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 我们要与中国强强联合”

2012-04-29 00:44刘璐
经济 2012年4期
关键词:中意意大利企业

刘璐

阳春三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顺利召開。“对外开放——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成为“两会”一大热议话题。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开展境外能源、原材料、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合作和跨国并购。创新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模式,支持“走出去”的企业相互协同、集群发展。

众所周知,欧洲已成为中国在全球的最大贸易伙伴,而且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出口市场,中国与欧盟关系已发展为当今世界事务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意大利是中西交流和中欧关系的重要引领者,近年来,中意两国高层往来频繁,互信不断加深。

2010年,中意建交40周年,两国政府共同提出了到2015年两国贸易额翻一番,达到800亿~1000亿美元的发展目标。2011年1~10月,中意两国双边贸易额达到434.5亿美元,较2010年同期增长19.5%,全年双边贸易有望超过500亿美元,成果丰硕。

对于中意贸易取得的成绩,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ICE)首席代表、中国区总协调官赖世平接受《经济》记者专访时表示,中意双边贸易合作能够取得现在的成绩,源于双方对优势的清晰认知。赖世平说:“在全球化进程中,任何一个国家都拥有其自身的特性与优势。正如中国坐拥全球最为强劲的国内需求市场一样,意大利也有着自己的优势。一方面在机械技术层面,意大利具有精湛的机械制造技术,并源源不断地将其引进中国市场。目前,中国已经取代美、德、法等国,成为了意大利部分机械设备的最大需求市场,意大利也在积极地参与中国机械产业发展;另一方面是意大利的品牌优势。对于很多消费者而言,“意大利制造”就意味着产业覆盖面最广、质量最佳消费品。以家居产品为例,近几年,随着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逐渐提高,以及对商品品质认知与重视度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意大利产品进入到中国市场。”

在中国高度认可意大利产品的同时,“中国制造”也在被广大的意大利消费者熟悉并认可,不断走进千家万户。

谈到十年来中国产品在意大利消费者眼中的变化,赖世平娓娓而谈。“十年来,中国产品的形象在欧洲市场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十年前,欧洲市场对‘中国制造略显消极。而现在,消费者更愿意通过自己的使用后再作出评价与选择。‘中国制造也不再是质量差的代名词。中国产品形象以及产品质量本身的不断升级为未来出口额进一步增长夯实了基础。”

2011年6月,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受邀出席中意工商晚宴,并发表题为《开拓创新互利合作 抓住机遇共同发展》的讲话。他指出,中意双方在扩大经贸和投资合作特别是中小企业合作方面互补性很强,前景十分广阔。希望两国携手开创中意经贸合作新局面,为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赖世平告诉记者,伴随交流合作的深入,中意两国不断开拓创新、互利合作,寻找机遇、共同发展,并为未来发展开辟出更加广阔的空间。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对意大利企业价值、商务的运作途径与模式都十分认可。“家庭合作”式的意企文化,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愿意投身于意大利这片热土。

在中意两国促进经贸往来的过程中,2011年,江苏中小企业意大利代表处正式加入意大利中资企业协会,为中意合作谱写了新篇章。江苏省发改委根据意大利的重点优势行业,推动有实力的江苏企业在海外发展规划中认真考虑意大利作为投资目的地。

谈到江苏中小企业意大利代表处,赖世平表示,国际市场的未来是在中国,挑战全球化、适应新的市场就需要中国合作伙伴的加入。他说:“对于意大利企业而言,虽然品牌享誉盛名,但面临着规模小、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话语权少的窘境。中国企业的加入为意大利企业提供巨大资金支持的同时,还为意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中国消费市场。”

赖世平还说,对于中国企业而言,由于国际性品牌较少,一直面临着虽然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却不被国际市场认可的局面。双方合作的逐步加深能够进一步转变“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的形象。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与意大利产业内领军企业强强联合。因为他们清楚地认识到通过深度联合,中国企业能够获取到更多的客户、销售渠道与知识。有目标的选择促使中国企业在注资的同时,获取了广阔的国际需求销售市场。

虽然成绩突出,但是记者仍然了解到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一次问卷调查显示,在谈及经营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时,几乎所有的中资机构(约占85%)都反映签证事宜办理起来十分困难,其次是不熟悉当地法律(38.46%)、销售渠道不畅(23.08%)、雇用当地雇员费用较高(7.69%)、资金不足(7.69%)和语言障碍(7.69%)等等。

面对种种问题,赖世平告诉记者,“进入全新的市场环境,都会有一个漫长的熟悉过程。越多的交流会让双方有更多的了解,困境是促使中国企业更快、更好地了解市场规则的一个学习过程,在经验中不断成长,‘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应该做好思想、专业等多方面的准备。这就像一场国际市场游戏,每一个成员都需要遵守游戏的规则。中国企业要充分认识如知识产权等一列规则对于欧洲市场所意味着什么。未来‘双赢局面的达成,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与改变。”

面对中意贸易合作的未来,赖世平信心满怀。他说,“中意企业的强强联合在为双方带来资金、市场、规模的同时,还会谱写出新的成功企业故事。这是未来中意合作的一大发展趋势,虽然进程可能缓慢,但我们愿意为之努力。未来中意企业想要达成更多的双赢局面,应将视野投向更为广泛的领域。除了汽车、机器设备、环保以及消费品市场这四大主体领域外,旅游业和稀缺产业是未来发展的一大商机。”

猜你喜欢
中意意大利企业
嗨,我不是意大利面
澳科中意
企业
企业
企业
曲中意 (外一章)
意大利面“变魔术”
《囍》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中意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