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养成的4个重点

2012-04-29 05:03:40鲍秀兰
大众健康 2012年4期
关键词:适应能力独立性成人

上期我们请我国知名儿科专家鲍秀兰教授为我们撰写了题为《1~3岁,注重培养健全人格》的文章,之后不少家长联系我们,希望能再着重谈一下如何培养孩子的人格以及人格培养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本期,我们再次邀请鲍教授为我们接着讲授这一话题。

重点一:培养乐观和稳定的情绪

婴儿最早是以情绪和人交流的。新生儿生下来用哭声呼唤成人的照顾。当宝宝吃饱了在睡梦中会显露出甜蜜的微笑,说明他很舒适。婴儿从2~3个月开始,他的情绪不仅受生理需要调节,也受心理需要的控制。

2个月开始,当成人逗引时会出现应答性微笑。这种微笑发展愈来愈频繁,3个月时会“啊!呀!”发声。当成人离开时他的微笑停止,会发出某些声音或用眼寻找父母,希望父母和他面对面逗笑玩。如果成人不应答,孩子会哭泣,情绪低落。因此,为要发展愉快和稳定的情绪特征,父母尽可能多地和婴儿接触,与他玩耍,同他说话,给他唱歌,包括那些看起来不太费事,也不太哭闹的孩子。不可因为他们天性安静而让他一个人呆着,被忽略的孩子同样会出现“淡漠人生”。

在父母日夜照顾婴儿,满足他的吃睡和身体舒适的需要中,婴儿逐渐对照顾他的成人产生依恋感情。如果能培养安全依恋型的孩子,容易养成稳定的情绪,因为他对成人有一定的信赖感,不怕母亲离开,所以他是快乐和安静的。

如果母亲对孩子的感情不是一贯的,有时对孩子亲近,有时突然“不告而别”或欺骗孩子,不履行诺言;当孩子因此而十分痛苦或反抗时,又十分粗暴地对待,或者对孩子的情感需要采取冷淡的态度,这会形成不安全依恋型。

这些孩子会变得易生气、急躁、多疑、焦虑、担心、不肯探索周围事物、不愿接触生人,因此在认知和社会交流技能发展方面均受到局限,这些孩子平时很少有愉快的情绪,表情呆板,因为婴儿发出的感情信息受到冷遇,为了避免缺乏温暖的回报的痛苦而采取冷漠的预防措施。很多福利院的孤儿常常有这种表现。

重点二:培养自尊心和自信心

孩子如果做事畏首畏尾,犹豫不决,那么将发展成为人格不健全的人。长大以后,也许会成为一个懦弱的人。自信心决定人做事的成败,制约着人接受任务,面向外界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自尊和自信是人格全面发展的基础特征,从小培养有助于其他优良品质的成长。

积极评价是激发孩子潜力的有效手段,是建立良好自尊和自信的源泉。自尊心和自信心从很小时候就开始萌芽,当孩子用各种方式来吸引大家注意和赞美时,要给以适当的应答。每个孩子都有长处和不足,不要只关心自己孩子比别的孩子领先还是落后。更不要用自己孩子的缺点与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较,要从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

及时表扬孩子的微小进步,不过分指责孩子的失败和错误。孩子最微小的进步也值得表扬,不要把它当作“理所当然”而忽略。多用精神奖励,物质奖励过多,会使孩子不关注自己的进步,而是只被“奖品”吸引。对于孩子的失败和错误,应了解和区分孩子犯错误或失败的动机和原因。面对这些问题,父母应予以谅解和宽容,给予帮助和支持。教给孩子一些正确的方法,鼓励他再来一次。

應建立合乎孩子能力的目标。不要把标准定得太高,超过孩子能达到的最大限度。如果不能达到标准,会使孩子产生失败感;也不要把标准定得太低,让孩子很容易完成,从而产生轻率和骄傲的心理。有的孩子感到压力很大,这种压力来源于父母期望过度,使孩子产生过度焦虑,极不愉快,丧失信心,是对孩子感情和人格上极大的伤害。

孩子从小就有人格,在和孩子相处时,应该给予孩子应有的尊重,就像尊重一个重要的朋友一样。不能因为孩子小,就可以对他粗暴、冷淡或漠不关心。为了树立孩子的自尊心,对他的体育技能或“艺术作品”如体操、唱歌、跳舞和图画等当场赞扬或赞赏。还可以搞一次郊游,做一次特殊的饭菜使孩子感受愉快的爱。儿童也和大人一样,当他们和哪些自尊并且希望得到别人尊重的人打交道的时候,就会感到舒服和愉快。

重点三:培养独立自主的性格

1岁左右孩子只要给他机会,就会逐渐地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此年龄段的孩子一方面开始闹独立性,要独立行动;另一方面还必须依赖成人。对此小年龄孩子的独立性培养,首先要保证安全为前提,使孩子也有所依靠。当他遇到问题时,能得到父母的及时支持,他才敢独立行动。

孩子的独立想象和思维则在独立活动中产生。培养独立性并不是让他独立处理各种事,不顾及他的感情需要,也不顾及他是否有能力。即使到2~3岁,虽然不像1岁时那样强烈依赖父母,开始对外部世界有了更多的认识和兴趣,如果严重缺乏安全感,他也会出现焦虑和不安的情绪。这时孩子仍然需要陪伴、鼓励和赞美,建立起依赖感和自信心,才能走向独立性发展的道路。

对于1岁左右的婴儿,培养独立性和安全之间是有矛盾的。如将孩子放到地上,他会到处乱跑、乱走,见到什么东西都要摸摸,放在嘴里尝尝。当检起一个烟头时家长必须立即把它扔掉,并给他别的他感兴趣的东西玩。千万不要让孩子吃砂子或泥土,如果孩子非要把这些脏东西往嘴里放,不如给他一块饼干或一件可以啃咬的玩具,使他的嘴闲不着。总之,在锻炼独立性和安全之间要权衡轻重,做好安排。

独立性的培养的关键是给予活动和玩耍的充分自由。在他的活动中,只要没有危险,父母不要干预,不必过分保护,事事代劳,也不要怕弄脏衣服。可将他活动的范围内的危险物品和珍贵物品收起来,使他够不到。2~3岁时,可分配他简单的事情做,如果他参与了简单的劳动,得到了点滴成果,应得到成人的称赞,他就会更加乐于去做。培养了独立性同时还培养了责任心。

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问题上,家长必须耐心。独立性的培养既靠生理自然成熟,也靠后天的学习。当孩子碰到问题,要让他想想如何解决,家长不能要求孩子能完美地完成任务和满意地回答问题,决不要对孩子说“你错了,还是我来吧!”这样做就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影响独立自主性格的培养。

重点四:培养社会适应性

有实验证明,4岁时较能克制冲动的孩子,不但学习成绩好,进大学前学业智力测验也优于自制力较差者。青春期以后的社会适应能力也较佳,融入同伴能力以及成人互动的稳定性也比较好。这项实验证明调整情绪(使注意力集中,将欲望满足延后)是多么重要。如果孩子缺乏情绪能力和成熟度,再高能力也不能得到发挥。

8~10个月的婴儿就要开始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了。当孩子要吃点心或要人抱时,父母要让他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得到满足,教会他在此之前只能等待。如果孩子哭闹,而父母不耐烦了,立即答应他的要求,孩子就会学会只要一哭就可以达到目的。如果父母不答应要求,他就一直哭闹到父母答应为止。这样,就不可能培养出他的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教会孩子控制不正确的行为,是培养孩子社会适应能力最重要内容。诸如抓头发、咬人、打人或抢吃等,还必须学会忍耐和等待。如要吃食物吃奶时,可以告诉孩子“等一等,给你准备”。

幼儿和同伴交往的作用是成人不能替代的。和同伴交往要求婴儿提高自己的交往技能,才能引发同伴的反应。在交往中同伴的反应更真实、自然和及时。婴儿积极、友好行为如分享、微笑等,能马上引发另一个婴儿的积极反应,得到肯定的反馈;而消极、不友好行为则正好相反,如抢夺、抓人等会马上引发另一个婴儿的反感。

游戏是婴幼儿学习社会适应能力重要方法。每一种游戏都有一定的规则,而许多积极向上的游戏本身就含有社会行为规范的演示和训练,在游戏的顺利开展和进行中,孩子自然而然地接纳了各种行为规范的约束,并迁移到真实的社会生活中。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适应能力,通过让孩子观察和参与一些父母的日常家务劳动,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有序的生活规则,如先洗手后吃东西,先收拾玩具后出去玩等。这些小事都是培养孩子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起点。

简历和照片用上期。

猜你喜欢
适应能力独立性成人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有效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10
成人不自在
浅论我国非审计服务及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考虑误差非独立性的电力系统参数辨识估计
Un rite de passage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初中生拖延行为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研究
高职生社会适应能力调查