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彩清
随着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数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素养,才能带领学生深入浅出、触类旁通地学习,灵活地运用数字、符号、图形等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而要达到这样的高度,我们就必须关注数学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
一、心态决定状态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教师要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工作压力很大,工资待遇偏低。于是就有教师不断追问:谁来安慰我们教师“受伤”的心灵?其实,我们与其等待、埋怨,还不如埋下头来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比如有两个人,一个人埋头做事,一个人整天盼望提高待遇。实际上,盼望的那个人不会因为空想而提高了待遇;而埋头做事的那个人,却可能因为他的踏实而被提高了待遇。这就是“有为才有位”的道理。事实上,一个人的幸福指数与金钱多少并没有直接关系。幸福感主要来自于心态,而不是来自于拥有金钱的多少。如此,我们便心情释然,阳光心态也随之而来。
二、业余时间注重专业发展
一个人以书为友,就能知晓人生之甘苦,体味天地之大,受苦而不悲,受创而不馁,受宠而不惊,达到一种雍容大度、潇洒豁达的心境。爱因斯坦说过:“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一个人通过业余学习,可能成为某方面具有专长的学者,反之,若经常不学习就可能成为庸人。那么,是不是书读得越多,教师素养提升得就越快?非也。一名数学教师,必须找准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有的放矢地选择读有利于自己专业成长的书,素养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1.读教育理论类书籍,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我一直认为,每个教师都应该多读一读教育理论书籍,从而更深刻地领会、把握教育的内涵与规律,为从事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对于数学教师来说,认知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理论特别值得我们注意,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科恩伯格、卡茨、维果斯基。这些人及其理论都值得我们进一步地了解和学习,其中有许多说法对我们的教学很有指导作用,如他们提出的“认知结构”“上位学习”与“下位学习” 等。弄清这些问题,就能让我们的教学少走弯路,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2.读专业类书籍,掌握丰富的数学思想。小学数学课程内容虽然比较浅显,但是仍然涉及很多的数学思想,其中最主要的是数形结合的思想,数与形是数学教学研究对象的两个侧面,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是数形结合思想。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觉,形缺数时难入微。”只要我们牢牢掌握这种方法,时刻记住“数不离口,图不离手”的原则,就能像手握地图一样,从迷茫的题海中找到出路。
三、把先进的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
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否适应当前改革的形势,是否具有时代意识,是否体现教育发展的趋势,这当然是很重要的。但是,仅仅纸上谈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将先进的教育理念真正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这才是最重要的。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把孩子真正当“孩子”看。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孩子是人,要尊重他;二是孩子是不成熟的人,要宽容他;三是孩子是具有很大发展潜能的人,要相信他。唯有如此,才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平台,有效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发展,使校园真正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乐园。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完美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与本地区、本人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需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是要抓住数学学科的本质,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把握教材编写意图,遵循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关注学生对数学新知的认知冲突,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思想和策略。
3.及时反馈学情。许多教师因忙于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适时评价。有一个心理学实验,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天学习后进行测验,对第一组的学生每天告诉其学习结果,对第二组每周告诉其学习结果,对第三组则不告诉其学习结果。如此进行八周后,学习成绩明显不同:第一组最好,第二组次之,第三组最差。然后改变办法,第一、三组对换,第二组照旧。这样再进行八周,结果表明学习情况也随之改变,第一组由最好变最差,第三组由最差变最好。这个实验说明,教师将学习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面对学生的发言或者思考,教师应通过带有鼓励性的语言、手势和表情及时作出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和愉快的情感体验。
(责 编 涵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