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雅雯
完整的中职教学活动,首先应对教材进行分析,以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同时应结合学生情况分析,认真设计教学方案,恰当处理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使教法、学法、学情融合统一,并结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合理措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然后将以上设计在教学中有效实施;最后通过课后的教学反思,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实施效果。本文以物流管理专业“库存管理ABC分析法”的教学为例,以说课的方式,展示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及该设计的实施过程和教学效果。
ABC分析法;教材分析;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库存管理ABC分析法”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仓储管理实务》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是该课程及本章中的重点之一。我先对教材进行了一些加工处理,调整了部分内容顺序,使之更加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习惯。另外,我增补了一些案例习题,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色。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即:掌握ABC分类的方法,掌握ABC类库存的差别化管理,并能够结合不同的行业领域,灵活变通地应用ABC分析法。在此基础上,我明确了本节课的重点是ABC分类的方法和ABC类库存的差别化管理,难点是ABC分类的方法。
2.学生分析
备课的时候,我很重视对学生的了解。我这个班的学生虽然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不浓,但他们有很多的优点,如性格外向,参与意识强,自我表现欲强。
3.教法学法的确定
由于这节课的内容看似简单,往届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往往掉以轻心,课堂上理论知识似乎掌握,课后操作练习时却错误不断。吸取以往的教训,结合这个班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这节课的教法和学法。教法:设疑诱导法;暴露问题法。学法:案例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4.教学过程
巧妙设置问题,激趣式导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以这样的一个问题作为本节课的导入:“生活中,我们常用‘抓了芝麻,漏了西瓜来形容什么呢?”在同学们踊跃的发言中,我顺利地导入了本节课。一个仓库里存的商品成千上万种,往往只有少数的品种销售速度快,销售额高,构成总利润的主要部分,而其他大多数品种只能构成总利润的极小部分。可见,对所有品种给予相同程度的重视和管理是不经济不合理的。我们对商品中“少数的关键和多数的次要”实行差别化管理,能使企业有限的时间、资金、人力、物力等资源更有效地利用。这就是ABC分析法的实质和意义所在。但如何正确分类就是关键了,否则我们也会犯“抓了芝麻,漏了西瓜”的错误。
基本理论的讲解: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是ABC分类的方法。我先向学生讲解了ABC分类的标准,主要是按照金额占总金额的百分比和品种占总品种的百分比这两个指标划分。A类重要物资金额占70%左右,品种仅占15%左右,体现为关键的少数;C类不重要物资金额仅占10%左右,品种却占到了65%左右,体现为多数的次要;其余为B类一般物资。接着我讲解了进行ABC分类的三个步骤,并特别强调了填写ABC分析表时,要按金额大小降序排列。对于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ABC各类库存的差别化管理,我以表格汇总的方式,将ABC类物资在各个管理项上对照讲解。比如保管位置,A类物资存放在出入口附近易于存取的地方,B类物资放在库房的中间,C类物资放在库房的最里面不易存取的地方,等等。
案例操作,暴露问题,分析纠错: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本节课中的难点,针对本班学生实际,我摒弃了传统的“灌”知识法,专门安排了这个环节。就是在讲解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后,及时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完成一定的任务。目的就是让处于似懂非懂状态的学生,在操作中充分暴露各种问题,我再分析纠错。我认为学生在碰壁和跌跤中对错误和正确会有更深刻的体会。于是,我给出了一个案例企业的相关数据,并给出了商品ABC分析样表,让学生试着进行ABC分类。几分钟后,各种问题出现了。第一种错误,误以销售量大小降序排列;第二种错误,误以单价大小降序排列,第三种错误,没有对商品进行任何排序。带着问题,我与学生一起分析错误的原因和后果,并向学生再次演示了正确的操作过程,强调了细节。
小组竞赛,巩固练习:为了检验教学效果,并巩固学生对重点难点的掌握,我组织了另一个课堂练习,这次采取的方式是小组竞赛,把学生每6人分成一组,要求组内每人做出分类结果,规定最早实现全部成员正确完成的小组获胜。于是大体出现了两种情况:交流合作,同步完成。他们的做法是小组成员先聚在一起,相互交流、争论、补充,达成一致意见后,再分头独立操作,基本上可以达到同步完成,小组整体较快。各自完成,组内互助。他们中完成较早的学生出于团队速度的考虑,积极主动地辅导帮助其他同学,但是小组整体速度较慢。总之,这两种情况都达到了我期望的效果,就是生生沟通,使每个学生都真正掌握重点难点,弥补了我在短暂的课堂上无法一一辅导的缺憾。我对竞赛的结果作了简单的评析,对学生的不同表现进行了针对性的激励。
课堂小结:在这个环节,我再次抛开了传统的做法,没有采取教师向学生提问,而是鼓励学生大胆向老师提问,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大胆质疑的精神。其中有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好:“如果仅按所占金额大小来分类,某个物资被归为C类,但它却是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件,一旦缺货,会造成生产的停顿,这怎么办呢?”我就势向学生作了ABC分类的细分策略引申。并且引导学生进行ABC分析法的拓展应用探讨,思考其他领域里“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现象及其管理。
5.教学收获与不足
本节课,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适当讲授、强化实践、调动兴趣、交流互动”的方式实施教学,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不足之处是:没有估计到个别学生借不到计算器,笔算太慢,影响完成速度。
[1]陆超.仓储管理实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谭刚,姚振美.仓储与配送管理.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