度。要结合本地特色,紧紧围绕当地重大活动、重大事件、热点事件以及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做好长期策划和应急策划,采取灵活多样的报道方式,形成新闻“组合效应”。池州广播电视台的《多维度》栏目就曾成功策划了一系列主题性活动《城市多棱镜》、《春之声》、《走边界》等,播出时,主持人通过设置话题和短信平台与观众互动,呈现观众对这一新闻事件的看法和观点,有效地“二次开发”新闻资源,增加新闻厚度和观众参与度。

5、凸显地域优势强化本土品牌

对于地方电视台而言,发挥地域优势,是避免新闻同质化的最佳途径。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本土新闻资源,打好“特色”牌至关重要。首先,要以这些独家资源为新闻素材,进行深入挖掘整理,让民生新闻从节目题材到内容上都打上鲜明的地域烙印,这样的节目才能在民生新闻大战中“脱颖而出”,占据地面收视优势。⑥其次,要依托这些本土新闻资源,策划出本土品牌节目,强化地域优势。例如池州广播电视台2011年就在《多维度》栏目中推出了以介绍池州美食佳肴,展示本土历史文化的大型旅游文化系列报道《旅游美食搜搜搜》,通过主持人现场出镜、实地体验的方式,带着观众游美景,尝美食,了解地域文化。

6、联手网络媒体追求立体效益

与网络媒体形成合力是城市电视台拓展民生新闻发展空间的重要推动力。城市电视台可以充分利用本土网络媒体对民生新闻资源整合,同步传播,并结合新闻内容,适时推出多元化延伸性新闻产品,多形式、多角度、多平台扩大电视民生新闻受众群,扩大城市台民生新闻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牢牢把握“主流化”、“本土化”这两根主线,认清“民生”本质,坚持按新闻规律办事,是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的制胜法宝,在此基础上寻求突围之策,城市台民生新闻才能真正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①陈亮,《电视民生新闻:困境中的探索》[D].河北大学,2010

②《中国电视民生新闻发展报告》课题组:《交流·合作·共赢:中国电视民生新闻发展考察——以全国省级台民生新闻协作体为考察对象》[J].《现代传播》,2011(9)

③张毓强、叶鸿宇,《民生新闻十年:历史、现实与突破之道》[J]. 《现代传播》,2009(4)

④齐爱军,《什么是“主流媒体”?》[J].《现代传播》,2011(2)

⑤谢宗贵:《新闻解读与评价》[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⑥吕佳佳,《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生存发展策略》[J].《声屏世界》,2010(12)

(作者单位:池州广播电视台)

责编:刘冰石

猜你喜欢
突围民生栏目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关于栏目的要求
堵车“突围”记
栏目主持人语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稀有气体”刘成城的少年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