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的互动

2012-04-29 17:28谢舜李常官汤玉权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良性互动农村经济发展运行模式

谢舜 李常官 汤玉权

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的提出,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和进行良好的社会管理等方面面临新的挑战和问题。广西玉林北流市委积极正视这一问题,在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将地方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结合起来,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也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实现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 农村基层党建; 农村经济发展; 社会管理; 良性互动; 运行模式

中图分类号: D26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9973(2012)04-0109-04

由我国农民占人口大多数的特点和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所决定,农村基层党建成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性工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党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通过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总体状况良好。但随着形势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新任务的出现,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和进行良好的社会管理等方面面临新的挑战和问题。广西玉林北流市委积极正视这一问题,在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将地方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不仅开创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运行模式,而且服务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对此进行探索和总结,有利于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进一步展开。

一、北流市探索和改进村级党建工作的背景

北流市位于桂东南,与广东省高州、化州、信宜三市接壤,全市总面积2457平方公里,辖23个镇、278个行政村,21个居委会,2010年末总人口137.33万人[1]。据统计全市有汉、壮、瑶、苗、回、布依、仫佬等23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人口的0.92%。北流历史悠久,设县已有1400多年,因境内圭江向北流而得名。旧称“粤桂通衢”、“古铜州”,历史上曾“富甲一方”,素有“小佛山”和“金北流”之称,是世界铜鼓王的故乡。1994年4月18日,北流撤县设市,由玉林市代管。目前,城区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6万人,成为一座新兴的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北流市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成为远近闻名的“水泥之乡”、“陶瓷之乡”、“建筑之乡”、“荔枝之乡”、“水稻高产之乡”,是广西农村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县之一。先后获得了全国农业百强、林业绿化百佳县市,全国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科技、教育、文化、体育、普法先进县市,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基层项目示范市,全国生态家园建设示范市和广西文明城市、园林城市等荣誉,还连续三年入选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前四十名。

北流是广西第二大侨乡,也是广西闻名的特色工业城市。当地居民富有经商传统。据了解,北流市在全国各地经商创业人士约有30多万人,开办的超千万元规模的企业已达200多家。[2]同时据有关资料统计,到2002年底止,全市共有非公有制企业3882个,从业人员38125人。[3]2003年6月,在自治区党委提出玉林市和贵港市要把324国道沿线“玉贵走廊”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社会和谐、“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走廊后,北流市以此为机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主动参与“玉贵走廊”建设,将全市经济基础好、综合发展条件优、位于域区周围的8个镇纳入“玉贵走廊”经济带建设,并以324国道、北宝二级公路为重点,辐射带动全市,全力打造接受东部产业转移、对接“珠三角”产业链的“玉贵走廊”北流核心地段。为了吸引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向“走廊”核心区域聚集,发挥规模效应,北流市打破镇域界限,实行“市内无乡镇界”的经济政策,各镇引进的企业均可在经济发展条件优越的“玉贵走廊”区域内的工业园区落户,从而既充分调动各镇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又吸引了企业向园区集中。近十年,北流市在“玉贵走廊”北流段建起了三个市级工业园区以及10个镇级工业小区,建设和接纳了一批以陶瓷、水泥、毛纺织、皮革制品、家具、电子、机械、制衣、玩具等为主的东部转移的企业项目。

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北流市把民营经济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主攻方向,大力实施县域经济民营化的策略。在执行上级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的同时,北流市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使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引领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目前,北流市现有个体工商户19401户,其中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78家。[4]发展了各类农业企业1100多家,其中年产值超1000万元的25家,自治区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晨光乳业、凉亭禽业、罐头食品厂、大发养殖、思味特果汁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典型。

同时,2003年北流市委、市政府设立了三个街道办事处,12个城区街道居委会也改称为社区居委会。随着北流市城乡一体化快速推进和城区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农转非人员、进城农民、外来打工族以及投资置业业主落户北流城区,使城区人口大幅增长。并且随着城区开发建设的范围日益扩大,各社区管辖的范围都比原确定的范围扩大了1-3倍。由此导致社区居委会人口过多、管辖范围过大,严重超出了社区居委会管理能力的承载量。[5]因而作为管理城区各种事务的最基层政权组织——各社区居委会的建设已显得非常重要。

正是针对近年来全市社会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促使北流市基层党建工作格局必须从传统的农村、国有集体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向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团体中介组织等新兴领域延伸和拓展,加强北流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以适应这些新的变化。

二、北流市农村基层党建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中央确定2012年为基层组织建设年,这是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机遇。北流市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围绕党建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创新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实践。

(一)“行业协会+培训”:党员教育培训新模式

北流市企业众多,行业党员及员工的业务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与能力的提高成了北流市委思考的重要方面。北流市委意图通过全面提高行业党员及员工的素质能力,作为行业(协会)发展的“助推器”。

1. “一依四联五设”:提升企业员工素质和能力。根据同一产业发展相对集中,从业党员人数较多的特点,积极探索行业党校培训的新途径。如依托陶瓷行业协会,成立了北流市陶瓷行业党校,开展“一依四联五设”的党员培训模式,依托陶瓷行业协会现有的教学培训资源,通过“联公司、联车间、联班组、联员工”,设置“党校课堂、车间课堂、班组课堂、实践课堂、远程课堂”,有效地把农民培训成工人,把工人培训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企业骨干,把企业骨干培养成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2012年以来,北流市陶瓷行业党校共举办培训班137期,培训党员和员工2000多人次,把4000多名农民培训成工人,把190多名工人培训成党员,把120多名党员培养成企业骨干,把60多名企业骨干培养成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这一举措有效地提升了陶瓷行业员工的素质能力,促进了陶瓷行业的大发展。

2. “产业链上建支部”:以产业链内党员群众的教育培训带动产业发展。随着农业产业化迅猛发展,北流市涌现出一大批“公司+基地+农户”等现代农业产业新模式。为确保现代农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北流市创新以“产业链上建支部”为载体,把产业链上的党员联合起来建立党支部,并以党支部为核心,创新产业链内党员群众的教育培训工作,推进产业的延伸发展。如广西凉亭禽业集团公司养殖企业党支部,就是依托养鸡产业链建立起来的。该党支部设立了党校课堂、基地课堂、远教课堂,把教育培训开展在产业链、把党员群众聚集在产业链、把能力提升在产业链,有效地辐射带动产业的延伸发展。2012年以来,该党支部共培训党员、农民工1500多人,开展青年技术大比拼活动8次,培养了400多名女工成为独当一面的生产能手,为集团创收2570多万元。

3. “双培双促”:提高农村党员和农村经纪人素质的重要举措。“双培双促”即把农村党员培养成为经纪人,把农村经纪人培养成为党员。北流市通过积极深化拓展“双培双促”活动,大力提高农村党员和农村经纪人的综合素质,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北流全市农村经纪人达到4968人,农村经纪人中党员数达到414人,占农村经济人的8.3%;全市农村经济人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71家,创办微型企业545家,占全市微型企业总数的72.1%。

(二)“农家学校”:党员教育管理新路子

为确保农村党员大培训的实效,北流市创新推行“农家党校”建设,充分发挥“小党校、大课堂”的作用,积极探索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新路子,有效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具体做法是:2011年,北流市率先在民乐镇罗政村、北流镇六地坡村、山围镇石根自然村、新圩镇旺山村开展“农家党校”试点建设。每个试点村以党员户居住地相对集中的1-2个农村党小组为基础,在条件好的党员户家中按照有场所、有牌子、有标识、有电视机、影碟机、有远程教育终端站点、有电脑、有黑板、桌凳、书柜等标准建设“农家党校”,户主为“校长”。在培训内容上,按照因材施教原则,在抓好党的基本理论培训的同时,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如对党员干部,侧重于农村经营管理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培训;对党员致富带头人,侧重于农村实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对农村党员经纪人,侧重于市场经营和市场信息知识的培训;对农村党员中的富余劳动力,侧重于就业技能培训;对农村老党员,侧重于民主管理和构建和谐社会知识的培训。总的来说,是根据农村党员需要什么知识、技能,“农家党校”就给培训什么知识和技能。在具体的培训方法上,“农家党校”也是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如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党员,采取“夜学式”;对年老体弱的老党员,采取“流动式”;对从事规模产业的农村党员,采取“自选式”;对家中有电脑上网的党员,采取“网络式”,从而有效调动了农村党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方便了他们接受培训。而对于其他群众,则采取“开放式”,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把培训对象从党员延伸到农民群众,使培训对象不受局限,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想听、想学,都可以去听、去学。

“农家党校”的试点建设,方便了农村党员交流学习、生产技术培训、支农技术培训、支农惠农政策的传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效破解了农村党员培训集中难、学习难、交流难等问题,在全市起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带头作用。目前,全市共建设了“农家党校”1000多个,覆盖全市278个村、4326个村民小组,培训农村党员20000多人次,实现了农村党员大培训的全覆盖。

(三)“支部+协会”:农村社会管理新路子

北流市把村党支部建设与协会发展统一起来,以农户为基础,以协会为依托,以创新管理为目的,建立“支部加协会,协会联农户”的社会管理模式,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 促进乡风文明。“支部+协会”由支部指导、协会牵头,改变农村社会管理体制,促进了乡风文明。如山围镇李村石根自然村党支部积极引导党员群众,成立了公益事业协会,由协会理事会发动群众投资投劳,在不依靠政府投入的前提下,先后建成环村公路5.3公里,并安装了路灯;建成沼气池125座,生态家园示范户36户,除了孤寡老人或全家外出的农户外,每户都建起了沼气池,沼气池入户率达100%,彻底改变了群众烟熏火燎、污水横流的生活环境。同时,协会还牵头组建了环卫队、文艺队、篮球队等,经常性组织各种活动,丰富了群众精神生活,促进了乡村文明。

2. 社会更和谐。“支部+协会”紧紧围绕社会和谐稳定目标,以支部为统领,协会做文章,推进农村平安建设。如六靖镇党委按照“社会矛盾联调、社会管理联抓、便民实事联办”的社会管理创新思路,挖掘民智民力,延伸调解触角,引导各村按“一村一会、一村多会”或“一片一会”的形式建立“和谐协会”,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社会调解维稳。目前,全镇已建立“和谐协会”28个。其中那排村“和谐协会”经过半年努力,化解了该村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无法化解的梁姓与龙姓之间的族怨,实现了通婚姻的愿望。长江村东风组两兄弟因建房引发纠纷,75岁的会员陈贤德,十分钟赶到案发现场,在一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解下,兄弟双方握手言和,化干戈为玉帛。

3. 群众得实惠。“支部+协会”以群众受益为根本,以支部带领,协会推动,实现群众共同致富。如民乐镇罗政村党总支部坚持在最具优势的产业、组织发挥作用最活跃的地方、农民最需要服务的项目和产业链条的薄弱环节上,先后成立了“公益事业”、“精神文明”、“计生”、“平安”、“农村经纪人”、“优质果苗”、“米粉加工”等7个协会,吸纳会员240多人,其中党员56人,带动农户1800多人,覆盖了全村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党员凌光耀是村里的致富能手,他充分利用自家庭园,开展米粉深加工,年纯收入达8万元,成了农民致富榜样和带头人。村成立米粉加工协会后,他担任协会会长,经常上网查询米粉的供求信息和大米的市场价格,同时积极引进客商前来收购,使米粉加工成为当地农户重要增收支柱产业。

三、北流市村级党建运行模式的启示

北流市通过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也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实现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的良性互动。北流市在村级党建运行模式的良好成效上给了我们几个重要的启示。

(一)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与履行社会职能相结合,服务基层群众

过去我们讲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更多的是强调组织自身的发展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但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时期,决定了我们党的基层工作,必须与履行社会职能相结合,全面提升党的基层组织的工作水平。这是因为现代政治的领导主要由现代政党来完成。而政党是从事政治活动的特殊组织,是人们用来控制公共权力的工具;同时,政党又是社会组织,是人们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众多方式中的一个特殊组织,即政党既是政治的,也是社会的。因此,政党领导并非一定要依赖国家权力,而更多地、经常性地是依赖它与社会的联系,特别依赖于政党的社会职能,实际就是政党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和影响,如政党对于社会利益关系的表达和整合功能等。正如恩格斯所言:“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的,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6]因此,执政党在履行自己的政治职能的时候,也必须充分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能,由此获得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

而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还是党的工作重心、执政基础和活力源泉,是党的生命力的保证。党领导和服务能力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党的执政地位。而保持党的生命力只有在不断履行社会职能,使党的建设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更好地推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真正把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从而巩固自己执政地位的基础。北流市通过广泛建设“农家党校”,不仅培训了农村广大党员,同时还把培训对象延伸到了广大农民群众,就是把自身建设与履行社会职能相结合的创新。

(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有上级党组织的强力推动,激发基层创造性开展工作

党的基层党建无疑首先要靠基层党组织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但由于基层自身在权力和资源动员能力的有限性,基层党建要推动基层党组织有效地开展工作,单凭基层群众的自发性,单靠基层党组织自身和组织内的党员努力,是很难真正建设好基层党组织的,需要上级党组织在各个方面的领导和支持,以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关心和支持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充分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勇于鼓励创造性开展工作。

玉林市近年对基层党建工作非常重视。2007年,试点推行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专项述职制度;2008年,在广西率先推行了基层党委(工委)书记履行党建工作责任述职制度;2010年,全面推行了市县乡村四级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述职制度,同时实施县委书记“基层党建创新项目”,促使各级党组织书记把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扛在肩上”。

除了狠抓落实基层党建的主体责任外,在中央确定的2012年“基层组织建设年”中,玉林市结合当地基层党建工作的实际,以“强基工程、活力工程、品牌工程、联动工程、作风工程、保障工程等“六大工程”为抓手,开展非公党建百日攻坚大行动、百万农民党员大培训、万名干部进农家活动,选派万名新农村指导员驻村、百名领导干部担任贫困村党组织书记,探索引入ISO9000标准强化基层党建工作等,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体制机制,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示范化、品牌化、信息化建设。尤其是2012年3月5日制定出台了《玉林市县委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述职评议办法(试行)》和《玉林市县委书记“基层党建创新项目”管理考核办法(试行)》两个办法,进一步强化了党组织书记的主体责任,建立起了完善责任、阵地、经费保障体系,确保基层组织建设运转正常、保障有力。正是有了玉林市委的积极推动,使北流基层党建有了充分的组织保障和创新空间。

(三)基层党组织建设要通过不断吸收优秀人才与培养优秀党员结合起来,保证基层党组织由优秀分子组成

基层党组织要不断地把群众中的优秀分子及时吸收进来,同时又要增强组织中的党员培养,才能使基层党组织赢得人民群众拥护和信赖。为此,必须大胆探索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和培训、教育党员的新形式。北流市农村基层党组织通过把农民培训成工人、把工人培训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企业骨干、把企业骨干培养成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把农村党员培养成为经纪人、把农村经纪人培养成为党员这样的“双培双促”活动,使得在基层社会形成了一个“发展党员”和“党员发展”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双赢”局面,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普遍较高。

(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不断深入新的社会领域,扩展组织新的生长点

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势。长期以来,按照马列主义的建党原则,党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网络体系,形成了以支部建在一线为主要特征的基层组织形态,这是我党的优势和力量所在。即使是今天,党要引导和赢得社会和群众,基层党组织仍然是最可倚仗的组织资源。当前,基层社会的组织结构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如“单位社会”的解体,出现了很多社区,同时新的经济组织、社会团体也在不断建立。面对这种新的变化和格局,党的组织设置也必须寻找新的依托,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不同类别、不同领域基层党组织的设置、结构和隶属问题。总的说来,就是要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在新的社会经济领域的设立,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做到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北流市正是秉持了过去“支部建在连上”的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原则,在新的形势下“连队”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缺位”的复杂情况下,不断拓展“连队”的内涵,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从而使基层党建有了新的生长点,也使产业链上的党员有了组织依托,有利于对广大产业链上党员的教育与管理。

参考文献:

[1]广西统计年鉴2011[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2]广西北流在外商家人士创业促进会成立[EB/OL].中国新闻网,(2011-08-30)[2012-09-20].http://news.china.com.cn/rollnews/2011-08/30/content_9865952.htm.

[3]李康.发展北流市非公有制经济之浅见[J].计划与市场探索,2003,(6).

[4]顾志辉,梁晓阳,李国伟.构建“玉贵走廊”核心经济地段[EB/OL].(2005-05-24)[2012-09-20].http://www.gxce.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3676.

[5]刘良森.推进城乡一体化 社区建设要先行——北流市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EB/OL].玉林新闻网,(2011-01-06)[2012-09-20].http://www.gxylnews.com/staticpages/20110106/gxylne-ws4d252890-76521.shtml.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23.

[责任编辑、校对:杨栓保]

猜你喜欢
良性互动农村经济发展运行模式
营造互动的主题墙饰
加强农业信息服务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
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有效衔接的路径探索
基于SPOC平台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俱乐部运行模式探索
开放实验室的思考与实践
权力与资本良性互动的伦理规则
“互联网+”模式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分析
“互联网+”模式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分析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运行模式与市场结构
融合时代舆论监督中的媒体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