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峰
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时期,是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的最佳时机。
全球绿色建筑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美国LEED截止到2011年3月,已有8618个项目获得认证;日本CASBEE截至2010年11月,有108个项目获得CASBEE认证;澳大利亚 Green Star 截至2011年4月,已经有423个项目获得认证;英国BREEAM目前有11.5万栋建筑获得认证,包括1,300个英国以外建筑;我国截至2011年11月已有258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虽然绿色建筑总量与新建建筑总量相比还很小,但绿色建筑的规模和数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发展绿色建筑,最大限度地实现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提供更为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不仅是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和城乡建设模式的重大问题,而且直接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利益。
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时期,是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的最佳时机。中国的资源、能源、人口、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等具有独到的特点,要选择适宜的绿色建筑标准。避免盲目直接采用国外评估体系,评价内容完全不适合中国的实际。各种各样建筑节能技术,不是用了就节能,不同气候、不同建筑功能、不同建筑设计,对围护结构和空调系统的要求差别很大,从而也就需要不同的节能技术与产品。几乎没有哪种节能技术和产品在任何地区、任何功能的建筑中都普遍适用。片面追求更多节能技术的应用,其结果不一定节能。中国目前的建筑能耗低于发达国家,当务之急是不能以建设绿色建筑的名义却走入反绿色的歧途,必须考虑环境品质和环境负荷之间的平衡,不能盲目追求高品质室内环境,忽视能源资源的消耗,必须鼓励低成本、高效的适宜节能技术,强调技术适宜、设计合理,反对片面强调高技术的应用。截止到2011年11月初,全国已评出258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其中一星级项目67项,二星级105项,三星级86项。公共建筑121项,住宅建筑137项。设计标识242项,标识16项。高额增量成本主要来自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如太阳能光电、地源热泵,合理选择经济适用的绿色建筑技术,可大幅度降低增量成本。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大型新建建筑项目大量出现,大型建筑初投资巨大,一旦设计或建设不合理,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为建成低碳环保的绿色建筑,建设方往往愿意请最顶级的建筑设计团队、机电咨询公司和设计院完成设计,但实际建设完成后的建筑性能常常不能令人满意,运行能耗超高而室内环境质量(温湿度、空气品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效果欠佳,其原因是现代建筑功能日趋综合、结构复杂、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传统设计及管理模式难以达到综合最优。
例如,国家大剧院建筑设计方为建筑造型考虑,无可开启外窗,无法利用自然通风,导致必须全年空调,运行能耗极高。其实这一建筑造型与建筑性能的矛盾是完全可以通过合理设计解决的。“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在清华大学的咨询建议下,设置了可升起的泡泡单元作为开口,以保证建筑的自然通风,实际运行节能效果显著。北京西直门西环广场建筑设计采用全玻璃幕墙,考虑了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节能措施,但未考虑遮阳措施,导致空调运行能耗高,室内热环境和光环境极差。建成后无法正常使用,不得不作外立面改造,加装外遮阳百叶。CCTV新大楼舒适性差,咨询公司推荐采用了变风量系统作为节能措施,但空调系统未进行合理分区,400个VAV末端共用一套空调系统,末端舒适性要求无法满足,室内热环境差。
由以上案例,我们发现传统设计和管理模式所存在诸多问题。接力棒式设计及管理模式,导致没有人真正对建筑性能负责。建筑设计师往往更关注建筑造型的新、奇、特,仅定性考虑建筑性能。机电咨询公司主要考虑技术的理论可行性,对其全年运行调节及长期运行的实际效果缺乏经验。设计院主要考虑是否满足国家强制性规范要求,为顺利通过图纸审查。招标采购主要考虑的是投资和成本,产品性能上往往要打折扣。建设与施工更关注工程进度和建筑成本,往往无暇顾及建筑性能。运行管理往往无法了解和掌握设计方的运行方案,只能简化运行。
我们应采用投入产出比高的技术,而不是盲目采用昂贵的技术,应重视软件技术而不是偏重硬技术。以深入、充分的方案论证,精心仔细测点设计保证已成为必须,否则再昂贵的设备也无法发挥作用。软技术比硬技术的成本低得多,但作用却是决定性的。应因地制宜采用适宜技术,而不应该盲目追求新奇。“先进”体现在适宜和高效,不是“高新”。很多优秀的传统民居就是因地制宜的节能/绿色建筑的典范,如土窑洞、徽居等。更重要的是传统设计流程必须改变,以适应建筑业的发展。建筑设计方案应进行精细论证,要注重绿色建筑的软技术,实现计算机模拟技术与建筑设计的全面结合。
建筑能耗特征的30%以上取决于建筑设计阶段,建筑的投资巨大,一旦落成使用,再发现问题就难以改变。而且建筑物的特性受气象参数与人员活动的随机影响很大,关系复杂,难以用简单工具预测,通过建筑模拟软件的应用,我们可以防患于未然。
发展绿色建筑需要抢占先机、加快转型。十二五期间,绿色建筑是发展的重点,也是井喷期,国家各部门政策支撑日趋全面,发达省市政策支持日益加强,绿色建筑技术体系逐步完善,要重视适宜技术(低成本、无成本、被动式节能技术),结合高效成熟新技术的综合应用,运用先进设计理念进行系统综合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