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绿色信贷功能 助力打造蓝色银行

2012-04-29 00:44宋效军
银行家 2012年4期
关键词:信贷商业银行银行

宋效军

“天人合一、政通人和”本来就是中华民族对大同家园的美好诉求。然而面对近年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破坏、资源衰竭、无以为继等一系列社会经济矛盾,曾几何时,“树绿天蓝”成为奢求、“和谐社会”成为梦想。好在我们民族特有的自愈能力,促使党和国家做出转变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部署,职能部门颁布实施《绿色信贷指引》,从法律方面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信贷,加大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支持,完善相关信贷管理系统,并以此优化信贷结构,提高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绿色信贷指引》应时而兴,意义非凡

相较于2007年环保部、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出台的《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绿色信贷指引》要求各大商业银行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要求的企业和项目进行信贷控制,遏制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扩张,传达出一个“转变发展理念,投向绿色行业”的政策信号。

绿色信贷符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只有摒弃传统的大量消耗、资源浪费、破坏生态环境的粗放发展模式,消除使发展不能持续的生产和消费行为,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全面协调发展。通过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促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最终推动全社会实现可持续和谐发展。

金融机构根据期限、规模、利率、汇率和风险控制等要素进行资金配置,通过差异化定价可引导资金投向有利于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的产业、企业和项目,从而有效促进“两型社会”可持续发展,并成为“两型社会”发展的重要推手。绿色信贷适应社会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本质要求。利用信贷杠杆,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及环保产业的资金运作监督和制约,减少信贷风险,加速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融合,加快培育新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增长点。

绿色信贷还是推进商业银行提质升级和机制转换的良好机遇,是实现商业银行践行社会公民责任的重要平台。长期以来,在中国特定的工业化进程中,“两高”产业一直是银行信贷的主要对象之一。现在要求减少甚至停止对它们的信贷,无异于斩断银行的一个重要盈利来源。但是,绿色信贷引导资金流向,迫使对传统产业进行规模性调整和升级,并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型产业。这种发展模式的转变是资本和技术高度密集的结合,与金融政策支持及金融资源配置密切相关。倚仗绿色信贷支持,必将为银行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绿色信贷也是加强商业银行环境风险管理的必然选择,贷款企业的环保违法一旦被披露,必将影响贷款银行的社会形象,给商业银行带来声誉风险。

践行绿色信贷,建行打造蓝色银行

建设银行自2007年以来积极配合国家节能减排战略,以“绿色信贷”为引擎,大力支持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打响了“蓝色银行”的品牌。

2010年建行贯彻“进、保、控、压、退”的政策要求,积极推进信贷结构调整,对“双高一剩”行业信贷投放实施了“压控”,而“一手抓”战略则支持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促进技术改造升级。对于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信息及文化等新兴产业实行差别化信贷政策,倾斜贷款规模,引导信贷资金进入绿色信贷领域,大力拓展新兴市场,拓展了与互联网、物联网、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相关领域的客户。

2011年建行颁布《中国建设银行信贷政策与结构调整方案》,行业政策突出“绿色信贷”导向,鼓励拓展技术成熟、市场潜力较大的战略新兴产业;产品政策加大对供应链融资、贸易融资、并购贷款、网络银行业务的支持力度;针对绿色信贷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推出股权投资、集合债券、保险担保等多种工具的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满足客户融资需求。建行还将绿色信贷要求嵌入信贷业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全流程贯彻绿色理念。建行还设计开发了“环保益民”、“一条龙”金融服务方案,包括“绿色融资”、“绿色管家”、“绿色能效”、“绿色生活”和“绿色公益”五个子方案,满足环保行业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后,建行加大扶持文化产业发展,重点选择新闻和出版业中产业链完整的大型国有转制企业,为其提供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的并购贷款等服务。建行还与中国节能投资公司开展业务合作,包括新型材料项目、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垃圾焚烧项目,支持力度逐年增强。建行积极推广电子银行业务,倡导客户通过电子交易模式办理转账、缴费、理财等各种非现金类业务,为客户提供多种低成本、低能耗、高效率的金融服务,使企业运营的资源消耗显著降低。同时,在降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的能源消耗领域不断做出有益尝试,致力于营造“低碳办公”的良好习惯,全面推进无纸化办公,用电话、视频会议替代传统模式。通过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不断创新、优化流程,达到降低能耗、节约资源的目的。

2012年建行提出“三大一高”战略,关注民生和小企业,继续实施绿色信贷,建行把“低碳环保的银行”和“持续发展的银行”作为自己的具体目标。积极履行环境责任,大力支持低碳经济和环保产业,加大企业节能减排力度,降低自身能源消耗,在践行绿色信贷方面走在同业前列。

推进绿色信贷不会一蹴而就

从2007年我国开始正式实施绿色信贷政策至今5年多时间以来,绿色信贷还未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同的经营方向。《绿色信贷指引》的颁布,提供了新的契机。为此需要研究解决三个基础性问题:

一要完善绿色信贷的激励约束机制,考虑增大绿色信贷成绩显著的银行得到准备金率、融资规模等方面优惠。由于污染企业的违法成本低,大大降低了企业对银行绿色产品需求,同时银行也缺少推进绿色信贷的激励约束机制,实施绿色信贷内在动力不足,并且执行力度存在很大差异,导致不公平竞争,挫伤了认真执行政策的银行的积极性。

二要增加绿色信贷执行标准的可操作性。商业银行要细化明确绿色信贷实施标准依据,一些银行对“赤道原则”了解实践尚不充分,仍只停留在审查借款人或项目环境合法信息的初级阶段,导致在审查客户信贷申请时,执行标准不一,随意性强。由于绿色信贷业务数据统计涉及对贷款投向和企业具体项目的考核评估,需要一个较复杂的过程,银行大多缺乏专业部门和人员把关,而且由于国家尚未出台统一的统计标准,在统计数据上各执一词,既不利于规范操作也不利于银行业监管。

三要完备绿色信贷的信息沟通机制。各级环保部门、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和司法部门等相关部门之间实现全面信息共享,相互间建立有效的协作联动机制,确保绿色信贷政策有效实施。只有从操作层面让环保和信贷等政策挂钩,实现信息共享,才有助于商业银行充分了解企业环境信息,及时准确地判断企业的环境风险。目前政府部门之间环保信息沟通并不畅通,缺乏完备的信息沟通机制,无法适应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对企业信息的具体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绿色信贷执行效果。同时,信息发布不及时,企业环境信息渠道趋窄,当企业发生污染环境行为时,司法部门因信息限制,无法对污染企业进行惩罚,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安全也无法得到应有保障。

银行机构践行绿色信贷任重道远

目前相较于利润规模等经营指标,绿色信贷尚未成为银行的战略性任务。严格坚持信贷环保合规、全面建设“绿色信贷”银行尚未作为一项长期经营发展战略。为此,银行要切实提升助推两型社会建设的经营观念,关注环境与社会问题,对商业银行而言不仅关系到社会责任履行,更关系到商业银行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应将可持续发展和履行银行社会责任作为商业银行的核心经营理念与价值导向,转变以往单一追求利润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传统经营理念,在项目融资决策时充分考虑相关利益主体的诉求。

银行业应在经营管理中牢固树立“绿色”、“低碳”理念,在各方面体现环境意识,将环保、遵守社会公德、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融入到信贷政策、信贷文化、信贷管理流程和信贷产品设计的各个环节中,从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绿色信贷长效机制。

银行同样需要加强绿色信贷制度建设,制定完善的绿色信贷业务指引和操作细则,完善绿色信贷准入机制,建立信贷退出机制。为此银行必须加强绿色信贷队伍建设。在组织架构上,商业银行应组建专门的环保研究队伍,加强对产业政策、环保政策以及市场的分析研究,做出预测和判断,制定信贷政策。同时大力提高信贷人员的环保法律法规和环保业务知识水平,加强信贷人员识别、判断能力。制定可操作性制度,将绿色信贷的具体执行方法、操作方式、激励措施、惩戒手段等纳入相关制度和考评,激发基层机构开展绿色信贷金融服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各部门相关人员对绿色信贷的执行力度。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分行)

猜你喜欢
信贷商业银行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银行激进求变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