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张家港发展战略思考

2012-04-29 00:44徐康
当代旅游 2012年4期
关键词:张家港十二五战略

徐康

摘要:“十二五”时期是张家港市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是提升发展“协调张家港”,全面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重要阶段。本文通过分析张家港新时期的发展基础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战略思路。

关键词:十二五;张家港;战略

一、发展基础

过去几年张家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富民强市和建设“协调张家港”为目标,以优化经济结构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市、经济国际化、城市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和以港兴市五大战略,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努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了“五年再造一个新港城”的目标。

1、经济发展量质并举。201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00亿元,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5.5亿元。产业升级取得成效,农业高效规模化经营步伐加快,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年提升近1个百分点,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持续壮大。经济集聚态势明显,两区一园发展提速,工业规模经济、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进一步融合,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规模企业、优质企业集群,并造就了一批优秀企业家群体。创新环境得到优化。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占CDP的比重提升至2.15%,高新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2%,初步形成了五大创新政策扶持体系,重点建设了国家级、省级技术服务平台80余家,先后与200多所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开放水平得到提升,实际利用外资和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分别达23.7%和12.4%,境外投资规模居全省之首。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水耗持续下降,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排放削减率完成预定目标。

2、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坚持规划统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开始启动,各项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不断完善。中心城区空间快速拓展,设施不断完善,功能逐步提升。城西新区、暨阳湖生态园区日益彰显现代城区形态,老城区改造后形象、品位和功能进一步提升。乡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稳步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基本对接。张家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市域现代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新建了锡张高速公路,改造了204国道、张杨公路等一批重要干道,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顺利完成,生活垃圾焚烧厂建成启用。张家港综合环境持续优化,列入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并成为全国首家荣膺“联合国人居奖”的县级市。

3、富民惠民成效明显。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年均增长11%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居民恩格尔系数降至31.67%。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达到99%以上。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较为完善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城乡一体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较为规范的医药卫生管理体系,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基本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教育工作在高平台上持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先后荣获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市、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等20多项省级、国家级荣誉称号,教育均衡化发展经验在全国推广。文体设施建设有序推进,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文化保护和传承活动卓有成效,“长江文化”品牌和“一镇一品”的文化格局基本形成。人文素质得到提升,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4、港口引擎持续发力。“以港兴市”战略成效显著,2010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外贸吞吐量和集装箱运量分别达到1.6亿吨、4151万吨和98.2万标箱。临港产业载体得到提升,张家港保税港区成功获批,冶金工业园加抉发展,沿江经济占张家港的比重达到80%以上,并逐步形成了专业化的冶金、化工、纺织等物流业。以及影响不断提升的化工品交易等专业市场。

二、发展形势

从国际看,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阵痛和对环境气候问题的反思,世界经济正在经历新的整合和嬗变,全球经济进入发展增速减缓、结构转型加速的时代,新一轮产业革命将重塑国家和地区竞争力,为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和提高国际分工地位提供了有利契机。从国内看,“十二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切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全面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攻坚时期,经济向好向上发展的基本面不会变,同时也面临外需不足、产能过剩、结构调整偏慢、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社会治理结构多元等挑战;“富民、创新、转型、绿色、安全”成为国家关注重点。从张家港看,面临“五个新变化”。一是增长动力发生新变化,创新驱动将成为发展的主旋律;二是产业形态发生新变化,新兴产业、创新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将不断提升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三是城乡结构发生新变化,张家港今后五年的最大优势、最大特色和最亮品牌是城乡一体;四是社会关系发生新变化,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新格局,更多地满足群众的公平正义需求,是未来五年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五是区位优势发生新变化,长三角一体化加速,江苏沿江开发和沿海开发战略同时实施,给地处江尾海头的张家港率先科学发展的更大舞台。“高铁”时代的来I临,将彻底扭转张家港区位“边缘化”局面,同时改变市域内部区位优势的不平衡,迅速形成“港口驱动”与“高铁驱动”东西两翼双驱发力的叠加效应。

三、“十二五”时期发展战略重点

(一)加快产业升级转型

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和动力,推动以土地、资金等要素投入驱动的外延式发展模式向技术、创新、知识、人才驱动的内涵式发展模式转变,促使外向驱动向内外市场联动发展,促使制造业为主导向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双轮驱动”转变。促进农业功能、模式转变,加快传统制造业的价值链和功能升级,突出培育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重点创建一批知名品牌,重点打造一批地标型企业、规模企业、特色产业基地和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努力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开放包容、环保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

1、农业实现由产品化农业向多元化、服务化农业的战略转变。从战略的高度全面认识和广泛宣传农业在确保粮食安全、保障城市生态安全、提升公共安全与健康、传承地域文明等几方面的重要意义。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确立耕地保护的面积、质量目标。确立主要农产品的适度自给率目标。探索并加大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流转的力度,鼓励引导农村各类农产品加工、运输、销售、服务等企业和组织建设,鼓励农业与休闲旅游、农产品加工等行业的联动,促使农业由单纯的生产环节,向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整个价值链环节扩展。

2、传统优势工业行业实现由工艺升级到产品升级、价值链升级和功能升级(品牌、管理)的战略转变。鼓励企业按照“高端化、规模化、品牌化、绿色化”的要求,着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积极运用高技术、信息化和环保理念提升冶金、纺织、粮油食品、化工、装备制造业等重点产业的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和规格,促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向高端转化,实现向附加值更高、竞争力更强的新价值链条的跃迁。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

识产权、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淘汰过剩产能,推动企业把不具备竞争优势的制造加工环节转移出去,由政府、行业协会、规模企业出面推动企业有组织地走出去,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发展。增强设计研发、销售渠道、管理、品牌经营等功能,尤其要抓住国际市场萎缩、内需市场持续扩大的机遇,鼓励外企将企业总部、研发和销售部门迁入本市,同时鼓励民营、外资、国营三类企业的合资、合作乃至兼并重组,优化功能组合,实现功能升级;加强规模企业培育,选择一批发展势头较快、经济效益较好、产品竞争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的骨干企业,集中力量扶优扶强。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支持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骨干企业、标志性产品打造产业区域品牌,提升产业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由“张家港制造”向“张家港创造”的跃升。加大对重点行业的信息、技术、培训、人才、测试、物流等公共服务平台、研发机构、行业协会、创新创业创意载体的投入和扶持,提升行业的组织化程度,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营造学习环境,加强企业家群体的培训,抓好骨干企业经营者素质提升,引进高层次经营人才,狠抓企业上市,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

3、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点到链和群的扩展。制定系统的新兴产业培育战略,以新材料、新能源、新型装备制造、服务外包、现代物流、地区总部经济等6个新兴战略性产业培育为重点,从战略高度扶持新兴产业要素集聚、载体打造、技术攻关、环境培育等核心环节,加快建成国内一流的“新能源锂电、太阳能光伏、TFT-LCD玻璃基板、有机硅新材料、冶金新材料、航空新材料、临港重型装备、电子装备、智能电网应用装备、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等10个新兴产业基地。从土地、资金、政策等多方面加强对已有项目的扶持,尽快引导集群形成。提升载体建设水平,供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继续的策略性空间产品。以两区一园为重点,着力打造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港区、塘桥凤凰、冶金园与大新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集聚区,搭建信息通、市场通、法规通、配套通、物流通、资金通、人才通、技术通、服务通和面向21世纪的新经济平台;打造创新、创业、创意载体,满足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以杨舍城区为重点,打造满足总部经济、创新创意发展需求的高端人居、高端服务等高品位城市综合体。优化政策、服务软环境和设施硬环境,强化引进与培育,集聚和打造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最为核心的人才、企业、项目、研发机构、发展平台、资金等要素。实施领军人才战略,引进并留住新兴战略性产业领域的领军人才团队;加强招商力度、明确政策导向,引进在重点打造领域拥有核心技术、占据关键产业链环节的企业和项目,打造新兴战略性产业集群。加大财政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信息、公共服务、资金等平台的引导的扶持力度,扶持在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服务外包等领域的核心技术攻关,为产业发展创造优越环境。

(二)培育区域创新能力

将创新能力的提升作为实现发展转型的重要支撑点,进一步升华张家港的城市创新精神,形成城市的整体创新新形象。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以企业创新和产业创新为重点,以发展环境创新为依托,全面提升张家港的区域创新能力,把张家港建设成为创新体系完善、创新氛围浓厚、创新实力雄厚、创新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的创新集聚和辐射能力的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全球高技术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

(三)提升港口动力,放大港口效应

1、优化整合港口岸线资源。加大投入,强化港口硬件建设,充分挖掘未开发岸线的潜力。鼓励港航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引导小码头业主相互合并,做大做强,避免无序竞争,提高港口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加快对老港区码头的升级改造和布局调整,加快老港区改造。

2、推进港口信息化建设进程。以张家港电子口岸平台为基础,建设包括港口信息化综合平台、港口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港口商务物流信息系统等在内的融政府、企业等多部门和信息、管理、经营、商贸物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公共平台,并联合周边港口建立连接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口岸与口岸的区域性公共信息平台,统一显示、统一动态监管、统一决策指挥,做到数据资源高度共享,信息服务功能齐全,决策支持科学高效。

3、促进港城功能深层互动。鼓励和引导临港服务业深度发展和创新发展,加快培养港口新兴功能,促进港口功能多元化,建设集装卸、堆存、工业、贸易、运输、中转、换装、综合服务、保税、物流、销售、展览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化港区。

延伸临港工业价值链条。推动外资从临港工业扩展到科研创新产业,鼓励本土企业切入到外资企业价值链中,加快外资企业本土化过程、增强技术溢出效益,放大港口大工业的关联带动作用。配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张家港“走出去”战略实施,在国内外建立“异地工业园”,利用保税港区政策优势,在全国各重点区域、尤其是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皖江城市带建设“无水港”,延伸港口腹地。

化解“港一城”空间冲突。从港城空间协调发展需求出发,用科学的规划理念和规划方法对港城界面的用地实行调整,视码头泊位等级、性质对后方陆域纵深的不同要求,限制并逐步搬迁港口后方与港口关联度较低的工业企业和一切非港口用地单位,拓展陆域纵深。优化城市空间规划,城市的建设要为港口与腹地的通畅留有合理的、充分的、相配套的包括地上、地下和空中的空间。严格保护尚未被石化产业侵占的沿岸空间,借鉴新加坡的临海石化产业的经验,从科技、流程、集聚、循环等方面改良传统的石化产业,确保城市的宜居品质。

(四)重构空间次序、提升品质效益

1、优化城区内部空间。拓展杨舍主城区发展空间,结合产业升级转型、轨道交通建设等需求和腹地空间竞合格局,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打造高端技术、高端服务、高品质人居和高端人才集聚空间,吸引区域企业总部、研发机构、研制型企业、高端消费集聚;加强与长三角巨型城市区域的核心和网络节点在功能和交通、通讯上的对接;促进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加强不开发空间的规划设计和管治,保护区域的生态和文化空间底线,促进生态空间与交通网络、城镇空间的耦合;遵从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对空间产品的需求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从战略高度,规划好新兴战略性产业集聚空间、高端和高度专业化的服务业集聚空间、区域经济管理职能集聚空间、高度专门化的服务业空间、创新要素集聚空间;继续不断完善大杨舍、大金港、大锦丰、大口岸以及其他片区的整合规划,全力优化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布局。

2、提升工业生产空间效益。开展存量土地清理整顿工作,盘活各开发载体中无效、低效利用空间;加快占地多、能耗高、污染大的低端加工企业关停并转;结合城乡一体化的推进,进一步推进农村工业向园区集聚;创新载体建设思路,在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上,打造信息、市场、法规、配套、物流、资金、人才、

技术、服务等软平台建设,吸引高端制造业入驻。

3、实施区域协作融合战略。抓住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沿海开发以及锡通高速、高铁与城铁规划和建设契机,以“无限张家港”理念,优化空间格局。加强与上海、南京、无锡、苏州市区和周边县市整体融合,积极推动区域一体化,将张家港市建成长江南北资本、劳动力与技术等要素沟通的重要枢纽;在中部沿江地区、江苏苏北和沿海地区大力打造各种类型的合作工业园区,破解生产性空间短缺难题。以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新兴产业发展、市场拓展为导向,搭建与国际发达专业化城市(地区)、长三角区域内的各类先进开发载体、珠三角的深圳等核心城市、京津塘等发达地区核心城市的科技、产业、人才等战略性合作平台,依托平台作集聚张家港发展转型所需的高端生产要素、市场渠道。

(五)推进城乡一体,实现城乡和谐发展

1、加快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总体规划修编的基础上,继续做好“控规”全覆盖,按照进一步提高集聚度、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的要求修编镇村布局规划和集中居住区布点规划,完成所有镇(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同时加快推进《农村住宅置换商品房专项规划》和《农村住宅置换商品房年度实施计划》。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建立健全镇级规划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提高村镇规划管理水平。

2、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把深化综合配套改革作为城乡一体发展的重中之重。推进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户籍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农地经营、土地使用、集体产权、金融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均衡各方利益,充分调动各个层面的改革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农村内部的发展活力;建立健全促进城乡互通、开放、融合的体制机制,在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公共服务方面推进现有制度的城乡接轨。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重点加强现行的“三集中、三置换、三大合作”改革、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增减挂钩、农民社保就业、拆迁和安置房建设等农村政策的研究,推动一批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3、加快城乡产业一体化进程。构建从产品研发到原材料选购、生产制造、物流配送、市场开发、销售流通及售后服务等产业链诸多环节的城乡“全域”布局,使三大产业在城乡之间进行广泛联合、优势互补,最终使城乡经济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实现城乡利益分配一体化。

4、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一体化。深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的交通、供电、燃气、供水、污水处理、垃圾集运、信息、环保监管网络建设,实现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享。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力度,加大古镇古村保护力度,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建立健全向“三农”倾斜的资源要素配置机制,加快改变公共服务“城高乡低”的状况,加快推进城乡教育、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口服务和管理机制、文化、体育、商业、资源回收利用、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的城乡均等和城乡融合,基本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猜你喜欢
张家港十二五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张家港高校侨务工作联盟:发挥地方发展智库作用
张家港经开区统筹推进安全与发展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战略
战略
张家港开展千名侨界人士看港城系列活动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