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懿鸿
长期的应试教育往往以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传授知识,把学生完全置于被动地位,这种教育无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无视学生的个性天赋和个别差异,阻碍了学生的成长,因此,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个性?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创造宽松学习环境,培养良好习惯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关爱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师生间形成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对学生处于消极情绪,思想顾虑,精神负担和学习困难时要给予耐心指导、帮助,使学生身心愉悦,有安全感,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理。只有不断创设这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的思维才会不受束缚,他们才会自主学习,才可能去探索、去创造。引导每一名学生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小组,在其有兴趣的方面获得发展,从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尽可能提供发展的空间,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张扬自己的个性。北大心理学系博士卢致新在谈到成功的人似乎永远在成功,而失败的人似乎永远在失败的原因时说到,习惯两个字在起作用。一个人习惯于懒惰,他就会无事可做地四处瞎溜;一个人习惯于勤奋,他就会像日本的阿信那样克服一切困难。而另外一位心理学家也谈到,在人的一生中,一个行动决定一个习惯,一个习惯决定一个个性,而一个个性决定人的一生。所以,对个性的培养,我们应从细微处,一个行动,一个习惯去关注培养。
二、尊重学生人格,培养学生自信
教师要树立每个学生都能学好、都能进步的学生观,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观察,抓住闪光点去启迪学生,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改正缺点。在努力学习的同时,逐步培养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自控等个性品质。教师必须正确看待和理性评价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力争做到换位思考。只有设身处地地从学生所处的位置、角度、环境去看待、理解和处理事情,领悟学生的所思、所感、所为,给予学生同等的关注、欣赏和信任。用欣赏的眼光理性评价,看待学生的每一个想法、每一次进步,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和闪光点,尽量给予鼓励和期待。不吝惜爱心的投入,以情动人,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长、感受进步,走出自卑的阴影,放手他们树立自信,发挥个性特长,体会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愉悦和幸福。
三、让学生展示自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倡导学生敢于向书本、向老师、向学生质疑。我常对学生说这样的话:面对别人的陈述,发现问题是一个人的水平,提出问题是一个人的能力,指出问题是一个人胆识,解决问题是一个的贡献。在课堂交流活动中,在智慧的碰撞中,那些个性化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群体的推论敲辨中,或被认同或被推翻,培养了每个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独立思考的风格。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思维、独立人格,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巧妙地设计问题,开发学生的智力,鼓励创新思维,允许学生“想入非非,异想天开”,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让学生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张扬。就一个同样的问题,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鼓励学生勇敢地讲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给学生自我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展示自我。
总而言之,学生的个性培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一切,耐心工作,精心施教。只有在教学中将学生看作是活生生的人,给他们提供广阔自由的发挥空间,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才能顺利得到实现,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