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欢
【摘要】法制新闻自从上世纪80年代出现兴起以来,因它的特殊作用以及与民生的息息相关,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和关注,社会影响力和专业化程度逐步上升。在各种媒体报道方式中,纸质媒体依然是人们生活信息的主要来源,法制类报纸也在这种大气候中生存发展。但随着媒体市场化竞争,优胜劣汰的现实对曾经作为机关报的法制类报纸形成了绝对的挑战。如何加入市场化媒体的大军,如何在竞争中提高自己的优胜率,为法制社会扬起先锋之旗,本文着重从法制新闻报道方式这一个环节对法制报生存力的影响作浅析。
【关键词】法制新闻报道策划市场化经营
从诞生之日起,法制新闻就随着国家法治化的逐渐完善,呈不断上升趋势,并且法制类报纸由起初的机关报走向市场,接受竞争,并在市场中不断成长。但是由于没有完全脱离机关报角色,所以在媒体市场化的过程中,法制类报纸在坚持自己的专业化路线的同时,如何适应读者群的扩大和市场的要求?在这里,笔者结合新闻实践,尝试探讨一下法制新闻报道选择与市场需求的矛盾在哪里以及如何解决。
一、法制新闻的独特性
“法制新闻是新近发生的具有为受众及时知晓意义的法制信息”。这一定义严格地将“法制新闻”与“法制新闻报道”区分开来,强调了“报道”的传播属性,是法制新闻生成的必经阶段。
“法制新闻”关注的是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法律现象和法制问题。它不以情节满足受众知情权和好奇心理,更强调公正性、严肃性、合法性和民主性,更多地关注案件本身的法律问题,且在报道过程中必须遵守司法程序,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主观越权报道。
在很多案件新闻中,法制新闻的价值选择突出而明显。一份法制类报纸,在基于法制新闻报道功能和任务进行筛选的同时,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法制新闻报道的“价值选择”。这一价值选择主要指新闻价值、法律价值、宣传价值和道德价值。新闻价值“可以说凡是受众需要的信息,都具有新闻价值,都值得我们去选择和报道。”法律价值“有关办案秘密问题,有关个人隐私权和名誉权问题。”宣传价值是法制类报纸必须达到的目的,因为这是它的办报初衷和作用的体现。道德价值则表现了报纸的定位和职业道德。
二、市场需求对法制类报纸的定位影响
作为专业性报纸,理论上讲,法制报的服务对象与普法对象一样,应为全体公民平等地提供法律方面的精神食粮。但法制建设也要由点到面,由近及远,由窄到广,逐步推开。因此,在法制报刚起步时的服务对象是有所侧重的:以政法机关为主体,以行政执法机关、立法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为依托,广大公民为归宿。
但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法律问题需要解决;同时,社会上各行各业逐步走上法制轨道,生活和工作中的法律问题,也从客观上促使人们了解法律,关注法制新闻。这种情况为法制报的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对法制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当读者群扩大时,困境也随之而来。内在困境:第一,许多法制类报纸机关报身份由来已久,不敢面对市场,形成不了竞争态势。第二,在法制类报纸的行业特征和都市生活类报纸的定位间存在分歧,形式和内容不能和谐统一。第三,内容上,理性和深度难以融合,缺乏贴近性。外在困境:第一,都市类报纸的冲击。相对于都市报,法制类报纸在信息量上(许多都市报都有法制版),甚至服务性信息的量上,都望尘莫及。第二,在受众法治意识逐渐提高,读者也变得挑剔和专业,他们要求报纸不仅“好看”,而且必须“有用”,一般的法制报道对于他们没有足够的吸引力。
三、报道策划让法制新闻适应市场
新闻的报道策划在新闻的诞生过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它决定了一份报纸的定位和价值倾向,也是一份报纸风格的代表。作为专业性报纸,法制类报纸的报道策划尤为重要,专业性在报道策划过程中得到完全的体现和实现。法制新闻的前景如何,又将如何走下去,报道策划在这一环节起到关键作用。
1、专业报专卖,报道方式的专业化路线
在媒体竞争如此激烈的现在,纸质媒体的生存尤其艰难,都市报在上个世纪的兴盛甚至已经“同质化”了众多类型的报纸,因为读者的需求、发行量和广告量的诱惑,专业化报纸的生存变得不堪一击:报道面狭窄,报道内容粗糙化,与读者完全脱轨等等问题逐渐向这些报纸发出紧急信号,特别是政府逐步将一些不善经营的机关报投入市场后,竞争的压力在向专业报提出挑战。
比起都市报,专业化报纸的市场范围要小得多。但法制报却有着自己的天然优势,它是国家法治化进程中的产物,担负着全民普法的任务,这一首要任务是法制类报纸存在的意义,那么法制报纸的专业化就更加有意义。但是法制新闻如何突破“同质化”竞争形势,把法制新闻做得令广大读者喜闻乐见,以达到最好的“普法”效果呢?那就是走受众定位之路,走法制专业报的专业之路。作为受众,按个人需求获取最大量的有用信息,是人们普遍愿望。对信息各有所需、各取所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报纸也必须要有充分的应对之策。
首先在报道中应该注重突破表象求实质,在深度报道上下功夫。法制报道在给读者提供快捷实用信息的同时,更不可忽视为读者提供回味绵长的“功夫茶”。这就是说,法制报道不能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要选取典型事例挖掘其发生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背景,探讨研究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动因,多角度、多侧面、深层次剖析,以冷静的理性思考,去寻找事件发生的症结。这是报道策划考虑的问题,这样才能走在一般都市新闻的前面;其次,抓住特色司法报道,做好“冰点”。法制新闻记者要带着读者的兴趣,深入到普通读者一般不可能直接接触到的领域,反映法制进程和法制建设中的新现象、新趋势。
2、读者群的扩大要求报道内容广泛和通俗化
由于市场经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法律行为和权利要求也是多样化的。这需要法制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时要站在执法者立场,采取多种形式并注意维护多数人的权利,同时也要保护少数人的权利,包括罪犯的权利。这种客观性也是成熟的法治环境对报纸的要求。法律的公正性要求人人平等,所以法制报道更应该在这时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法制观。
要做到在报道内容上广泛化,适应更多读者的要求,首先要深入基层,从基层获取更鲜活的、更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法制新闻的社会性决定了其必须面对社会、面对每个公民,才能肩负起推进法制进程的重任。
其次,法制新闻策划的选题应该选准突破口,把握兴奋点,利用好时机。法制新闻工作者应当从社会生活中找到切口,把领导关心且老百姓急需解决、社会发展需要重视的一些问题作为突破口,给予重视和集中报道,揭示一些焦点现象的深层次问题,影响舆论。所以法制新闻工作者放下架子,放下优越感,深入社会生活,对于法制新闻的广泛性和通俗性会更有利。当然有“专业报专业化”为前提,广泛性也有个“度”的问题,其他方面过多会冲淡法律主题,即使报道其他方面也应从法制的角度切入才行,否则法制报就会变成一份综合性报纸。
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报纸“官办官订”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媒介的产业化进程也已经随之启动,面对新的挑战,我们的报业必须以新理念来推动发展。
正如我们上面所探讨的,法制报业的发展必须在明确自己基本定位的基础上,树立“公益为本,经营为用”发展的理念。一方面,法制新闻的报道、法制精神的宣传一定不能放松,这是法制报业的政治使命。同时,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面对体制转换过程中竞争机制的挑战,法制报业的办报主体,尤其是领导者必须冷静处理,树立危机意识、市场意识、精品意识、读者意识,以产品质量取得市场的占有率,扩大法制报业的影响,这是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①刘斌、李矗:《法制新闻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②蔡雯:《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资源开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③曹鹏:《中国媒介前沿:来自市场的观察报告》,新华出版社,2003
④宋建武 等:《中国媒介经济的发展规律与趋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⑤张柏兴、汪宗保、龙长征 编著:《专业新闻报道》,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⑥李矗 编著:《法制新闻报道概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⑦喻国明:《解析传媒变局》,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
⑧徐玉森,《浅谈法制新闻与其他新闻的区别》,《青年记者》,2005(12):69
(作者单位:安徽法制报社)
责编:刘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